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氏古代名人】清河郡君盖氏考
- 中华盖氏网 2016年12月5日 盖永德
《魏书》卷八十三下·列传外戚第七十一下·高肇等
高肇,字首文,文昭皇太后之兄也,自云本渤海脩人,五世祖顾,晋永嘉中避乱入高丽。父扬,字法脩。高祖初,与弟乘信及其乡人韩内、冀富等入国,拜厉威将军、河间子,乘信明威将军,俱待以客礼,赐奴婢牛马采帛。遂纳扬女,是为文昭皇后,生世宗。
扬卒。景明初,世宗追思舅氏,征肇兄弟等。录尚书事、北海王详等奏:"扬宜赠左光禄大夫,赐爵渤海公,谥曰敬。其妻盖氏宜追封清河郡君。"诏可。又诏扬嫡孙猛袭渤海公爵,封肇平原郡公,肇弟显澄城郡公。三人同日受封。始世宗末与舅氏相接,将拜爵,乃赐衣帻引见肇、显于华林都亭。皆甚惶惧,举动失仪。数日之间,富贵赫弈。是年,咸阳王禧诛,财物珍宝奴婢田宅多入高氏。未几,肇为尚书左仆射、领吏部、冀州大中正,尚世宗姑高平公主,迁尚书令。
肇出自夷土,时望轻之。及在位居要,留心百揆,孜孜无倦,世咸谓之为能。世宗初,六辅专政,后以咸阳王禧无事构逆,由是遂委信肇。肇既无亲族,颇结朋党,附之者旬月超升,背之者陷以大罪。以北海王详位居其上,构杀之。又说世宗防卫诸王,殆同囚禁。时顺皇后暴崩,世议言肇为之。皇子昌薨,佥谓王显失于医疗,承肇意旨。及京兆王愉出为冀州刺史,畏肇恣擅,遂至不轨。肇又赞杀彭城王勰。由是朝野侧目,咸畏恶之。因此专权,与夺任己。又尝与清河王怿于云龙门外庑下,忽忿诤,大至纷纭。太尉、高阳王雍和止之。高后既立,愈见宠信。肇既当衡轴,每事任己,本无学识,动违礼度,好改先朝旧制,出情妄作,减削封秩,抑黜勋人。由是怨声盈路矣。延昌初,迁司徒。虽贵登台鼎,犹以去要怏怏形乎辞色。众咸嗤笑之。父兄封赠虽久,竟不改痤。三年,乃诏令迁葬。肇不自临赴,唯遗其兄子猛改服诣代,迁葬于乡。时人以肇无识,晒而不责也。
其年,大举征蜀,以肇为大将军,都督诸军为之节度。与都督甄琛等二十余人俱面辞世宗于东堂,亲奉规略。是日,肇所乘骏马停于神虎门外,无故惊倒,转卧渠中,鞍具瓦解,众咸怪异。肇出,恶焉。
四年,世宗崩,赦罢征军。肃宗与肇及征南将军元遥等书,称讳言,以告凶问。肇承变哀愕,非唯仰慕,亦私忧身祸,朝夕悲泣,至于羸悴。将至,宿瀍涧驿亭,家人夜迎省之,皆不相视,直至阙下,衰服号哭,升太极殿,奉丧尽哀。
太尉高阳王先居西柏堂,专决庶事,与领军于忠密欲除之。潜备庄士直寝邢豹、伊瓮生等十余人于舍人省下。肇哭梓宫讫,于百官前引入西廊,清河王怿、任城王澄及诸王等皆窃言目之。肇入省,壮士搤而拉杀之。下诏暴其罪恶,又云刑书未及,便至自尽,自余亲党,悉无追问,削除职爵,葬以士礼。及昏,乃于厕门出其尸归家。初,肇西征,行至函谷,车轴中折。从者皆以为不获吉还也。灵太后临朝,令特赠营州刺史。永熙二年,出帝赠使持节、侍中、中外诸军事、太师、大丞相、太尉公、录尚书事、冀州刺史。
肇子植。自中书侍郎为济州刺史,率州军讨破元愉,别将有功。当蒙封赏,不受,云:"家荷重恩,为国致效是其常节,何足以膺进陟之报。"恳恻发于至诚。历青、相、朔、恒四州刺史,卒。植频莅五州,皆清能著称,当时号为良刺史。赠安北将军、冀州刺史。
肇长兄琨,早卒。袭杨封渤海郡公,赠都督五州诸军事、镇东太将军、冀州刺史。诏其子猛嗣。
猛,字豹儿。尚长乐公主,即世宗同母妹也。拜附马都尉,历位中书令。出为雍州刺史,有能名。入为殿中尚书。卒,赠司空、冀州刺史。出帝时复赠太师、大丞相、录尚书事。公主无子。猛先在外有男,不敢令主知,临终方言之,年几三十矣。乃召为丧主,寻卒,无后。
琨弟偃,字仲游。太和十年卒。正始中,赠安东将军、都督、青州刺史,谥曰庄侯。景明四年,世宗纳其女为贵嫔。及于顺皇后崩,永平元年立为皇后。二年,八座奏封后母王氏为武邑郡君。
偃弟寿,早卒。寿弟即肇也。
肇弟显,侍中、高丽国大中正,早卒。
其中:
高肇,字首文,文昭皇太后之兄也,自云本渤海脩人,五世祖顾,晋永嘉中避乱入高丽。父扬,字法脩。高祖初,与弟乘信及其乡人韩内、冀富等入国,拜厉威将军、河间子,乘信明威将军,俱待以客礼,赐奴婢牛马采帛。遂纳扬女,是为文昭皇后,生世宗。
扬卒。景明初,世宗追思舅氏,征肇兄弟等。录尚书事、北海王详等奏:"扬宜赠左光禄大夫,赐爵渤海公,谥曰敬。其妻盖氏宜追封清河郡君。"
意思:
高肇,字首文,文昭皇太后高照荣的哥哥,自云本渤海脩人,五世祖高顾,西晋末年永嘉之乱中避乱进入高丽。父高扬,字法脩。北魏高祖孝文帝初年,与弟高乘信及其乡人韩内、冀富等来到北魏,高扬拜厉威将军、河间子爵,高乘信明威将军,俱待以客礼,赐奴婢牛马采帛。遂纳高扬女高照荣,是为文昭皇后,生世宗元恪。
高扬死。景明初,北魏世宗追思舅氏,征高肇兄弟等。录尚书事、北海王详等奏:"扬宜赠左光禄大夫,赐爵渤海公,谥曰敬。其妻盖氏宜追封清河郡君。"
从中看出,高扬其祖先高顾,在晋朝永嘉年间,避乱进入高丽。他们本是渤海脩人,就是渤海郡人,渤海郡,北魏时属青州。脩人,就是今河北景县人。但是后来在高祖初年,高扬从高丽来到北魏当官。但也有留在高句丽的:“肇弟显,侍中、高丽国大中正,早卒。”高扬死后,追封为渤海郡公。也就是因为他祖先是渤海人。所以封公爵。
渤海高氏,是指东汉起发轫于渤海郡的高氏郡望。素有“天下之高出渤海”之称,渤海高氏于东汉末形成后,至西晋渐趋兴盛,并形成渤海、渔阳、辽东、广陵、河南等多个支系。南北朝时期,渤海高氏已成为山东(指太行山以东)门阀士族的代表,进入鼎盛阶段。
《 唐书·宰相世系表》:“高氏出自 姜姓。 齐太公(即西周姜太公,亦称吕尚、姜尚)六世孙文公赤生 公子高,孙傒为齐 上卿,与 管仲合诸侯有功。桓公命傒以王父字为氏,食采于卢,谥曰‘敬仲’,世为上卿。
渤海高氏,现今河北衡水景县乃其发源地也,现有高氏墓群系全国重点保护文物。
高扬来北魏时,是高祖初,此时孝文帝还是个几岁的孩子。高扬的妻子盖氏,,也像高氏一样,是流落到高勾丽的汉人。“其妻盖氏,追封清河郡君。”从其封号上看,其祖先应是河北清河郡人。所以,高句丽盖氏,源于中原汉人。今天说他是什么人,已经不重要了。就好比李陵,其先为汉人,他降匈奴后,其后就为匈奴人了。再比如,莱阳盖氏,有很多来到东北,那么现在就是东北人了,而不能说自己是山东人,只能说祖籍山东莱阳。
其实这样的例子很多,鲜卑宇文氏,其祖上为匈奴人。海西女真的叶赫部,其祖上为蒙古人。每个政权下都有多个民族成分,历史上没有单一的民族政权。
高句丽出现在西汉,是东北的濊貊族系的一支,和后来朝鲜的高丽不是一个概念。七世纪中期,高句丽人口近348.5万,其中包括大量的汉人、契丹人、高句丽人、百济人等。高句丽族人有86万左右。也就是说之占四分之一左右。解体后流向主要有四:其一,绝大多数高句丽人融入汉族。今天汉族的高、李、王、泉中还可以找到高句丽人的后裔。其二,南投新罗,融入新罗人中,成为后世朝鲜族的先民。其三,投入突厥的高句丽人数量不太多,投入靺鞨族的则融入后起的渤海国中。其四,融入日本大和民族。据此推断,高句丽中盖氏,很多融入汉族。当然,东北的少数民族中姓盖的,不能确定是什么时期融入的。只要有战乱或者天灾,人口就会流动,就会有民族融合。这是必然的。高句丽最后被大唐所灭,反过来流入大唐的盖氏又变成了汉族。
高句丽人中一直流传着卵生、鸟图腾的传说,与商周始祖降生说相似。壁画中有伏羲、女娲、神农、黄帝和朱雀、玄武、青龙、白虎四神图。使用汉字和汉晋货币。使用汉字就说明他们当中的盖氏,不是音译的,并且和中原汉族是有渊源的。
其实历朝历代,处于边缘地带的民族是从没有间断联系和流动的。虽然这种联系有时是战争、暴力和掠夺的结果,但老百姓多是和平相处。
隋炀帝的高祖母“北海郡君”,亦是如此。为山东北海郡人。
分享按钮>>晋陵何墅何氏关于确定各分各支分长支长人选的通知
>>走访安徽合肥肥东县桥头集镇何氏宗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