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侯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侯氏论坛 >> 家谱分支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回复:山东兄弟我向全国兄弟爷们们问好了 第 6 楼

记中国固体火箭发动机专家侯晓(3)
2004-02-02 10:12:08

  2002年,某新型发动机在总装厂装药后,药柱尾部出现气孔缺陷,需进行人工挖药,灌浆修复。懂行的人都知道,这项任务工艺操作复杂,危险性大,稍有不慎便会发生毁灭性的事故。因此,侯晓亲自坐镇现场,组织攻关。为了清楚了解发动机缺陷部位的情况,他钻到狭窄的发动机燃烧室里仔细观察、分析,随后当机立断采取了新工艺技术。经过反复试验,终于解决了燃烧室关键技术,消除了安全隐患。

  还有一次,侯晓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某发动机壳体在总装厂装芯模时,因操作失误把发动机内绝热层砸伤了。为了查看伤情,确定对策,他钻进狭小的仍挥发着刺鼻气味的壳体内观察,清楚掌握第一手材料,从而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一次次科研实践,不仅制造出了中国第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航天产品,也造就了侯晓等一批科研人员迎难而上、遇挫弥坚的秉性。正是不断的挑战增强了侯晓对新型发动机研制的能力和信心。

  敢攻难关 不断跨越

  创新是科研工作的灵魂。2001年4月的一天傍晚,某新型发动机与伺服系统联合冷试。当时采用的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一种喷管技术,难度较大。试验时,摆动部件突然发生漏气,试验被迫中止。在试验现场众多来宾面前,这一失利使身为总师的侯晓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他立即组织了一批设计、工艺和试验技术人员进行攻关。整整两个月时间,他查阅了大量资料,与大家一起探索多种方案,他大胆决定采用新型黏结剂、新成型工装、新的成型工艺,经过几十件产品疲劳摆动试验,终于攻克了难题,产品质量稳定可靠,试制了20多件产品,进行了在最恶劣条件下的摆动试验。忘我的付出和全身心的投入,使原本就清瘦的侯晓又掉了几斤肉,但赢得了试验的最后成功。

  侯晓喜欢“新方向”和“新技术”,他说没有“新”就没有科学的生命力。新型发动机由于发射环境变化,对产品密封、载荷性能提出了很高要求,且在国内属首次研制,无技术经验可借鉴。侯晓带领设计师系统制定新的设计方案,并采取措施,一个方案不行就上另一个方案,为解决密封问题,他们在模拟壳体上反复试验了几十台,终于突破了这项技术难题。

  严格把关 创造一流

  在侯晓身上,使命、责任、爱国心这些抽象深奥的字眼早已化成了具体而又实在的内容。在发射场,他经常说,每个设计师都要吃透技术,要自己放心,才能让领导放心、组织放心,才能确保飞行成功。为了保证发动机在发射场进行分解再装工作的质量和安全,他对从发动机上分解下来的零部件,每一项都进行严格的质量把关,与设计人员展开图纸,进行对照产品复查、确认,一步一步、每一个细小环节都不放过。如发动机装配的腻子用量和密封圈的压缩量,设计工艺人员对此进行计算后,他还要进行核算,确保发动机再装一次成功,确保产品的技术状态与设计图纸一致,确保发动机总装接口尺寸正确,最终零缺陷交付飞行。

该帖子被610885998在2007-11-11 1:35:00编辑过

作者:610885998 (2007/11/11 1:27:47)   回复此贴
  回复:山东兄弟我向全国兄弟爷们们问好了 第 7 楼

记中国固体火箭发动机专家侯晓(4)
2004-02-02 10:12:08

  侯晓严谨的工作态度,做事一丝不苟的精神深受人们敬佩。在发射场进行“双想”时,他发现在文件与实物的对照中,发动机性能数据上有偏差。虽然偏差只有千分之几,有的人认为这点问题对发动机不会有什么影响,但他认定这会影响正常飞行,要求试验队和后方核对出准确的数据,并将核对后的数据与试验队进行交流,确保了发动机提供的数据没有任何问题。

  人生追求无止境,事业拼搏苦亦甜。

  十几年的工作异常紧张而辛苦,除了繁重的技术和行政工作外,他承担的硕士、博士的教学也是满负荷。他培养出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已有五人。双肩满挑两副重担,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国家至上,争创一流”的四院精神是他永恒的信念和力量的源泉。因此,他几乎放弃了所有的娱乐活动,把大部分休息时间都用在工作上,差不多总是凌晨一两点后才休息。因而十多年来他始终是那么瘦削。但也有例外,去年8月,当首飞试验成功之后,他紧绷的心才松弛了,轻松愉快地吃得香睡得好。不到一个月,他的体重竟然长了5斤,打破了十多年来体重未变的纪录。

  效率从另一个角度表现着一个人的才华。侯晓快人快语,步履匆匆,以忘我的工作节奏,解决了一个又一个在设计、研制和试验中出现的问题,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成功。在侯晓为航天固体事业不懈追求、默默奉献着青春和热情的同时,荣誉和掌声也悄然而至,1995年,侯晓被评为航天总公司跨世纪学术带头人;1997年被评为国家级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受聘为西北工业大学教授;2000年被评为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有突出贡献专家,国防科工委国防科技工业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03年被评为陕西省“十大杰出青年”,被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授予“国防科技工业百名优秀博士、硕士”荣誉称号。他先后获部级科技进步奖8项,其中二等奖5项,三等奖3项。

  与耀眼的光环和骄人的业绩同时到来的,还有一些外省单位的高薪聘请,然而这些都被侯晓敛容婉拒了。

  志存高远,满怀憧憬的他始终勉励自己:争分夺秒,再立新功。事业重如山,名利淡如水。他依然迈着那匆匆又匆匆的脚步,行走在科研生产的第一线。中国航天大军奋勇向前、人才济济,侯晓无疑是这个群体中的闪光人物。

  掉几斤肉也值

  一次联合试验失利,身为总师的侯晓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他组织人员进行攻关,在恶劣条件下整整攻关了两个月,原本就清瘦的侯晓又掉了几斤肉,但最终赢得了试验的成功!

  无奈嫁个工作狂

  视侯晓为“工作狂”的妻儿,很少能与他同享天伦之乐。一年365天,妻子难有一两次与他上街。一次妻子生病,侯晓赶到病床前只坐了不到10分钟,就将病中的妻子和年幼的孩子留给了年迈的岳父岳母,又去忙工作了。

  差点漏掉的生日

  2003年的一天,他在基地全身心投入型号飞行试验工作。发射成功举杯相庆时,家里人打来电话告知,今天是他40岁的生日,他这才想起自己已经到了不惑之年。

  ■ 当年为了固体事业,他告别都市,舍弃高薪,来到三线。很多人不知道,看似平常的他,竟是中国固体火箭发动机专业的第一位博士。
  ■ 首飞试验至关重要。试验前,身为发动机总师的他说了几个词概括自己的心情:光荣、艰巨、信心、成功!
  ■ 前不久,一项飞行试验成功,做事从不张扬的他豪迈地赋诗一首:“雷霆滚过大地,神剑射入长空;今日雕弓满月,敢平寇蹄狼烟![中国航天报]

该帖子被610885998在2007-11-11 1:35:31编辑过

作者:610885998 (2007/11/11 1:28:18)   回复此贴
  回复:山东兄弟我向全国兄弟爷们们问好了 第 8 楼

侯鹰——为航天员回归保驾的陆场系统总设计师、神5应急着陆总指挥  


李筱梅 本报记者于莘明

   当“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载着中华民族的飞天梦从太空安然归来的那一刻,一直站在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紧盯着大屏幕上主着陆场回收救援实况图像的侯鹰,终于放下了悬着的心,一种无与伦比的轻松感从心底慢慢升腾。
  作为着陆场系统的总设计师和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应急着陆总指挥,侯鹰比任何人都更加清楚这个“载人航天工程最后一站”系统的重要性。当这个系统出色地迎接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航天员归来时,侯鹰体会了自己特有的喜悦和幸福。

  着陆场系统是载人航天工程中特有的系统,它承担着载人航天器的回收和航天员的救援。但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前,谁都没有接触过这个系统。虽说应急情况概率小,但它一旦发生,就是危及整个飞行任务成败的大事,应急救生的准备成为未雨绸缪的必然要求。

  正因为这样,着陆场系统陆上应急救生区和海上应急溅落区的选择和建设成了系统建设的重中之重,各种海况条件下打捞返回舱救援航天员的方案成了其中的难中之难,侯鹰就在这两件大事上投入了更多的精力。虽说甘苦自知,但别人还是从他急遽消瘦的面颊看出了他的投入与付出。

  应急情况下的返回在方案中被安排在各个不同的运行圈次,由于飞船运行轨迹的变化,每个圈次应急返回时着陆的地点也不一样,海上也有可能成为飞船着陆的地点。可是,茫茫的大海上该如何搜救航天员呢?侯鹰带着科研人员仔细分析了海上应急溅落区的海况,针对高、低海况条件的不同,制定了不同的搜索打捞方案和一系列航天医疗救护程序。

  时间是应急搜救工作的决定因素之一,为了解航天员在海上的耐受极限,侯鹰亲自指挥了在海南进行的为期20天的低海况综合试验。

  作为试验总指挥,他既要编写试验实施方案和每天的实施细则,又要现场组织指挥,晚上还要对当天的试验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当时,他顾不上自己的身体,试验的最后几天里他持续低烧,还尿血,但始终坚持在试验现场,取得了大量珍贵的数据,为应急救生方案的制定赢得了时间和经济的双重效益。异常繁重的工作,加上生病,在这次综合试验后的几个月的时间里,他迅速地瘦了下去,体重由原来的70多公斤降到了50来公斤。

  高海况条件下打捞设备的研制也是应急救生中的一个难题,侯鹰从国外的打捞硬网受到启发,设计出一种完全自动化操作的拦截臂打捞软网。当飞船返回舱溅落在海上,海浪高达3米以上时,这套设备就发挥了巨大的威力,可以由人在驾驶舱中操作,自动完成一连串的拦截、打捞、起吊、固定等动作,快速有效地救援航天员……

  侯鹰已经连续在主着陆场迎接了飞船返回舱的归来,首次载人飞行任务中,他多么希望能在现场迎接中国第一位航天员归来,但是,作为总设计师,他必须留在北京中心担负应急返回总指挥,只在心里默默思念着那片同样凝聚了他无数心血的神秘草原。

  

  



作者:610885998 (2007/11/11 1:59:04)   回复此贴
  回复:山东兄弟我向全国兄弟爷们们问好了 第 9 楼

侯晓远
 
2007-01-11 15:22:35

侯晓远,山西永济市人,1962年8月生于临猗县。1978年考入太原工学院机械工程系,1982年毕业,获工学学士学位。2001-2004年在山西省委党校经济学专业在职研究生班学习,获得研究生毕业证书。1982-1986年在侯马内燃机配件厂担任技术员,1986年调到省统计局工作,1988年被评为统计师。现任山西省统计局社会科技处处长。

在省统计局工作二十多年来,先后从事过劳动工资统计、人口统计、文化产业统计、环境统计、社会统计和科技统计等专业统计业务及管理工作,并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参与编辑相关专业统计资料或培训教材。主要有:《改革开放20年山西劳动》、《“八五”时期山西劳动工资统计资料》、《劳动统计工作手册》、《走遍千家万户——山西省第五次人口普查纪实画册》、《山西文化产业统计概览》等。在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中,组织参与了全省人口普查宣传工作。参与策划了在山西电视台现场直播的《走遍千家万户》人口普查文艺晚会、第五次人口普查书法绘画展、人口普查知识竞赛等一系列宣传活动。

近年来,参与了一系列重大的课题研究。主要有山西省“九五”计划和2010年专题规划研究课题《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及《山西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回顾与展望》、山西省“十五”计划和2015年长期规划研究课题《“十五”山西居民消费需求变化趋势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研究》、山西省统计科学研究所课题《山西劳动力市场发育与再就业工程研究》、山西省第五次人口普查课题《结构调整与人口就业》、山西省经济普查课题《山西文化产业发展研究》、《山西服务业与城市化的关系研究》等。参与制订了《山西省高新技术产业统计分类目录》,参与了省人民政府下发的《山西省行业结构调整方案》中的房地产方案的起草。

撰写了大量的统计分析报告及论文,并在有关刊物上登载或评奖。《劳动工资统计超级汇总的经验》被《中国统计》杂志登载。《山西劳动力资源、就业与失业人口现状及发展趋势》被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登载。《英国劳动力调查中的调查员管理》被《山西统计》杂志系列刊载。撰写的《盘点山西文化产业》、《山西劳动力资源及利用状况分析》、《山西劳动就业状况和“九五”发展展望》等统计分析报告先后在省统计局统计分析“精品”评比中或国家统计局人口就业社会科技司评比中获奖。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撰写的《劳动力资源与就业》、《未来人口发展展望》,被收入《世纪之交的中国人口—山西卷》。


作者:610885998 (2007/11/11 19:50:35)   回复此贴
  回复:山东兄弟我向全国兄弟爷们们问好了 第 10 楼

“长江学者”教授风采:侯晓远

http://www.edu.cn 2006-03-20中国教育在线  


  侯晓远,复旦大学先进材料与技术研究院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聘任岗位:凝聚态物理。博士生导师。

  个人简介

  1959年12月生。1982年3月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系,获学士学位,1987年3月复旦大学物理系研究生毕业,同年获理学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在此期间,88年和93年曾两次获德国洪堡研究奖学金作为访问学者赴德国杜依斯堡大学固体物理实验室进行合作研究。

  1991年升任副教授,1993年晋升为教授、博士生导师。自1991年开始任复旦大学应用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1995-2000年度物理学报编委,中国物理快报第四届编委,中国物理学会表面物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曾多次获得各种奖励和称号,1988年第一届霍英东优秀青年奖;1991年被国务院授于“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的荣誉称号;1994年获国家教委“跨世纪人才基金”;1995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996年获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青年学者奖”。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四项,拥有国家发明专利一项。

  主要研究方向为:半导体表面、界面物理实验研究。承担过多项科学研究项目。指导硕士生15名,其中已获学位7人,指导博士生3名。

(本页最后更新时间:2006年3月20日)


作者:610885998 (2007/11/11 19:51:48)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40 每页5条 当前2/8页 [1] [2] [3] [4] [5] 下一翻页 尾页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38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38)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侯氏论坛  执行时间:4,921.9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侯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