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易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易氏论坛 >> 姓氏人物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共和国革命烈士易简将军是易氏之精英、易雄将军之勇,易氏之骄傲 已阅:3287 / 回复:0(楼主)

易简,共和国的革命烈士(附 纪念碑照片)
易简,1889生,江西萍乡市宣风镇竹垣村人。辛亥革命后,先后入读湖北陆军预备学校和保定军官学校。1926年10月初,任国民革命军第十四军第一师师长。同月20日,在著名的北伐战争抚州战役文昌桥战斗(攻打北洋军阀孙传芳部队)时,身先士卒,亲临一线指挥,不幸中弹牺牲,时年37岁。随后,由国民政府追授为陆军中将。1984年,江西省人民政府追认易简为革命烈士。

---------------------------

一、对易简的评价与纪念情况:

1、蒋介石对易简烈士的评价:

致張、譚兩主席報陳贛東破敵情形並請優卹易簡師長電
——中華民國十五年十月二十四日於奉新——
 廣州中央執行委員會、國民政府張主席、譚主席鈞鑒:吉安、樟樹之敵,迭經我軍摧破後,殘部@集撫州,不下六千餘人,在東館、秋溪等處,節節防禦,我第十四軍,於巧日分途進攻,連奪陣地,直向撫州進逼,號日拂曉,施行總攻擊,敵頑強抵抗,鏖戰甚烈,我第十四軍暫編第一師師長易簡,奮勇陷陣,中彈身亡,官兵痛憤交深,衝擊益力,卒於是日傍晚,克復撫州,殘敵紛向東鄉、進賢、金溪方面潰竄,正在追擊中。竊查該故師長易簡,素善治軍,深明黨義,贛州、吉水各役,努力殺賊,迭克名城,不幸中道殂殤,殊深悼惜!擬請從優撫卹,並追贈陸軍中將,以彰忠藎,而慰英靈,毋任企禱之至。蔣中正呈,敬申印。
-------內容來源:蔣中正《蔣公思想言論總集》卷三十六 別錄
隸屬章節:別錄 \中華民國十五年
版面原件:第292頁
点此>>>>>查看版面原件:第292頁


2、(清末,著名的江西“宁都三邱”之一)邱和鸣 《挽易简烈士》:

云暗旰江水沸波,
夺我上将奈若何。
再造江西百余日,
易公卫权功最多。
以身殉国身不死,
上为日月下岳河。
宁都人民抒哀感,
一字一泪一悲歌。
pxwww.net/user/show.asp?user_id=6979&user_article_id=52684

3、宣风镇于2007年正式启动了“易简烈士陵园”(属于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改建工程。该陵园位于宣风镇红桥村,总投资100余万元,占地面积约20亩。

----------------------------------------

二、易简牺牲前后情况

1926午6月5日,广州国民政府颁布出师北伐动员令,任命蒋介石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7月1日,广州国民政府发表《北伐宣言》,发布军队集中计划。北伐军分3路进军:第一路为第四、第七、第八军,进攻湖南、湖北,以消灭吴佩孚为目标;第二路为第二、第三、第六军,进攻江西,以消灭孙传芳为目标;第三路为第一军,进入福建再向浙江进军.第二、第五军一部,监视赣南敌军,掩护主力集中,保持后方联络。7月9日,国民革命军在广州举行北伐誓师典礼,北伐各军除先遣队已先期出师,各路相继出发参战。
……
1926年8月,北伐军总司令部改编江西陆军第四师为国民革命军独立第一师,赖世璜任师长.熊式辉任党代表,辖吴建中、谢杰2个旅,易简、陈国屏、温大川、刘士毅4个团。改编后该师即在会昌集中,兵分左右纵队直取信丰,攻克赣县. 9月中旬,该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四军,赖世璜任军长,熊式辉任党代表。吴建中、谢杰升任师长。9月20日,该军在赣县集中,以熊式辉为右翼队指挥,率第一、第二师各一部共3个团沿赣江右岸直取吉水,赖世璜率2个团坐镇赣县,谢杰率2个团在雩都、瑞金对闽警戒。10月初,第一师师长吴建中升任副军长,易简继任师长。20日攻抚州时,易简阵亡,师长一职由熊式辉兼任。11月,协同友军攻克南昌。后进军闽北,参加对周荫人作战:1927年1月,该军由闽建瓯入浙,2月入杭州,3月抵苏南,分驻无锡、江阴、武进。5月24日,全军由江阴渡江北上至海州,后参加攻郯城,进占临沂:8月,孙传芳军举兵反扑,该军由陇海路经宿迁、扬州返回江南。9月14日,白祟禧在上海逮捕了军长赖世璜,将该军改编为独立第一师,熊式辉仍师长。
http://tangyaoroom.bokee.com/viewdiary.19502739.html

----------------
http://www.jxfz.hr01.com/news/jxfz/19.htm
抚州战役是北伐战争中江西战场的一次重要战役,发起这次战役是整个江西战场形势所决定的,是北伐军运筹帷幄,在江西战场这盘棋局上敲定的一个关系全局的棋子。  

  192 6年 9月,北伐战争在两湖战场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武昌城己被北伐军包围,指日可下。北伐军总司令部审时度势,决定开辟江西战场。9月1日,总司令部下达总攻击令,北伐军分三路进攻江西:赣西一路,自湖南醴陵向萍乡攻击前进;赣西北一路,自鄂南、湘东向修水挺进;赣南一路,自赣、粤、湘边境进攻会昌、安远、大余等县。开战之初,三路大军势如破竹,进展迅速,分头向南昌进逼。9月19日,由程潜任总指挥的赣西北一路北伐大军,一度攻占省城南昌,但由于指挥不当,联络不畅,配合不力,在孙传芳军队的反攻下,北伐军只得退出南昌。10月10日两湘战场上北伐军攻克武昌,这一胜利消息传到江西战场,极大地鼓舞了围攻南昌的攻城部队的士气,乘势发起第二次攻城战斗,结果又被深沟高垒的敌军压下去,北伐军遭受了重大损失。

  两次失利之后,北伐军总司令部对敌我形势重新分析后认为:南昌的攻守,是敌我双方关注的焦点,是江西战场的重心。南昌的外围有三个支撑点,即樟树、抚州、南浔铁路。樟树,是南昌的西南大门,扼水陆交通之要冲。赣江傍城而过,乘船顺流而下,可直达南昌;浙赣铁路(当时部分地段未通车)也给行军打仗带来极大便利,从樟树经陆路到南昌,已无高山险阻,尽是开阔地带。作为主要支撑点的南浔铁路,当时已全线开通,是联系赣、鄂、苏、皖四省的纽带,孙传芳的军队,都是从南浔铁路源源运进江西的,其战略地位之重要也不言而喻。

  至于抚州,是南昌的东南大门,此门不开,休想进入南昌,敌人有重兵驻守于此。抚州的重要性十分突出:

  首先,作为东南大门的抚州,与作为西南大门的樟树可以攻守相应,互为依托。北伐军在前期作战中,樟树一线颇为吃紧,几经血战北伐军于10月5日克复樟树,这样,抚州的地位就更为敌我双方所看重了。其次,抚州的地理形势十分重要。它东邻闽境,是由赣入闽,由闽入赣的重要通道,当时福建的孙传芳联军周荫人部,尚未受到北伐军打击,可以借此通道增援江西,对北伐军攻赣部队形成威胁。同时,南昌守军如不能自保,也可借此通道向福建撤退,同周荫人部汇合,夺得喘息的机会。

  抚州在江西战场的地位如此重要,所以对北伐军来说,必欲攻克南昌,须先夺取抚州;对孙传芳来说,必欲固守南昌,须先固守抚州。经过第一期作战,敌我双方都在谋划新的攻守之策,抚州之战已不可避免。

  发起抚州战役,是北伐战争江西战场第二期作战计划中的一部分,这个计划史称"肃清江西计划"。蒋介石亲任总指挥,分左翼军、右翼军、中央军三路大军。这三路大军的战斗任务各不相同:其中左翼军负责肃清赣北,中央军负责攻占乐化,会攻永修。右翼军分为左右两个纵队,左纵队从新建县西山万寿宫攻击前进,目标是南浔线上的蚊桥、牛行两车站,南下包围南昌。右纵队以主力第二军自樟树、丰城一线北攻南昌之外,并以一部协同第14军攻击抚州,截断南昌、抚州之间的交通;第14军除攻击抚州外,并负责堵截敌人窜闽之路。

  此时,孙传芳也调整了军事部署,取消了第一方面军,组成了第二、三、四、五、六方面军。其中第四方面军驻守抚州一带。这五个方面军,在第一期作战中都曾遭到北伐军的沉重打击,但经过整顿,重新部署,仍有10万之众。其中第四方面军其实就是原来的第一方面军,该方面军经北伐军多次打击,损失惨重。这次重新部署,兵力相对集中,防地范围缩小,企图固守抚州,阻遏北伐军攻势,屏障南昌。这些部队的成分和政治态度相当复杂,战斗力强弱不齐。

   进攻抚州的主力部队是北伐军第14军。这是一支战斗力很强的部队,军长赖世磺,参谋长吴轶,党代表熊式辉,下辖两师,第一师师长易简,第二师师长刘士毅。该部由赖世磺的赣军改编而成。抚州战役发动时,该军在南城、崇仁一线待命。

  10月17日,第14军与第2军的4、5两师从南城、崇仁和丰城、南昌边界向抚州合围,第14军推进至临川县的上顿渡。敌蒋镇臣、杨池生、杨如轩、陈修爵、谢文炳逃往抚州。见势不妙。又逃往进贤和东乡。此时抚州城内守敌是刘宝题部,这是一个混成旅,共2000余人。当时南昌尚未被北伐军攻克,刘宝题以为无后顾之忧,抚州可以固守,大肆侵吞公产公款,增加苛捐杂税,广大市民生计维艰。

  10月19日,第14军从西南发起攻城战斗,敌守军则利用坚固的城墙,居高临下,顽强抵抗。此时,战事在文昌桥一带成胶着状态。这一带城墙较矮,而城外地势较高,北伐军欲以此为突破口,攻进城内。但敌人垂死挣扎,不肯后退,并不断调动兵力加强防守,北伐军一方面进一步发动群众助战,并在抚州城内"扰敌",瓦解敌人斗志;同时紧急征集攻城工具,特别是云梯,必须大量增加,以加强攻击力量,从南门、西门、北门发动攻击,使敌入顾此失彼,防不胜防。在近郊农民和学生敢死队的协助下,于10月20日清晨突破敌人防钱,乘夜色登云梯爬城,用手榴弹和步枪击退负隅顽抗的敌人,迫使城头守敌后退。北伐军乘势冲进城内,追歼城内守敌。经过约二小时激战,城内守敌全部肃清,刘宝题见大势已去,率领残部向东乡溃退。

  抚州之役以孙传芳的失败和北伐军的胜利而告终,被北洋军阀统治了十多年的抚州,从此得以光复。抚州之役从10月17日在外围发动,到10月20日消灭城内守敌,前后只有4天;而直接用于攻城的时间是10月19日至20日清晨,前后不足两天。取胜之速,足见北伐军第14军战斗力之强大。

  究其致胜之因,则可看出在当时客观形势之下,敌我双方"攻守之势异也"的变化过程,从中找出带规律性的东西:第一,从整个江西战场看,经过前期作战,敌我双方的军事力量的消长发生了变化。北伐军入赣之初,只有5、6万人,在战役进程中,不断地从两湖战场调动部队到江西参战。到第二次围攻南昌时,北伐军总司令部行营也从湖南移驻江西,参战部队则有:第1军,第2、3、4军一个师、第5军一个团、第6、7、14军,总人数达到10万左右。孙传芳的部队,从战斗序列看,有1、2、3、4、5个方面军,实际参战部队共约10万入,与北伐军攻赣部队的实力相接近。北伐军从1926年9月初发动进攻,势如破竹,首先给孙传芳的赣军(邓如琢部)以沉重打击,总司令邓如琢兵败引咎辞职。北伐军赣北一路,在南浔铁路线上接连打了几次大仗,给敌人以重创,消耗了敌人的有生力量。如第7军于9月30日发动武宁之战,敌2万余人被击溃,其主将谢鸿勋战死;10月3日,第7军发动德安之战,此役力北伐军入赣以来最惨烈者,双方死伤甚巨,战事一度成胶着状态,第7军几乎不支,后经李宗仁、白崇禧亲率预备队反复冲杀,才扭转局面,敌主力卢香亭部3余万人被击溃,取得重大胜利。10月11日,第7军在瑞昌的王家铺,与敌第五方面军陈调元部展开激战,其主将刘凤图战死,毕化东受伤,歼敌1万余人。 北伐军的前期攻势,不仅大量杀伤了敌人,也极大地打击了敌军的士气。

  第二,作战准备充分。发动抚州之役,是"肃清江西计划"的一部分,部署比较严密。战前准备较细致。当时三路大军都以南昌为最终战斗目标,其中左翼军、中央军主要截断南浔铁路,右翼军主要包围南昌,井截断南昌、抚州之间的交通。如前所述,不拔除敌人在抚州的这个支撑点,南昌就不易得手。为此,右翼军加强了对抚州的攻击力量,除第14军担任主攻任务外,另有第二军大力协助,这就从兵力上保持了相对的优势。同时,作战部队都经过休整,不仅恢复了体力,也从兵员、给养、枪械等方面得到了补充,这对加强部队战斗力是十分重要的。

  第三、战术运用得当,将士英勇善战。北伐军进攻抚州采用的是两路夹击的战法。一路是第2军的两个师,从丰城、南昌边界向抚州挺进;一路是第14军,从南城、崇仁一带向抚州攻击前进。两路大军犹如一把铁钳,抚州守敌在这种钳形攻势之下,要想逃脱覆灭的命运是不可能的。敌军其实也知道抚州难以固守,所以蒋镇臣、杨池生、杨如轩、陈修爵、谢文炳等部在第二军追击之下,仓皇逃入抚州,又仓皇退出抚州。刘宝题部驻守抚州,也是军令难违。

  北伐军向抚州挺进时,一路猛打猛冲,锋芒毕露,军阀部队不能招架,节节败退,外围迅速被扫清。在攻城战斗中,北伐军开始选择南门为突破口,可得城外地势较高之利,直接观察城内敌情。后来进攻受阻,北我军又及时调整部署,同时从南、西、北三门发起全面进攻,迫使敌人分散兵力,穷于应付。

抚州战役的胜利,截断了孙军入闽之路,使闽赣之敌彼此不能应援。打开了南昌的东南大门,为第三次进攻南昌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保证了江西战场的最终胜利。

---------------------

易简所在的“国民革命军第14军”之来龙去脉:

摘自《***各部队概要》http://club.chinaren.com/bbs/detail_msg.jsp?mainmsgid=4534426

该军前身为江西陆军第4师。1926年9月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四军。军长赖世璜,下辖吴建中第1师和谢升杰第2师。10月第1师师长吴建中升任副军长,易简接任师长。10月20日在进攻怃州时易简阵亡,师长由党代表熊式辉兼任。
1927年5月,该军参加过攻占临沂的战斗。8月为孙传芳的部队击溃,该军回驻江南。9月14日,军长赖世璜为白崇禧逮捕(后枪毙),所部被缩编为独立1师,师长熊式辉。
1928年2月25日因原13军(该军与白崇禧13军不同,军长不详,下辖成光耀5师、李韫珩38师和岳森39师)番号与白崇禧13军番号冲突,改番号为14军。下辖李韫珩45师(原13军38师)、岳森49师(原13军39师)和李云杰教导师(原8军7师)。年底该军缩编为国民革命军4集团军第7师。1929年初,按国民政府军队番号顺序改为50师。师长谭道源,副师长岳森。下辖成光耀148旅、李云杰149旅、罗寿颐150旅。
1930年1月7日阎锡山以陆海空军副总司令的名义任命孙魁元为新建的14军军长。中原大战时因孙魁元参加阎锡山一方,被蒋介石免职。军番号撤消。
1930年4月27日以29师为基础扩编为14军,军长曹福林。该军于1931年1月裁撤。
同年6月任命卫立煌为14军军长,下辖10师(原45师,师长卫立煌兼任,10月李默庵接任师长,副师长白兆琮,11月王劲修接任副师长)和83师(原10师独立旅和52师1个旅,师长蒋伏生,1932年12月刘戡接任师长,1933年12月陈铁升任副师长)。
该军于1933年隶属赣粤闽湘鄂剿匪北路军第2路参加对红军的第5次围剿。福建事变时参与进攻19路军。1936年12月西安事变时隶属讨逆军8纵。
该军在1936年的序列为:军长卫立煌,副军长涂思宗。下辖李默庵第10师(辖陈牧农、龙其武2个旅)和刘戡第83师(辖李楚瀛、陈武2个旅)。
抗战爆发后该军序列为:军长李默庵,下辖彭杰如10师和陈铁85师。1938年6月陈铁接任军长后陈鸿远接任85师师长。1939年10师和93军83师(师长陈武)对换。1940年97军之94师(师长刘明夏)加入该军序列。
1943年3月张际鹏接任军长后该军下辖沈向奎83师、张世光85师(1944年12月王景渊接任)、王连庆94师。
该军先后隶属33军团、14集团军、军委会、5集团军、4集团军、36集团军、重庆卫戍司令部。先后参加1939年冬季攻势、晋南会战、豫中会战。
1946年5月该军整编为第10师,师长余锦源(旋易罗文广,1948年2月熊绶春接任),下辖谷炳奎整编10旅、沈向奎整编83旅、王景渊(1947年谭本良接任)整编85旅。该整编师隶属于整编29军,1947年3月参加过进攻延安的战斗。
1948年9月该师恢复14军番号及建制。军长熊绶春,副军长谷炳奎。下辖张用斌10师、谌湛83师(该师不久隶属太原绥靖公署)、谭本良85师。12月11日该军被歼灭,军长熊绶春阵亡。
1949年1月该军重建,军长张际鹏,军班底照旧。6月10日傅正模接任军长。6月25日102军并编予该军,军长改易102军军长成刚。是时该军下辖张用斌10师、夏日长62师、汤季楠63师。1950年初该军随黄杰逃入越南,被越南当局缴械遣散。

      颂易简将军
    保定从戎理想臻,
    深明大义子孺身。
    胸中自有凌云志,
    阵上犹添善战神。
    百战江西传捷报,
    一腔热血献青春。
    萍乡故里百花艳,
    烈士英名万代珍。
             易武兴
            戊子仲春

该帖子被易水围在2013-9-11 22:03:30编辑过

作者:易水围 (2013/9/11 22:00:47)   回复此贴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3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易氏论坛  执行时间:6,293.0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易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