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氏古代名人】全面分析盖苏文
- 中华盖氏网 2016年12月12日 盖永德
盖苏文
《旧唐书》
列传第一百四十九 东夷
十六年,西部大人盖苏文摄职有犯,诸大臣与建武议欲诛之。事泄,苏文乃悉召部兵,云将校阅,并盛陈酒馔于城南,诸大臣皆来临视。苏文勒兵尽杀之,死者百余人。焚仓库,因驰入王宫,杀建武,立建武弟大阳子藏为王。自立为莫离支,犹中国兵部尚书兼中书令职也,自是专国政。苏文姓钱氏,须貌甚伟,形体魁杰,身佩五刀,左右莫敢仰视。恆令其属官俯伏于地,践之上马,及下马,亦如之。出必先布队仗,导者长呼以辟行人,百姓畏避,皆自投坑谷。
二十年,高丽遣使来谢罪,并献二美女。太宗谓其使曰:“归谓尔主,美色者,人之所重。尔之所献,信为美丽。悯其离父母兄弟于本国,留其身而忘其亲,爱其色而伤其心,我不取也。”并还之。
《新唐书》
列传第一百四十五 东夷
有盖苏文者,或号盖金,姓泉氏,自云生水中以惑众。性忍暴。父为东部大人、大对庐,死。盖苏文当嗣,国人恶之,不得立。顿首谢众,请摄职,有不可,虽废无悔。众哀之,遂嗣位。残凶不道,诸大臣与建武议诛之,盖苏文觉,悉召诸部,绐云大阅兵,列馔具请大臣临视,宾至尽杀之,凡百余人。驰入宫杀建武,残其尸投诸沟。更立建武弟之子藏为王,自为莫离支,专国,犹唐兵部尚书、中书令职云。貌魁秀,美须髯,冠服皆饰以金,佩五刀,左右莫敢仰视。使贵人伏诸地,践以升马。出入陈兵,长呼禁切,行人畏窜,至投坑谷。
且高丽祕记曰:‘不及九百年,当有八十大将灭之。’高氏自汉有国,今九百年,勣年八十矣。虏仍荐饥,人相掠卖,地震裂,狼狐入城,分穴于门,人心危骇,是行不再举矣。”
列传第三十五 诸夷蕃将
泉男生,字元德,高丽盖苏文子也。九岁,以父任为先人。迁中里小兄,犹唐谒者也。又为中里大兄,知国政,凡辞令,皆男生主之。进中里位头大兄。久之,为莫离支,兼三军大将军,加大莫离支,出按诸部。而弟男建、男产知国事,或曰:“男生恶君等逼己,将除之。”建、产未之信。又有谓男生:“将不纳君。”男生遣谍往,男建捕得,即矫高藏命召,男生惧,不敢入。男建杀其子献忠。男生走保国内城,率其众与契丹、靺鞨兵内附,遣子献诚诉诸朝。高宗拜献诚右武卫将军,赐乘舆、马、瑞锦、宝刀,使还报。诏契苾何力率兵援之,男生乃免。授平壤道行军大总管,兼持节安抚大使,举哥勿、南苏、旨岩等城以降。帝又命西台舍人李虔绎就军慰劳,赐袍带、金扣七事。
明年,召入朝,诏所过州县传舍作鼓吹,右羽林将军李同以飞骑仗廷宠。迁辽东大都督、玄菟郡公,赐第京师。因诏还军,与李勣攻平壤,使浮屠信诚内间,引高丽锐兵潜入,擒高藏。诏遣子赍手制、金皿,即辽水劳赐。还,进右卫大将军、卞国公,赐宝器、宫侍女二、马八十。仪凤二年,诏安抚辽东,并置州县,招流冗,平敛赋,罢力役,民悦其宽。卒,年四十六,帝为举哀,赠并州大都督。丧至都,诏五品以上官哭之,谥曰襄,勒碑著功。
男生纯厚有礼,奏对敏辩,善射艺。其初至,伏斧锧待罪,帝宥之,世以此称焉。
献诚,天授中以右卫大将军兼羽林卫。武后尝出金币,命宰相、南北牙群臣举善射五辈,中者以赐。内史张光辅举献诚,献诚让右玉钤卫大将军薛吐摩支,摩支固辞。献成曰:“陛下择善射者,然皆非华人。臣恐唐官以射为耻,不如罢之。”后嘉纳。来俊臣尝求货,献诚不答,乃诬其谋反,缢杀之。后后知其冤,赠右羽林卫大将军,以礼改葬。
《资治通鉴》
贞观十六年壬寅,公元六四二年
十一月,丙辰,上校猎于武功。丁巳,营州都督张俭奏高丽东部大人泉盖苏文弑其王武。盖苏文凶暴,多不法,其王及大臣议诛之。盖苏文密知之,悉集部兵若校阅者,并盛陈酒馔于城南,召诸大臣共临视,勒兵尽杀之,死者百馀人。因驰入宫,手弑其王,断为数段,弃沟中,立王弟子藏为王;自为莫离支,其官如中国吏部兼兵部尚书也。于是号令远近,专制国事。盖苏文状貌雄伟,意气豪逸,身佩五刀,左右莫敢仰视。每上下马,常令贵人、武将伏地而履之。出行必整队伍,前导者长呼,则人皆奔迸,不避坑谷,路绝行者,国人甚苦之。
贞观十九年乙巳,公元六四五年
己亥,以盖牟城(沈阳南陈相屯塔山山城)为盖州。
贞观二十年丙午,公元六四六年
五月,甲寅,高丽王藏及莫离支盖金遣使谢罪,并献二美女,上还之。金,即苏文也。
唐史演义
第二十回 易东宫亲授御训 征高丽连破敌锋
(民国)蔡东藩
且说贞观十七年秋季,新罗国遣使乞师,东伐高丽。高丽居中国东方,就在现今的朝鲜半岛,岛中分列三国,东北为高句丽,简文叫作高丽,南为百济,百济东南为新罗。高丽最强,与百济同盟,谋分新罗国,又率众侵辽西,屡与隋军相争,隋文帝父子,连讨数次,均不能克。高丽益横行无忌,连侵新罗。嗣闻唐室开基,兵势强盛,乃遣使入贡,高祖册封高丽国王高建武为辽东郡王。百济新罗,也相继贡献方物,唐廷又册封百济王扶余璋为带方郡王,新罗王真平为乐浪郡王。三国共受唐封,仍相攻击。新罗王真平忧死,只遗一女善德,由国人拥立为王,勉支危局。会高丽东部大人泉盖苏文,泉为姓,盖苏文为名,大人即部酋之称。凶暴不法,高丽王建武,与群下谋诛盖苏文,偏盖苏文侦悉王谋,竟勒兵入宫,手刃建武,剁作数段。且尽杀预议诸大臣,立建武兄子高藏为王,自为莫离支,官名,中国吏部兼兵部尚书之类。
贞观二十年仲夏,高丽王高藏,及莫离支盖苏文,遣使谢罪,并献上二美女。太宗笑道:“他道朕是吴王夫差,乃欲以美女饵朕么?”遂却还贡献,复议遣将往讨。
且闻高丽秘记,曾有谶语,谓不及九百年,当有八十大将,倾灭高丽。高氏自汉立国,至今已九百年,李勣年已八十,正应彼谶,更兼高丽连年饥馑,妖异迭兴,人心惊惶得很,还有甚么不亡哩?”
百度:
盖苏文是高句丽历史上最著名的人物之一。唐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时任高句丽东部大人的盖苏文发动政变,杀害高句丽王高武,立高藏为王,自任莫离支(相当于中原王朝的宰相)。在他执政期间,对内残酷统治,国人不堪其苦;对外积极备战,进攻新罗,挑起战端,并且拒绝唐中央政府的停战告戒,在辽东归属这一历史遗留问题上与唐发生激烈矛盾,由此引发贞观十九年(645年)唐太宗亲征辽东直至高宗总章元年(668年)消灭高句丽等一系列历史事件。由于唐征辽东之役中著名的安市之战和建安之战都发生在营口地区,所以至今营口地区很多文物古迹、民间传说都与这段历史有关。盖苏文也就因此成为营口民间家喻户晓的名字。
然而,对于盖苏文这一历史人物的姓氏,人们的认识却很模糊,民间传说认为他姓盖(读做“葛”),并衍生出盖苏贞等“盖氏家族”成员,至今在营口的大石桥和盖州一带人们还对盖苏文之妹盖苏贞镇守青石关的故事津津乐道,青石岭附近还留有所谓的“盖苏贞墓”。
但考诸中国正史文献,则记明确载盖苏文姓泉。《新唐书·高丽传》记载:“有盖苏文者,或号盖金,姓泉氏。”《资治通鉴》卷198记载:“高丽东部大人泉盖苏文弑杀其王武。”同书卷201又载:“乾封元年,高丽泉盖苏文卒,长子泉男生代为莫离支。”可见,“盖苏文”只是名字,而不是姓名,他的姓名全称应为“泉盖苏文”,并且他的三个儿子也都姓“泉”:长子泉男生,《新唐书》有传:“泉男生,字元德,高丽盖苏文子也……弟男建、男产知国事。”次子泉男建,史书也有记载,《资治通鉴》卷201:“泉男建遣兵袭其营,左武卫将军薛仁贵击破之。”
泉男生兄弟及其后裔的墓志已大多在洛阳郊外邙山附近出土:泉男生墓志的志盖篆书“大唐故特进泉君墓志”; 泉男产墓志的志盖题篆书曰“大周故泉府君墓志”; 泉男生之子泉献诚墓志未见志盖,志石首题“大周故左卫大将军右羽林卫上下上柱国卞国公赠左羽林卫大将军泉君墓志铭并序”; 泉献诚之孙泉毖墓志亦未见志盖,志石首题“唐故宣德郎骁骑尉淄川县开国子泉君墓志铭”,
从上述文献记载及出土实物来看,盖苏文家族姓“泉”言之凿凿,似乎没有可怀疑的余地。但是,朝鲜出版的历史著作《朝鲜通史》则写做“渊盖苏文”,韩国学者徐炳国所著的《高句丽帝国史》、中国台湾学者柏杨所著《中国人史纲》等也都写做“渊盖苏文”。那么“泉”与“渊”究竟哪个才是本字呢?
要弄清这个问题,就要涉及到中国古代的避讳制度。在中国古代,凡是皇帝的名字一律都要回避,“犯讳”的地名、官名、人名乃至动物名都要改换为另外一个与之相近的字。在唐代,为了避讳唐高祖李渊的名讳,将“渊”字大多改写为“泉”(另有少数改作“深”)。陈垣先生在《史讳举例》中有详细的考证,现撷取改“渊”作“泉”的史讳数例以证之:
1、《旧唐书·列女传》:“宋庭瑜妻魏氏,隋著作郎彦泉之后也。”彦泉当是彦渊,避唐讳追改。
2、《晋书·地理志》:“阳平郡清泉县。”清泉,本清渊,避唐讳追改。
3、《北史·张湛传》:“敦煌深泉人也。”深泉即深渊,避唐讳追改,唐以前不名深泉也。
4、《旧唐书·地理志》:“临清,汉清泉县。”清泉,汉本名清渊,唐人避讳追改。
5、《后汉书·献帝纪》:“兴平二年,杀光禄勋邓泉。”同书《五行志》作“邓渊”,此作泉,章怀改。
渊盖苏文所姓之“渊”,无疑冲犯了唐朝的国讳,因此在唐朝文献中被改写做“泉”, 至于渊男生兄弟,作为高丽降将在唐朝做官,更是要“入乡随俗”,老祖宗的姓氏也大不过朝廷的禁忌,只好改“渊”姓“泉”了,所以在他们的墓志上才会出现“泉君”的字样。
通过上述考证,我们可以看到,“渊”才是盖苏文真正的姓氏,“泉”是唐代为避讳李渊名讳所改写的替代字,至于民间流传的“盖”(葛)则更属于无稽之谈了。
日本
《大正新修大藏经--史传部--三国遗事》
高丽本记云。丽季武德贞观间。国人争奉五斗米教。
唐高祖闻之。遣道士送天尊像来。讲道德经。
王与国人听之。即第二十七代荣留
王即位七年武德七年甲申也。明年遣使往
唐。求学佛老。唐帝(谓高祖也)许之。及宝藏王即位(贞观
十六年壬寅也)亦欲并兴三教。时宠相盖苏文。说王以
儒释并炽。而黄冠未盛。特使于唐求道教。时
普德和尚住盘龙寺。悯左道匹正。国祚危矣。
屡谏不听。乃以神力飞方丈。南移于完山州
(今全州也)。孤大山而居焉。即永徽元年庚戌六月也
(又本传云。干封二年丁卯三月三日也)。未几国灭(以总章元年戊辰国灭则计距庚戌十九年矣)。
今景福寺有飞来方丈是也云云(已上国史)。真乐公
留诗在堂。文烈公着传行世。又按唐书云。先
是隋炀帝征辽东。有裨将羊皿不利于军。将
死有誓曰。必为宠臣灭彼国矣。及盖氏擅朝。
以盖为氏。乃以羊皿是之应也。又按高丽古
记云。隋炀帝以大业八年壬申。领三十万兵。
渡海来征。十年甲戌十月。高丽王(时第三十六代婴阳王立
二十五年也)上表乞降。时有一人密持小弩于怀中。
随持表使到炀帝舡中。帝奉表读之。弩发中
帝胸。帝将旋师。谓左右曰。朕为天下之主亲
征小国而不利。万代之所嗤。时右相羊皿奏
曰。臣死为高丽大臣。必灭国。报帝王之雠帝
崩后生于高丽。十五聪明神武。时武阳王闻
其贤(国史荣留王名建武。或云建成。而此云武阳。未详)征入为臣自称姓盖
名金。位至苏文。乃侍中职也(唐书云。盖苏文自谓莫离支。犹中书令。
又按神志秘词序云。苏文大英弘序并注。则苏文乃职名。有文证而传云。文人苏英弘序。未详孰是)金奏
曰。鼎有三足。国有三教。臣见国中。唯有儒释
无道教。故国危矣。王然之。奏唐请之。太宗遣
叙达等道士八人(国史云。武德八年乙酉遣使入唐永佛老。唐帝许之。据此。则羊
皿自甲戌年死而托生于此。则才年十余岁矣。而云宠宰。说王遣请。其年月必有一误。今两存)王喜
以佛寺为道馆。尊道士坐儒士之上。道士等
行镇国内。有名山川。古平壤城势新月城
也。道士等咒敕南河龙。加筑为满月城。因名
龙堰城。作谶曰。龙堰堵。且云千年宝藏堵。或
凿破灵石(俗云都帝嵒。亦云朝天石盖。昔圣帝骑此石朝上帝故也)盖金又奏
筑长城东北西南。时男役女耕。役至十六年
乃毕。及宝藏王之世。唐太宗亲统以六军来
征。又不利而还。高宗总章元年戊辰。右相刘
仁轨。大将军李绩。新罗金仁问等攻破国灭
擒王归唐。宝藏王庶子率四千余家投于新
罗(与国史少殊。故并录)大安八年辛未。佑世僧统到孤大
山景福寺飞来方丈。礼普圣师之真。有诗云。
涅槃方等教传受自吾师云云。至可惜飞房
后。东明古国危。跋云。高丽藏王感于道教。不
信佛法。师乃飞房。南至此山。后有神人。现于
高丽马岭。告人云。汝国败亡无日矣。具如国
史。余具载本传与僧传。师有高弟十一人。无
上和尚与弟子金趣等创金洞寺。寂灭义融
二师创珍丘寺。智薮创大乘寺。一乘与心正
大原等创大原寺。水净创维摩寺。四大与契
育等创中台寺。开原和尚创开原寺。明德创
燕口寺。开心与普明亦有传。皆如本传。赞曰
释氏汪洋海不穷 百川儒老尽朝宋
丽王可笑封沮洳 不省沧溟徒卧龙
我的看法:
先简单梳理一下。
《旧唐书》记载:“苏文姓钱氏。”其中未见钱盖苏文字样。
《新唐书》记载:“有盖苏文者,或号盖金,姓泉氏,自云生水中以惑众。”
“泉男生,字元德,高丽盖苏文子也。”
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经--史传部--三国遗事》:王闻其贤,征入为臣,自称姓盖名金,位至苏文。
《资治通鉴》
贞观十六年壬寅,公元六四二年十一月,丙辰,上校猎于武功。丁巳,营州都督张俭奏高丽东部大人泉盖苏文弑其王武。
贞观二十年丙午,公元六四六
五月,甲寅,高丽王藏及莫离支盖金遣使谢罪,并献二美女,上还之。金,即苏文也。
我们先分析一下《旧唐书》,因为它是最早的史料。“十六年,西部大人盖苏文摄职有犯,诸大臣与建武议欲诛之。事泄,苏文乃悉召部兵,云将校阅,并盛陈酒馔于城南,诸大臣皆来临视。苏文勒兵尽杀之,死者百余人。焚仓库,因驰入王宫,杀建武,立建武弟大阳子藏为王。”西部大人,和后来的东部大人,记载相悖。从它行文上看,高丽国王叫高建武,文中记载建武,还有高藏,记载为藏。建武是名,没有记载为武。而盖苏文,如果是名字,后文也应记载为盖苏文,但后面明显用的是苏文。如果盖苏文是名字,那么后文就不应该记载为苏文。这就不合常理。这很值得怀疑。
《旧唐书》的史料来源:“国史、实录失记或记述不完整的人物,则家传、行状、墓志、文集,乃至杂史、小说,不论《经籍志》是否著录,凡武宗以前的著述,都可能是后晋史官的取材之源。
列传中的45个周边政权,取材情况与人物传传记不同。概括而言,不只“国史、实录旧本”,《通典》、前后《会要》、贾耽《古今郡国县道四夷述》等,都是其重要史料来源。”
“唐朝三百年历史中,屡经战乱,原始史料经过几次大的浩劫,尤其是安史之乱和唐末军阀混战,致使“向时遗籍,尺简无存”。幸而有肃宗时韦述编纂的国史,到后晋时,便成为修撰唐史的主要依据,肃宗以后,史料留存更少。特别是唐武宗以后的宣、懿、僖、昭、哀五代,连“实录”也都没有存下,只因有张昭远和贾纬等人在“丧乱之际”,杂采各家传闻和小说编出的《唐年补录》和《唐末三朝闻见录》诸书,使史实略有所补。”
“例如某些传里的“今上践祚”、“上即位”、“上初嗣位”等语句,便明显是从当时国史和实录直录下来的痕迹。唯其直录当时人的记录。”而在东夷列传里,则不是这样的,记载太宗,贞观等等字样,显然为后人所作,不是出自国史。
从新旧唐书的记载来看,其史料来源,一说姓钱,一说姓泉。因为泉通钱。泉,与“钱”通。因货币如泉水一样流通一息,遂有人又将“钱”称“泉”。王莽篡夺刘汉天下后,因“钱”、“铢”等字之“金”旁与繁体“刘”字结构“卯金刀”之“金”犯其忌讳,故正式以“泉”代“钱”,更铸“货泉”、“布泉”以及“小泉直一”至“大泉五十”等六泉。此后三国孙吴之“大泉五百”、“大泉当千”,唐及五代之“乾封泉宝”、“永通泉货”等,“泉”作“钱”即被广泛使用并留传下来。后世文人更因“泉”较“钱”字风雅淡泊。故尤喜称“钱”为“泉”。
《康熙字典》记载 《巳集上》《水字部》·泉
又货泉,卽钱也。《周礼·天官》外府掌布之出入。《注》布,泉也。其藏曰泉,其行曰布,取名于水泉,其流行无不徧也。又《地官·泉府注》泉,或作钱。
还记载“自云生水中以惑众”,明显带有传说的色彩。都是传说造成的,而非史官记载之误。
盖苏文的儿子肯定是姓泉。这已有墓碑为证。但是盖苏文生前,高句丽并没有灭亡,他的情况不知是否真实。《新唐书》“有盖苏文者,或号盖金,姓泉氏,自云生水中以惑众。性忍暴。父为东部大人、大对庐,死。盖苏文当嗣,国人恶之,不得立。顿首谢众,请摄职,有不可,虽废无悔。众哀之,遂嗣位。残凶不道,诸大臣与建武议诛之,盖苏文觉,悉召诸部,绐云大阅兵,列馔具请大臣临视,宾至尽杀之,凡百余人。驰入宫杀建武,残其尸投诸沟。”的记载,与《旧唐书》“十六年,西部大人盖苏文摄职有犯,诸大臣与建武议欲诛之。事泄,苏文乃悉召部兵,云将校阅,并盛陈酒馔于城南,诸大臣皆来临视。苏文勒兵尽杀之,死者百余人。焚仓库,因驰入王宫,杀建武,立建武弟大阳子藏为王。”的记载大不一样。
北宋人认为,《新唐书》要比《旧唐书》高明。他们严厉批评《旧唐书》“纪次无法,详略失中,文采不明,事实零落”(《曾公亮进新唐书表》),认为《新唐书》无论从体例、剪裁、文采等各方面都很完善。《新唐书》作者批评《旧唐书》“使明君贤臣、隽功伟烈与夫昏虐贼乱、祸根罪首,皆不得暴其善恶”,所以在《新唐书》中秉孔子修春秋之意,进行所谓“忠奸顺逆”的褒贬。很明显,北宋史官欧阳修等人,在极尽丑化盖苏文。
《新唐书》中 还记载了迷信谶语,“且高丽祕记曰:‘不及九百年,当有八十大将灭之。’高氏自汉有国,今九百年,勣年八十矣。虏仍荐饥,人相掠卖,地震裂,狼狐入城,分穴于门,人心危骇,是行不再举矣。”可见其中不可信成分。
列传第三十五 诸夷蕃将
“泉男生,字元德,高丽盖苏文子也。”此句行文,正常也应该是“泉男生,字元德,高丽泉盖苏文子也。”而此处却没有盖苏文姓泉的记载。
客观的说,日本佛教经典大藏经记载盖苏文姓盖,由于夹杂了佛教轮回转世说,显然有不可信的部分。就好比玄奘,佛教故事里面有他是金蝉子转世之说,金蝉子是虚构的。但是,玄奘本人历史的记载是可信的。盖苏文“自称姓盖名金,位至苏文。”这也不一定不可信。既然盖苏文是姓名。则他后代改姓的可能性就很大了。
盖苏文后代改姓不是没有可能,但目前没有确凿的证据。营口的传说也不可能是空穴来风,民间传说历来不可忽视。
清朝如莲居士所著小说《薛仁贵征东》中的人物,姓盖,名金,字苏文,是东辽国的红袍大力子元帅,传说是青龙星单雄信转世,要报前世之仇,夺唐家江山。此人生得青面红须,头戴一顶青铜盔,身穿一领蓝青袍,外置雁翎甲,前后护心镜,坐下一匹混海驹,手端赤铜大砍刀,有异人传授的九口柳叶飞刀,是东辽智勇第一的大将,天下除了薛仁贵无人是其对手。唐天子李世民梦见自己被盖苏文追杀,引得薛仁贵相救,这才要寻找应梦贤臣。民间受小说影响很严重。
再者,中国的传说,如果前面的错了,后面很难改正,基本都是传承。
中国辽宁的传说和日本《大藏经》的记载,与中国正史记载不一致,其原因极有可能是,其子姓泉,则其父也姓泉。说他姓渊,是后人的说法,不一定所有的泉,都是避讳李渊改来的。如果说泉姓是为了避讳,那么其出处在哪里呢?我没有找到。
但这些只能说是推测。
前人已有定论,我想,《资治通鉴》的观点,不得不说,很难推倒。
分享按钮>>大郎公系《何氏宗谱》编委会编辑部何石堃部长一行走访广西各地进行调研
>>通报二则|广东五华江西赣州潭口两地何氏宗亲为六一郎公宗祠捐善款表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