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氏网新闻】商代盖国有多大
- 中华盖氏网 2017年10月5日 盖永德
山西泽州府志,晋城志,高平县志都记载境内有商盖国。又有人说商盖国在山东滨州,在曲阜的也有,在沂源沂水的也有,甚至在朝鲜半岛的也有。是记载的不一致?还是商盖和商奄根本就不是一个国家?或者是这个商盖国本来就很大呢?
泽州府,为古代府,即今山西晋城市。清雍正六年(1728年)升泽州直隶州为泽州府。
【夏】《禹贡》冀州地。
【商】有商盖国。
【周】有原、郤等国。
山西晋城市,古称建兴、泽州、泽州府,是山西省下辖地级市之一,位于山西省东南部,晋豫两省交界处,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河东屏翰、中原咽喉、三晋门户"的美誉。
建制沿革:
远古:冀州
颛帝创制九州,统领万国,此属冀州。《舆地考》曰:颛帝之所建,帝喾受之,创置九州,统领万国。
陶唐时期,尧使禹平水土,禹治水成功,还天下为九州,此为冀州之域,帝都畿内。《禹贡》曰:导水壶口至于雷首,经砥柱、析城、至于王屋、太行、恒山,至于碣石入于海。
舜建虞朝,承尧制,肇启天下为十二州,此属冀州。《墨子》载:舜耕于(沁水)历山、渔于(阳城)获泽河。[8][9]
夏商:畿内地
夏代,为垂棘之地,十二州复合为九州,此属冀州。《吕氏春秋》载:商汤桑林祷雨,获雨,遂作桑林之乐。
夏末,商汤伐夏桀,桀由安邑迁都于垂棘之地,称垂都(今城区与郊区)。《战国策》曰:夏履葵曰桀,居天门,商汤伐夏桀,桀始迁于垂。
殷商,境内建有商盖国,祖乙定都于耿城,属冀州畿内地。
西周,属冀州畿内地。周穆王驾八骏西巡天下,自宗周北渡黄河,逾太行,至获泽(今阳城)。《穆天子传》载周穆王“休于获泽,以观桑者,乃饮于桑林”。
东周,为原、郤等国之地,属畿内地。[8][9]
春秋:晋国
春秋初,为赤狄所杂处,后晋士会灭赤狄,境内各国为晋国征服,属晋。
春秋末,经过高都入晋,晋取泫氏、获泽,赵浣城泫氏等历史事件,今晋城市境内形成四大城邑:即高都(今城区与郊区)、泫氏(今高平)、获泽(今阳城)、端氏(今沁水),均为晋国封邑。
周灵王二十二年,齐庄公伐晋国,登太行山,封少水(今沁水河)。
周安王二十六年,赵魏韩三家迁晋静公于端氏邑,而后三家分晋,其后赵攻取晋君端氏城。
周烈王二十年,楚国围困韩雍氏邑,韩国徵甲粟到东周,苏代说服韩献高都邑给东周,以退楚之兵。[8][9]
战国:赵、魏、韩
战国初,高都、获泽二邑近魏都安邑,为魏所据。泫氏、端氏二邑为韩所据,秦白起攻韩野王邑后,为赵国所有,后爆发秦赵长平之战,均为秦所据。[8][9]
秦汉:并州上党、司州河东
秦始皇统一六国,分天下为36郡,此属河东郡与上党郡。[10][9]
两汉时期,汉灵帝置州郡县三级制,此属并州上党郡、司隶河东郡。[10]
山西高平市,隶属于山西省晋城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泽州盆地北端,太行山西南边缘,地理坐标东经112°40'——113°10'、北纬35°40'——36°0',东与陵川县接壤,西与沁水县为邻,南与泽州县毗连,北与长治县、长子县相接,是晋城市的北大门,因其四面群山环绕、中部相对平坦而得名。
历史沿革::
陶唐时期,尧分天下为九州,此为冀州之域,属“帝都畿内”。
舜建虞朝,舜帝继承尧制,肇启天下为十二州,此属冀州。《左传》云:分冀东丹山为并,东北医无闾为营。
夏代,十二州复合为九州,此属冀州。《禹贡锥指》曰:夏符合于冀州,与尧时同。
殷商,为商盖国,祖乙定都于耿城,属畿内地。
春秋时属晋,为晋国封邑,始称泫氏城。《竹书纪年》曰:周威烈王七年,赵浣城泫氏(赵浣修筑泫氏城),即在于此。
战国时泫氏改为长平邑,周安王二十六年(前376年),韩、赵、魏三家分晋,长平邑隶属于韩。周赧王三十五年(前280年),秦白起伐赵,取代光狼城。《括地志》云:光狼城在泽州高平县西(今山西高平市城西)。五十三年(前262年),秦将白起伐赵,冯亭为联赵抗秦,即献上党17城于赵,长平地为赵所有。五十五年,秦、赵于长平邑(今高平市西北)爆发长平之战,后为秦所据。
秦统一天下后,立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置高都县,属上党郡。
西汉、东汉、三国、魏、两晋为泫氏县,属上党郡。
山东又说:
周成王伐东夷之商盖在今滨州市考证
周成王伐东夷时灭掉的商盖国在今山东省滨州市境内。清华简《系年》有"成王伐商盖,杀飞廉,而迁商盖之民"的记载,《孟子》说"驱飞廉于海域而戮之",《韩非子》有周公"将攻商盖,而商盖服矣"之语。
《山海经·海内北经》:
“盖国在钜燕南,倭北,倭属燕。”
《逸周书·作雒解》说:
"周公立,相天子,三叔及殷东徐、奄及熊、盈以叛。"
清华简
飞(廉)东逃于商盍(葢)氏。成王伐商盍(葢),杀飞(廉),西迁商盍(葢)之民于邾,以御奴之戎,是秦先人。
《史记·秦本纪》及《赵世家》中,对秦的先世也讲得很清楚,在商朝晚期有戎胥轩,娶郦山之女,生中潏,“在西戎,保西垂”。中潏的儿子是飞(也作蜚)廉,飞廉的儿子是恶来,父子三代都是商朝末年的著名人物。《秦本纪》说:“恶来有力,蜚廉善走,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纣。”他们助纣为虐,史有明文,但他们给秦人带来怎样的命运,却没有文献记载。清华简《系年》篇第三章,具体回答了这方面的疑问。周武王死后发生三监之乱,纣的儿子武庚早有复国野心,便利用武王弟弟管叔、蔡叔、霍叔对周公执政的不满和猜忌,不仅联合管、蔡、霍,还和殷商旧地东夷的徐、奄、薄姑等方国串通,叛乱反周。周公就在周成王的命令下进行东征,最重要的是把奄国给消灭了,也就是“践奄”。由《系年》可知,商朝覆灭之后,飞廉由商都向东逃奔到商奄。奄国等嬴姓国族反周,飞廉肯定起了促动作用。乱事失败以后,飞廉被杀死,周朝西迁“商奄之民”于朱圉,“以御奴之戎,是秦先人”。在《系年》发现以前,没有人知道商奄之民被周朝强迫西迁,而这些商奄之民正是秦的先人,这是令人惊异的事。
赵氏的先人和秦人是同一个祖先。传到中衍,他给殷帝太戊赶车。他的后代蜚廉有两个儿子,一个儿子取名恶来,侍奉纣王,后被周人杀死,他的后代就是秦人。恶来的弟弟名叫季胜,他的后代就是赵人。
季胜生了孟增。孟增受到周成王的宠信,这就是宅皋狼。皋狼生了衡父,衡父生了造父。造父得宠于周穆王。造父选取了骏马八匹,与在桃林得到的盗骊、骅骝、绿耳等名马献给穆王。穆王让造父赶车,到西方去巡视,会见了西王母,快乐得把回去都忘了。不久,徐偃王发动叛乱,穆王乘坐马车,日行千里,攻打徐偃王,把他彻底打败。于是把赵城赐给造父,从此就成为赵氏。
从造父往下经六代传到了奄父,奄父字公仲,周宣王的时候讨伐戎人,他给宣王赶车。在千亩之战中,奄父曾使宣王脱险。奄父生了叔带。叔带的时候,周幽王荒淫无道,他就离开周王朝到了晋国,侍奉晋文侯,开始在晋国建立赵氏家族。
赵城是座古城。相传周穆王赐造父于赵城,后封简子食邑,始有凤凰城之说。
韩非
[说林上第二十二 书名:韩非子]载:周公旦已胜殷,将攻商盖。辛公甲曰:“大难攻,小易服。不如服众小以劫大。”乃攻九夷而商盖服矣。
墨子
[卷十一书名:墨子]载:子墨子曰:“去之苟道,受狂何伤!古者周公旦非关叔,辞三公,东处于商盖-----
孟子
《孟子·滕文公下》:“周公……伐奄三年讨其君。”
《尚书大传》:
“禄父及三监叛也。周公……杀禄父,遂践奄。践之云者,谓杀其身,执其家,潴其宫”。
李学勤说
据《左传》,周初封鲁,“因商奄之民,命以《伯禽》而封于少皞之虚”,杜预注:“商奄,国名也。少皞之虚,曲阜也。”传统上认为奄国即在今山东曲阜。不过奄的国境范围肯定要大得多,有学者主张奄相当周朝的鲁国,同奄一起反周的蒲姑相当周朝的齐国,可能是差不多的。
马王堆汉墓帛书
《战国纵横家书》的“苏秦谓燕王章”云:“自复而足,楚将不出沮漳,秦将不出商阉(奄),齐不出吕隧,燕将不出屋注。”
关于这还有一段很有意思的往事
,“秦将不出商奄,楚将不出沮、漳。”沮水、漳水在湖北北部,是楚国的发祥地。“楚将不出沮漳”,楚国就不会走出沮、漳。与之相对的是“秦将不出商奄”,秦国就不会离开商奄了。“商奄”的“奄”字写的是“阉”。1975年,马王堆帛书《战国策》整理者之一马雍先生,因不理解“商阉”为何地,便向也参加帛书整理的李学勤先生请教。李先生当时也不明白。但当时在“文革”时期,必须加以解释才能交代过去。李先生回忆说:“实在没有办法了,我出了一个点子:‘门’里加一个‘於’,这个字读(汉语拼音)‘e’,也可以读‘yan’。”这样,“商阉”就是“商阏”。商阏就在陕西商县。“秦不出商阏”,就是不出陕西省,这个不符合史实。“因为秦国不是从这里出来的。”李先生自嘲说:“这是一个馊主意。”不光我们今人不懂“商阉”,实际汉朝的人也不懂。“传世的汉朝刘向编纂的《战国策》,就把这句话改成了‘秦不出殽塞’。‘殽塞’就是函谷关。”
李先生强调说:“其实,秦人是从商奄之地出来的。在马王堆帛书里面就有了,可是当时不认识、不懂得、不承认。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清华简’的出土。”
李学勤先生在接受莱芜记者采访时作了进一步解读:“商奄(之民)就是以曲阜为中心,包括你们(莱芜)这一带”,“你们这一带古时候叫嬴,有个村子就叫嬴”,“在《左传》看到,在春秋前期己经有嬴这个地名,这个地名可能是从很古的时候传留过来,所以它一定是嬴姓部族的一个中心地区”。
桓公·桓公三年 译注 作者:左丘明
【经】三年春正月,公会齐侯于嬴。夏,齐侯、卫侯胥命于蒲。
《左传·昭公九年》:
“及武王克商,薄姑、商奄,吾东土也。”
如此看来,商盖和商奄确实是一个国家。商盖国在商代,其范围比这还要大,其范围不但包括后来的鲁国,甚至达到山西高平一带。但随着实力的消长,其势力范围也必然会有所变化。
或许我们只是从历史的片段中看到它的一些影子,没有一个完整的印象。或许以上这些地方都曾经是商盖的势力范围,还是它破碎的碎片呢?
也许它真的大得超出我们的认识范围。但它确实曾经在历史上存在过的,而且不是默默无闻的存在。
分享按钮>>【何氏家谱源流】湖南张家界何氏,从新邵搬迁过来
>>【盖氏文化古迹】商盖国及其西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