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氏文化古迹】利氏“豸史风清”牌匾注释

    中华利氏网 2013年5月6日 万家姓


利氏“豸史风清”牌匾注释          

   东莞大沥利氏祠堂前中堂原有块横匾,上题《豸史风清》四字,听老人说是日本侵华时被毁掉的。现在东莞桥头利氏祠堂仍有保留《豸史风清》的横匾,这是东莞利氏的重要文物之一,必须加以重视和保护。

   豸,(广州音读治)本意是没有脚的虫,引义为专攻击坏人的虫。虫可引为大虫,大虫虎也,引申为虎将等。据传,古代堂官升堂问案时,案桌上常放一物——獬豸。此物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上古神兽,是勇猛、公正的象征,是“正大光明”、“清平公正”的象征。獬豸就成了执法公正的化身,能识别真伪、忠奸,起震慑之用。

   豸史,刑官名。如南宋的宋慈为提刑官等。引申为御史,掌管刑法、执法、监察的官员。

   风清: 1.谓风轻柔而凉爽。“云聚峰高,风清钟彻。”、“露重猿声绝,风清月色多。”2.谓社会清平。“淮外谧以风清,荆沔於焉肃晏。”

   豸史风清,与河南世泽,或豫郡家声,或中山世泽等搭配成对联,其意为我利姓原籍为河南,某朝某代任某官职等。

   豸史风清,联系以上可解释为:我利姓一族在某朝代出了刑官、御史、检察官等类似官员。为官正直、清廉,两袖清风,为世人称颂,名扬家族,美名远扬。

   另外,据安徽省无为县利氏族谱(七修)主簿人利业林老师介绍,在续谱过程中所闻,在安徽省庐江县白湖镇吴家渡村厉姓家谱(实是利姓)记载了豸史风清的典故:(厉姓实为无为苏塘利姓分支,后因其他原因改姓厉)

   距今一千二百多年前的唐天宝年间,由于安史之乱,天下动荡,民不聊生,流离失所。时有我利姓一约三岁男童因逃难中与家人失散,饿倒在野虎山脚下,已奄奄一息。一母虎见之,将男孩拖之虎洞欲给虎仔饱食,谁知男童触及虎乳便吸,母虎起恻隐之心,不忍食之,男童遂与虎仔一同生长。后当地为免虎患,母虎为人射杀,救回男孩。当地人在野虎山山顶建寺,名伏虎寺。后来吃虎乳长大的利姓男孩成家后,为报虎恩,视母虎为母,许下诺言,决定送一男孩出家到伏虎寺为僧(每代出一僧),并将家建在山脚下,世世代代守护和祀奉母虎,成了现在的厉家村。后来人们将山名更为冶父山。取春秋铸剑师欧冶子之冶(欧冶子曾在此山铸过剑)。环此山周围,大小三十六座山峰,唯此山最高,故为父山。合名冶父山。现此山在庐江县城北约四公里处,山顶有伏虎寺,寺中留有利姓高僧的名册。山中有野虎洞等景点。此一说与“豸史风清”相连,则拥有此对联利姓可能为吴家渡的分支,也就是安徽省无为县濡须苏塘村利姓的一个分支。

   综上,“豸史风清”我们偏向刑官类解释。但无论是那种情况,都将是我利氏家族历史的一段佳话,作为利姓后人,我们引以为豪!建议大沥利氏祠堂补回原《豸史风清》的牌匾,还历史之本来。以上拙见,望斧正。

           

                                                                                                           利业林老师口述,利灿辉整理        

                                                                                                                     2012年8月21日



分享按钮>>【赵氏网新闻】世界赵姓文研总会文件
>>【利氏文化古迹】走进轪侯家—利苍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