登录 | 注册
中华吉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吉氏论坛 >> 吉氏人物 >> 浏览主题 版主:吉双文
 
 吉氏族谱   吉氏商贸   吉氏新闻   吉氏源流   吉氏分布   吉氏人物   吉氏音像   吉氏文化  全部分类
  回复:古代姞姓和历代吉氏先祖先贤名录 第 46 楼

16、吉氏四十八娘(女):平江府昆山县(今江苏昆山)人。南宋绍兴二十六年(1156),舍田报荐亡太翁,“淀山普光王寺舍田碑”上有其名。该碑在上海青浦县。
(据《金石萃编》、江苏东台吉城《南宋淀山普光王寺舍田碑考》)
17、吉氏三九娘子(女):江苏昆山人,南宋“淀山普光王寺舍田碑”上有其名。
(据《金石萃编》、江苏东台吉城《南宋淀山普光王寺舍田碑考》)
18、吉子成:吉中孚公后裔。南宋孝宗年间(1163—1188)带领吉氏族人自江西庐陵(吉安)南迁,翻越九莲山到达广东北部,定居于广东东江上游嘉应州的长乐县(今五华)。
(据广东长乐《吉氏族谱》)
19、吉仕兴:吉中孚公后裔,在南宋抗金斗争中屡建军功,任职将军。后定居江西琴江(石城)。其后裔在明隆庆年间再迁广东永安龙窝。
(据吉世芳《吉氏五千年》)
20、吉仕成:吉中孚公后裔。南宋时自江西庐陵(吉安)迁广东和平县。
(据吉世芳《吉氏五千年》)
21、吉和全(1213—1292),号澹庵,63祖籍冯翊,到宋代时世居洛阳。和全公博学多能,由贡生始任山西临晋县左堂,后升湖广公安县正堂,莅任三个月,摄武昌府左堂。南宋德佑初(1275),和全公任通州(今江苏南通)通判(司马),时元兵侵宋,文信国公(文天祥)途经通州与和全公共论时事,发现了他的才能,即奏辟他为忝军记室。于是,和全公即离开通州而跟随文天祥抗元,并一起随军征战至福州、汀州等地。南宋亡后,和全公归隐福建,寓家于邵武禾坪。和全公晚年时,携三孙(四九、四十、三九)从邵武禾坪迁居绥南长吉交溪排(今福建建宁县金溪乡水西村澄源),成为建宁吉氏的始祖。建宁吉氏后裔中有迁广东(惠州)、江西(石城、宁都、广昌、万载、铅山、新干、横峰)、浙江(江山)、福建(南平、沙县、长汀)、云南、贵州、四川等地的,建宁吉氏以及从建宁迁外地的吉氏均奉和全公为一世祖,子通公为二世祖,四九、四十、三九公为三世祖。建宁吉氏的派字为“四休伯永福,德世尚天真,斯孟宗朝政,文奎耀紫宸,学登龙榜第,各占凤持新,皇国时恩锡,观光万代春”。
(据福建绥南、江西石城《吉氏家谱》、吉林、吉建军“吉姓维客留言”)
22、吉学孔:一作学礼,吉氏迁闽始祖,其后裔定居于福建莆田。海南崖州《吉氏族谱》中认其为大宋吉天相公的耳孙(远孙)。
(据海南崖州《吉氏族谱》)
23、吉志通(?-1264):合阳(今陕西合阳县)人,金元时道士。博学洽闻,脱俗归静,师从乔潜道与潘清容;后居武当山修炼,十年不食烟火食,以黄精、苍术等充饥,精神清澈,行步如飞。元世祖中统五年(1264),于临终前召集众弟子,戒以珍重修道,言讫而逝。
(据《中国人名大辞典》)
24、吉学士:元代画家,工墨梅。杜本(1276—1350)诗云:“临牕喜见横斜影,却有王孙翰墨香。”
(据《青江碧嶂集》、《历代画史人物汇传》、《中国美术家人名大辞典》)
25、吉润:字荣甫,行荣一,号华屋逸人,江苏丹阳吉氏3世。习岐黄,元季四境饥荒,兵疫并兴,饿莩盈野,广施药食,全活者多。
(据《云阳吉氏家乘》)
26、吉祥(1229—1297):字瑞之,元代山西汾西人。祖籍山西绛州(今山西新绛)金台,其高祖始迁汾西。吉祥公去世25年后,于元延祐三年(1316)被追封为“冯翊郡侯”。元至治二年(1322),吉祥公之子吉天英(淮东道宣慰使)、吉天益(绥德州知州)、吉天弼(兵部主事)等为其父树碑立石。此碑名“追封吉祥碑”,至今仍立在山西汾西县城东门外,现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碑材为青石质,通高3.30米,碑文系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1254—1322)晚年所撰并书丹,是元代书法艺术的珍品。吉祥公的曾祖吉祐,祖父吉琚,父亲吉诚。吉祥公有七子一女:长子吉天祚,次子吉天英,三子吉天益,四子吉天禧,五子吉天弼,六子吉天允,七子吉天兴,女适姚文伟。吉祥公有孙男十人:吉亨、吉鲁、吉朴、吉延寿、吉拴住、吉长安、吉赦、吉换住、吉家和、吉□□。
(据《山右石刻丛编》、吉家林、吉育斌、吉建军《元至治追封吉祥碑考》)
27、吉天英:山西汾西人,“冯翊郡侯”吉祥之子。元皇庆六年(1312),任中顺大夫、山西道宣慰司副使;延祐三年(1316),任嘉议大夫、岭北湖南道肃政廉访使;至治二年(1322),任淮东道宣慰司使。
(据《山右石刻丛编》、吉家林、吉育斌、吉建军《元至治追封吉祥碑考》)

作者:吉家林 (2014/11/14 14:56:44)   回复此贴
  回复:古代姞姓和历代吉氏先祖先贤名录 第 47 楼

28、吉天章:海南儋州人,元至正十八年(1358)夺昌化(今海南昌江)县尹黄半山知县印,自尹其县;二十二年(1362),南宁军(儋州地方军)土酋陈荐观自称“元帅”,追出县印并令其部下曾洪山据之。
(据[清]吉大文《海南吉氏谱考》、[明]嘉靖《广东通志·琼州府》、[明]万历《儋州志》)
29、吉复卿(1288—1369):一作善卿,元代江苏金坛人,祖籍河南洛阳,系唐代户部郎中兼礼二部侍郎吉温的后代。元末时补缺,授任润州(今镇江)金坛县尉,遂安家金坛。后经商致富,财产雄居乡里,人称“吉半州”。到明洪武二年(1369)时无疾而终,享年八十一岁。生二子吉元礼、吉元信,子孙世代为金坛人。
(据[明]李昌祺《剪灯余话·两川都辖院志》、重庆合川《吉氏族谱》)
30、吉当普:一作吉达布,蒙古族人,元顺帝元统二年(1334)出任四川肃政廉访使,为官清正廉洁,循治离堆,泽及蜀民。在任时曾主持重修都江堰,是他第一个将堰体由竹笼结构改为铁石结构,对后世治堰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据《元史》、四川内江《吉氏族谱》)
31、吉星:字新济,山西北庭(元代时有“北庭”和“南庭”之分,“北庭”乃泛指)人。元朝大夫,孝行著闻。其子吉昌元(后改名吉昌),明初监察御史。
(据[明]正德《琼台志》、[明]万历清康熙民国《儋州志》、重庆合川《吉氏族谱》)
32、吉业良:讳瞿,字蒸懿,元末江苏苏州人。明永乐初年(1403),业良公奉母苏孺人、偕弟业广从苏州阊门迁居泰州东河海口(今属江苏海安县),后又复迁至三塘(今海安隆政乡吉家墩),成为一支海安吉氏始迁祖。自明万历四十六年起至清道光元年止,海安吉氏先后五修家谱,现其后裔已蕃衍20多世,均奉业良、业广二公为一世祖。清道光时,海安吉氏按“仁、义、礼、智、信”分为五房,各房的派字为:[长房]仁爱开基远,钦明思用康;[二房]义和承祖训,洪范肇其祥;[三房]礼让贻雍睦,恭安庆直方;[四房]智临真敏达,乐道应遐昌;[五房]信恪传家久,英华毓秀芳。
(据清道光江苏海安《吉氏族谱》)
33、吉业广:吉业良之弟,元末江苏苏州人。明永乐初年(1403),随其母亲、哥哥一起从苏州阊门迁居苏北海安。
(据清道光江苏海安《吉氏族谱》)
34、吉燕居:吉业良、吉业广之弟,江苏苏州人。元末时随其舅氏先从苏州阊门迁居泰兴二班雁立沙。生三子:长子吉孟一和三子吉孟三迁泰兴口岸(今江苏泰州市高港区刁辅镇),次子吉孟二迁河南卫辉,其后裔均奉燕居公为始祖(一世祖)。燕居公的墓地在泰兴雁立沙西,正穴东南向。民国五年(1916)延令环溪吉氏重修族谱,该《吉氏族谱》十二卷,敬胜堂木活字本,吉衡等纂修(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一套)。
(据清道光江苏海安《吉氏族谱》、民国延令环溪《吉氏族谱》、吉熙章《河南卫辉吉氏考证》)

作者:吉家林 (2014/11/14 14:57:24)   回复此贴
  回复:古代姞姓和历代吉氏先祖先贤名录 第 48 楼

六、明代
1、吉昆元:祖籍山西平阳府(今山西临汾一带)西乐县(一说西洛县)莲花形地槐树村,生于元季,系吉昺(字丙龙)之子。元末出仕,授豫章(今南昌)总戎,遂迁居江西南昌府南昌县新米市铁树宫(一说铁树关),入明后闲居在家。生四子:吉求善、吉永善、吉忠善、吉善信。
(据湖南阮陵、溆浦、安化、临澧、重庆潼南、合川等地《吉氏族谱》)
2、吉昌:初名吉昌元,明初时改名为吉昌,祖籍山西平阳府,生于元季,系元大夫吉星(字新济)之子,元总戎吉昆元之从弟。明初出仕,始令曲江(“曲江”作为地名乃指江苏扬州以南的一段长江),遂迁居江苏苏州阊门;后入尚宝司,官拜监察御史,即书招闲居南昌的从兄吉昆元仕明,未果。洪武九年(1376)十月,曾上书弹劾翰林学士宋濂等“诣阙奏事、僭行左门、有违礼仪”,宋濂因此而致仕。继迁山东按察副使,永乐中(1403-1424)以谤累谪置儋耳军(即儋州,治所在今海南儋县西北,辖境相当今海南岛西部地区)。
(据[明]正德《琼台志》,[明]万历、[清]康熙、民国《儋州志》,[清]吉大文《海南吉氏谱考》、《宋濂年谱》、湖南临澧《吉氏家乘》、江苏宝应《吉氏家乘》、江苏金湖丁宁世泽《吉氏家谱》、重庆合川《吉氏族谱》)
3、吉仕铨:吉学孔的后裔,族谱认其为大宋吉天相的耳孙。元末明初时,奉命从赴海南昌化任儒学教谕,后卒于任。生四子:长子邦俊留居昌化,其后裔形成海南昌化(今海南昌江县、东方市)吉氏;次子邦豪自昌化迁崖州,其后裔形成海南崖州(今海南乐东、三亚一带)吉氏;三子邦祥自昌化迁临高,其后裔形成海南临高(今海南临高县)吉氏;四子邦杰(一作邦福)自昌化返迁福建莆田原籍。
(据[清]吉大文《海南吉氏谱考》、海南崖州《吉氏族谱》、吉高翔“吉姓维客留言”、吉灿来函)
4、吉福四:讳德贵,吉福启公的曾孙,江苏苏州人,吉氏宝应黄城沟始迁祖。明洪武年间从苏州阊门迁居苏北安宜(今江苏宝应)并登籍,隐迹于黄城沟之东郊。生五子:缘一、缘二、缘三、缘四、缘五。缘一和缘二公(即吉劦和吉协)在元末时即离苏州之家,参加了朱元璋的大明军;缘三、缘四和缘五公的后裔繁衍,形成宝应黄城沟吉氏。缘四公长子善一因经商迁真定府定州(今河北定县)麻柳村(离州二十里),后代人丁旺盛;清顺治年间,善一公的后裔吉天禄朝南海时曾回宝应,并寻至后庄拜奠祖墓。缘三公长子善二因贸易迁连州(今广东连县),终未回籍。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福四公(德贵)11世孙琪、琦、尚瑗等创修了宝应《吉氏家乘》(该谱书为木刻本,共二册,现存世两套,一套收藏于上海图书馆家谱数据库,另一套保存于江苏洪泽吉士祥处)。江苏宝应吉氏奉福四公(德贵)为一世祖,缘三、缘四和缘五公为二世祖。宝应黄城沟吉氏的派字为“人之生斯世,咸沐我祖恩,能遵崇其泽,传代必丰荣”。
(据清康熙江苏宝应《吉氏家乘》、吉家林吉正祥《吉氏福门渊源考》)
5、吉劦(1324—1404):江苏苏州人,即福四公(德贵)长子缘一。元泰定元年(1324)生,元代末年与其弟吉协一起参加朱元璋的大明军,随军驻防于南京小西门,明洪武十四年(1381)自南京赴云南平叛,任武节将军骁骑卫之职(正五品,年奉192石);平叛胜利后大军随沭英驻屯云贵,云南镇雄和贵州毕节是两个主要屯军点。吉劦公驻屯镇雄陈贝屯,其眷属迁居镇雄;明永乐二年(1404)吉劦公逝世,安葬于陈贝屯(今云南省镇雄县陈贝村)。吉劦公支吉氏的后裔兴旺,现有族人近五万,散居于“云贵川”三省,主要分布在云南镇雄、贵州毕节两地,其中镇雄的陈贝屯村近3000人、张基屯村近2500余人、尾嘴村近3500人。云贵吉氏(吉劦公支系)的派字为“世廷文国正,永学庆章成,建德连思绍,登朝在克明”。
(据《镇雄县志》、云南镇雄《吉氏族谱》、云贵吉氏修谱委员会资料、吉正选“吉氏论坛发帖”、吉永川“吉姓维客留言”)
6、吉协:江苏苏州人,吉劦之弟,即福四公(德贵)次子缘二。元代末年参加朱元璋的大明军,随军驻防于南京小西门,明洪武十四年(1381)随傅友德、沭英(朱元璋义子)大军赴云贵平叛,任武节将军骁骑卫之职,胜利后随沭英留守云贵,驻屯云南玉溪地区通海县,其后裔分布于云南玉溪地区。
(据云南镇雄《吉氏族谱》、云贵吉氏修谱委员会资料)

作者:吉家林 (2014/11/14 14:59:20)   回复此贴
  回复:古代姞姓和历代吉氏先祖先贤名录 第 49 楼

7、吉邦豪:吉仕铨公次子,自昌化迁崖州,其后裔形成海南崖州(今海南崖县、保亭、乐东一带)吉氏。崖州吉氏奉仕铨公为一世祖,邦豪公为二世祖(生于元顺帝年间),昌(微)公为三世祖(生于明洪武十五年左右,宣德三、四年间岁贡)。自闽迁琼的崖州吉氏后代,现居住在海南的乐东、三亚沿海一带。崖州吉氏的派字为“德进承家训,才高受国恩,人生能务本,世有美名存”。
(据[清]吉大文《海南吉氏谱考》、海南崖州《吉氏族谱》、吉高翔“吉姓维客留言”)
8、吉熙(1328—1398):江苏苏州人,吉氏江都浦头吉家庄始迁祖。明洪武年间,因明太祖朱元璋下诏“迁苏民以实维扬”,即举家从苏州阊门迁出,初卜居于圌阴(江苏丹徒东),后迁苏北邗江之东(今江苏江都浦头镇吉家庄)。熙公后裔繁衍,形成江都浦头吉氏,熙公七世孙慎德于明崇祯四年创修了江都《吉氏族谱》,到民国二十五年凡十二修。今江苏江都吉氏均奉熙公为一世祖。江都浦头镇吉家庄吉氏的派字为“恒丰泽豫,福正荣增;鉴济松煊在,铭洪树焕均”。
(据江苏江都《吉氏族谱》)
9、吉敏:山东莱州府平度州潍县城东崇道乡吉家夏密庄始迁祖,明洪武二年(1369年)从山西太原府闻喜县东沟村迁居山东。其后代繁衍生息形成潍坊夏密吉氏,先后五修族谱。潍坊夏密吉氏派字为“君圣龙翔,民生华光,福禄长茂,世伦维阳,恒志成功,建正安祥,忠孝仁义,富贵永昌”。
(据山东潍坊市寒亭区河滩镇吉家夏密村《吉氏支谱》)
10、吉隆(1335—?):又名吉孟二,江苏泰兴人,吉燕居公次子。明洪武五年(1372),因遭人诬陷“擅用朱笔”,旋从泰兴充河南卫辉府军,后以军功王事,任职千户首领(世袭)。吉隆公子孙繁昌,其后代形成河南卫辉吉氏。
(据江苏泰兴敬胜堂《吉氏族谱》、吉熙章《河南卫辉吉氏考证》)
11、吉贵和:行茂一,号别驾,吉润公长子,江苏丹阳吉氏4世。操行醇良,由县举为耆硕,明洪武四年(1371)以粮长入觐,特授福建邵武府同知。
(据《云阳吉氏家乘》)
12、吉贵中(1349—1415):行茂三,吉润公次子,江苏丹阳吉氏4世。继承父业,任本县医学训科,袭董奉故事,每医活一人令种杏树一棵,到其子吉彦常之时,杏树已成林。彦常公遂于杏林中建堂,以为游息之所,并谓子侄曰:“是林也,非种杏也,实种德也。”故命此堂名为“种德堂”。
(据《云阳吉氏家乘》)
13、吉惟善(约1350—1432):祖籍山西洪洞大槐树下,先祖之名讳“督堂”。明永乐年间(1403—1424)自山西洪洞迁开州榆林里(今河南濮阳县柳屯镇吉家堂村),永乐中署开州学事。惟善公是明朝著名哲学家,性恬淡,进退雍容,有儒者风,端方整肃,言行不苟,钻研性理之学,以五经授徒,为后学宗师。惟善公享年八十三岁,下传生男贵,贵生宽,宽生宣,宣生伦(1453—1508),伦生男五:长友良、次陈、三隆、四阳、五陟。陈公之子澄、澄公之子大同皆为明嘉靖年间进士。河南濮阳吉氏奉惟善公为始祖(一世祖),现已蕃衍至23世。濮阳吉氏的派字为“四大光明兆,相士汝凤德,耀修肇广庆,冠世思献腾”。
(据《中国人名大辞典》、河南省濮阳县柳屯镇吉家堂村《吉氏碑记》)

作者:吉家林 (2014/11/14 15:00:32)   回复此贴
  回复:古代姞姓和历代吉氏先祖先贤名录 第 50 楼

14、吉阿受:元末明初广东长乐(今广东五华)人,吉中孚公后裔。阿受公的后裔迁徙至云南通海、石屏等地。如今,在云南省通海县九街镇九龙吉村仍有阿寿公的陵墓,其墓碑上所刻文字为:“明故始祖吉阿受享寿七十寿之墓乾隆十九年(1754)六月二十八日合族同立石”;村里还建有阿寿公的祠堂,其神主牌上的文字为“皇明始祖吉公讳阿受大人香位”。
(据吉世芳《吉阿受公派系源流考》)
15、吉天民:一作天明,湖北麻城、孝感人。明洪武年间入蜀,居四川内江邑西五十里处(后名吉家湾),系邑廪膳生。吉天民后代形成内江吉氏,并成为当地望族,四川内江吉氏奉吉天明为始祖。
(据[清]雍正《天相家谱序》、道光四川内江《吉氏族谱》)
16、吉茂:字符盛,吉中孚公后裔。居广东长乐县(今广东五华县),为人好礼义,善诗赋,享年八旬有三,奉诏授冠带,其子孙繁盛,人文蔚起。茂公生八子:祖、祐、祯、祥、福、禄、礽、祺,祖公支居广东五华城内外;祐公支迁湖南浏阳,有子孙迁四川;祯公支后裔迁江西上犹丫子口;祥公支迁广东博罗柏圩布狗岭;福公支未详考;禄公支居广东五华山下,其后裔伸公迁龙川天阳墟;礽公支居广东五华桂子岭、塔岗下、火路岭;祺公支主要居广东惠州归善、海丰等县。
(据康犹湘余遂宜崇信联修《吉氏宗谱》、吉世芳《吉氏五千年》)
17、吉俊:江西吉安人,吉中孚公后裔。明洪武十二年(1379)带领其子吉盛兴和吉氏族人从江西吉安府庐陵县迁居广东高州府茂名县隆六里。
(据吉世芳《吉氏五千年》)
18、吉浩:江西吉安人,吉中孚公后裔,吉俊之弟。明洪武年间(1368—1398)带领吉氏族人从江西吉安府迁居广东永安县下石龟坑,居数世再迁下石山竹沥。
(据吉世芳《吉氏五千年》)
19、吉盛兴:广东高州人,吉中孚公后裔,吉俊之子。明洪武三十年(1397)带领吉氏族人从广东高州府茂名县迁居广西北流县扶来,定居于白马镇、大仑镇;其后裔形成广西北流吉氏,至今已传19世。
(据吉世芳《吉氏五千年》)
20、吉求善:字世美,吉昆元公长子。生于元末,明初出仕,授湖南辰州府,遂籍于沅陵黄草尾(一说任湖广督司,后籍文昌门),其后代形成湖南沅陵楠木铺、荔枝溪吉氏。沅陵吉氏的派字为“丙元善从天,成良永泰廷,文星朝通国,仕启大明仁,正治光先德,思延裕世荣,锡兆家声茂,祯祥万代兴”。
(据湖南沅陵、安化、临澧《吉氏家乘》)
21、吉永善:字文源,吉昆元公次子。生于元末,居江西南昌,明初出仕,授杭州镇抚,后籍江西吉安府。
(据湖南沅陵、安化、临澧《吉氏家乘》)
22、吉忠善:字彦卿,吉昆元公三子。生于元末,明初出仕,镇守庄浪卫(庄浪卫在陕西)任千户,后迁居湖南溆浦。生子吉从明,于明永乐二年(1404)从溆浦迁湖南安化柳杨溪,其后代形成湖南安化吉氏。湖南安化吉氏的派字为“本元善从天,应永廷芳彦,崇文思显祖,尚德定昭先,忠孝家声茂,诗书世泽绵,经纶成大业,邦国重名贤,佑启才华盛,祥开甲第联,楚南恢洛绪,千百代相传”。
(据湖南安化、临澧、沅陵《吉氏家谱》)
23、吉信善(?—1376):吉昆元公四子。明洪武二年(1369)春,任永定卫(今湖南张家界)指挥同知;洪武九年(1376)冬升任都指挥使,未及履任即逝世。其后代形成湖南临澧吉氏。临澧吉氏的派字为“天兆遇明时,来正景运昌,祥开崇俊彦,大启育贤良,为善显德远,人望世泽长,传家敦孝友,华国以辞章,继承宏先绪,祖业自发煌”。
(据湖南临澧《吉氏家谱》)
24、吉纪:字之纲,河北冀州人,明永乐二年(1404)奉敕从冀州迁山东章丘城北清平乡十一图六甲逯家庄(后更名为“吉家庄”),其孙吉华(字子清)分迁至章丘城南明秀乡夏庄。这两支均为章丘吉氏。
(据山东章丘《吉氏夏庄家谱》)
25、吉信、吉智:江苏常州人,为兄弟行,均为常州吉氏十世祖。明永乐四年(1406年),吉信及其子吉鸿从常州城内迁城东(今常州武进区)三河口梧冈(现名吉家头),吉智亦从常州迁江阴桃花港(现名吉家旦)。
(据江苏惇裕堂《吉氏宗谱》)

作者:吉家林 (2014/11/14 15:01:57)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35 每页5条 当前3/7页 [1] [2] [3] [4] [5] 下一翻页 尾页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11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11)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吉氏论坛  执行时间:484.4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吉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