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易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易氏论坛 >> 姓氏人物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中华部分易氏祖先唐始祖唐朝状元易重【正五品官员】 已阅:1789 / 回复:0(楼主)

88世祖
重公(806-872年),经大三子,字鼎臣,唐敬宗宝历元年乙巳(806年)生,武宗会昌五年乙丑(845年)状元,也是江西省第二位文科状元,官至大理寺评事(相当于今天全国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后升谏议大夫(职责向皇帝提意见为正五品官员),为人耿直、不善于应酬,工于诗文,著文千篇,《全唐诗》录有多首诗。晚年退居上高,今其后裔还有在上高定居落籍者。咸通十三年(872)去世,葬于今袁州新坊乡里睦水库东侧茶山窝里,墓尚存。易重一生悉心于诗文,有诗文千余篇,多已散失。易重精神是奋发读书、为官清廉正直、忠于职守、体察民情。育有五子十七孙:易重被江西、福建,甚至广东、湖南等多个省份部分地区的易姓尊奉为祖先。在江西,易氏大支林立、小支如云,尽管屡经变乱,丢失了许多族谱资料,但仍留有大量宝贵族谱资料值得挖掘整理。然而,对于易重的妻室子孙究竟有多少,因人烟隆、分布广、历史久、朝代屡更、兵燹余残,无完整谱牒考查,加之过去各分族互相封闭,前贤无法探索真情,疑案数起。直至1994年宜春纂修总谱时,征集58分族旧谱及有关历史资料发现,对易重配氏的记载各有差异,合计有袁、刘、汤、卢、胡、何、彭、赵、李,共十氏。多数分族旧谱记载,有生没葬可查者,实有袁、刘、卢、李四室,即原配袁氏、诰赠夫人、继配刘氏、再配卢氏、副室李氏。其余六配氏都是个别谱载,既无生没时间,又无葬地,查无确据。根据绝大多数分谱记载,易重约有五子十七孙,发展至今已有千年了,后代可谓枝繁叶茂。公共娶妻十个,有记载三个,原配袁氏生于唐己丑809年十月十日,葬宜春洪江里桃溪石坟生二子:景温、景徐;继配刘氏望族,生于元和812年葬罗冲石坟;续配何氏葬凤山酉山卯;再配卢氏葬明村龟形;后配李氏葬李家坊屋边凤形生三子:琏(生九个子都为秀才进士举人)、瑞(后裔隐居长沙益阳金牛寨下金门村罗塘里)、璠(福建易氏始祖)。易重先祖名叫易洸,汉武帝时官至镇南大将军,领兵戌守袁州(今宜春),在袁州城外三十余里的山谷中觅得一处绝佳风水之地安居,说来也怪,就是这个小小的山沟,此后竟然连续出了九位进士,有一年,九位进士联袂回家,共同修建家族祠堂,从此这个小山沟里的村庄就改名叫九联坊,一直沿用至今。易重后裔五十八个支族。易重被江西、福建、湖南、广东等省部分地区易姓尊为祖先。易重传说:(一)易重降生九联坊:易重,字鼎臣,出生在宜春郡南邓表峰下的九联坊。这是一个户不过20,人不满百的小山村。九联坊座落在海拔630多米的邓表峰山峦,她座东北朝西南,地势险要,风光绮丽。村后群峰矗立,高耸人云,村前一带梯田,梯田周边,又是一抹起伏的碧绿山梁,环抱着小村庄和梯田。在她的西南方不远处,高高突起的一个小山冈,碧翠欲滴,人们说这是一座公案山,予示这个小山村必将人才辈出,代有能人。唐元和元年(公元806年)丙戌九月初八日寅时,易重在这个小山村里哇哇落地。据说易重降生时,东方一片红霞,这天的太阳升起特别早。(二)高僧取名送桂枝:三朝一早,村里来了一位跛脚的和尚,手拿两根桂枝,经直往易重家里来,一进门就说要见三天前出生的男婴,易重的父亲经大甚感惊奇,忙叫妻子抱了易重出来,易重突然啼哭不止,和尚上前摸了摸易重的头,小易重便嗄然止涕为笑,经大夫妇更觉惊讶,和尚问小孩有没有取名?经大说尚未取名,“我给他取个名字吧”。“那就托您的福",“小子出生时多重?”,“八斤八两”,“那是够重的,就叫易重吧”,“好!就按大师的意见"。和尚放下手中的桂枝转身出门,经大一再挽留还是留不住。 经大后来才打听到那和尚原来是从湖南沩山来的一位高僧。易重出生在书香门第,祖父易思文才超群,善诗词,举进士,官彭泽令。父亲易经大,举孝廉入仕,官大理评事。经大再配夫人郑氏,生子四,长曰之武,次曰易偲,三子易重,四子易裹。由于受家庭影响,易重兄弟四人自幼便立志高远,好学上进;后来都有所建树。老大考取进士,老二成为诗人,易重则钦点状元。(三)小易重温汤河里抓鲤鱼:易重的舅舅家在温汤街上,。逢年过节,易重兄弟几个都要到舅舅家送年节。易重十岁那年的端午节,他和大哥之武又来舅舅家送节,这天天气十分闷热,在易重的一再恳求和怂恿下,表哥郑思带他一同到温汤河里洗澡。温汤河里已有许多大人小孩正在嬉戏。突然有一条大鲤鱼逆流而上,大家都争着上去抓这条鲤鱼,可谁也抓不着。当鲤鱼游到一块大石头前面时,水流特别湍急,有一个大人扑了上去就要抓住这鲤鱼时,鲤鱼突然纵身一跃,跳出水面有一米来高,而落下来时却不偏不倚地掉到了易重的怀里,易重赶紧抱住鲤鱼。在比他大二岁的表哥郑思的帮助下,终于把这条大鲤鱼抬回舅舅家,一称足有6斤重。 “十岁小孩抓到一条6斤重的活鲤鱼”,这消息不胫而走。自此,一时在温汤传为美谈,后来还传到了宜春街上,人们说这是鲤鱼跳进龙门,予示着易重将有发达,舅舅对这个外甥也刮目相看了。(四)易重巧对卢县令: 易重从小勤学好问,博览群书,文从长兄之武,诗学二哥易偲。不久学业大为长进。他七岁能文,八岁能诗,一时文名雀起。易重九岁那年,时任宜春县令卢萼到仰山神庙祈雨,听说易重乃神童,特意绕道至九联坊看个究竟。卢萼一见易重就觉得其气宇不凡,想考考易重的学问,环顾九联坊的地理形势,便顺口说出一诗句:“四周绿荫收眼底”;易重笑笑也脱口而出:“万户喜忧记心头”。卢萼一听十分惊讶,因为易重所对诗句,不仅工整贴切,而且寓意深远,自小便有忧国忧民的思想境界,卢萼十分高兴,祖父易思在一旁听着也很满意,自忖:“孺子可教也”。(五)拜会李德裕: 唐文宗大和九年(公元835年),当朝宰相李德裕在“牛李党争"中受挫,被贬官宜春为长史。在当时,一般人都不敢接近他,生怕惹上是非,故而李德裕只得孤身躲到化成岩,寄情山水,吟诗作赋来打发这悲戚的日子。然而宜春学子卢肇、易重却独具慧眼,认为这是向当代学问家求教的极好机会。于是卢肇、易重便经常结伴去拜会李德裕,以文卷诗赋求教。李德裕在官场失意时能有人敬慕他,求教于他,感到十分高兴,因此每次都十分热情地接待他俩,并毫无保留地和他们品评诗赋,切磋艺文。卢肇、易重从此学问大有长进。 唐武宗会昌元年(公元841年),李德裕再度入朝拜相,此时的卢肇、易重已是才高八斗,正商讨分批进京赶考。他俩先后在会昌三年和会昌五年参加会试,结果均大魁天下,成为宜春乃至江西第一和第二个文科状元。卢肇易重连番抡元,应该与李德裕贬官宜春时的调教有关。(六)易重笑借状元席: 自从大文学家韩愈量移宜春当刺史后,奖励耕织,提倡文化教育,宜春文风大振。后来又有当朝宰相李德裕贬官宜春为长史,卢肇等不少学子纷纷向他请教,受到李德裕的指点,作文技巧和文学修养都得到很大提高。因此,到唐武宗会昌年间,宜春文运亨通,文化教育事业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那时宜春举子满怀信心和激情,准备在科举场上大显身手。会昌二年的春节刚过,宜春举子齐聚州学;商量进京会试的大事。当时大家都想一起进京赶考,只有易重不同意都去,而主张分期分批去考。易重说:“方今天下大比,才聚宜春,若都往比试,必自相抗衡,不如分期应举为佳”,说罢他带头放弃本届应试,而让卢肇、黄颇等参加本届应试。大家觉得易重的提议很有道理,于是便择日送卢肇等西行长安赴考。卢肇等不负众望,会昌三年春闱放榜,卢肇高中状元,成为江西历史上第一个文科状元,而黄颇、李潜也考取同榜进士。会昌三年该科进士全国只取22人,而宜春就考取了三名,且卢肇还是头名状元,一时轰动京师。卢肇等人衣锦还乡,州、县官员设酒宴为他们接风洗尘,乡贤、名流和易重等待考学子也应邀出席。寒喧之后准备入席,大家齐推状元公卢肇上坐首席。卢肇出于谦让礼节,竟拉易重坐首席,而易重也不客气,拱手笑嘻嘻地坐了上去,并对着卢肇说:“这首席本来应该是贤弟你坐的,既然你这么谦虚,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权当今日借这个首席,下一届我若高中,一定还你一个首席”。此言一出,四座皆惊,一片哗然。许多人都觉得易重太骄狂了,难道你易重真的有把握下一届也考个状元?可事情就有那么凑巧,会昌五年,易重果然高中状元,后来真的就还了卢肇一个首席。本来众人以为“借首席"只是个骄狂的玩笑,谁知玩笑却变成了现实,这既说明易重才华横溢,京考胜券在握,也说明卢肇慧眼识英雄,可见当年文风昌盛,才聚宜春。(七)重桂堂的来历: 唐会昌初年,宜春文风鼎盛,继会昌三年卢肇、黄颇、李潜三人登科进士后,会昌五年(公元845年)易重、鲁受又中进士。殿试后,发榜,张濆为状元,易重名列第二。皇榜公布后,朝野一片哗然,应考举子皆以为此科取士不公,请托颇重。有的说张濆是当时主考官张滨的亲戚,有作弊之嫌;也有的认为宜春一县,上届已考进士3人,本届又取2人,且两届两状元,怀疑时任宰相的李德裕从中弄权。非议一直传到唐武宗那里,于是武宗会同礼部举行复试,皇帝亲自出题,亲自监考。复试结果,张濆等七人被黜落,而易重果具真才实学,被皇帝钦点为头名状元。易重钦点状元后非常高兴,为了让家乡亲友放心并向家乡人民报喜,特作诗一首,,以表当时的心情,末两句为“故里仙才若相问,一春攀折两重枝(一说两重桂)”。过去进士及第荣称为“蟾宫折桂”,因为易重在同一年的春天两次中进士,便是两次折桂,即“重桂”。后来宜春易氏,以及易重的全国各地的后裔,均以此为荣,郡堂除打“太原堂”外,同时称“重桂堂”。宜春人民也不会忘记这位曾经为宜春争过荣耀的状元,历史上曾建有“重桂坊”,后又将一条街道改名为“重桂路”。(八)参加仰山诗禅大会:唐宣宗大中十年(公元856年)的八月十五日,仰山栖隐禅寺高僧云集,骚客接踵。由慧寂禅师主持的诗禅大会,盛况空前。 慧寂门下八大门徒之一的光昧禅师乃栖隐寺的知客僧,他首先迎来诗人贾岛的从兄无可,“喏,无可禅师,别来无恙?”,“光味禅师,我们又相聚了啊!”,无可是禅诗界的明星,自然这次仰山诗禅大会少不了他。“禅师的诗可谓天高云淡,我是经常会默诵您的大作”光昧说着便脱口念诵出一首五言律诗:“四海无拘系,行心兴自浓,百年三事衲,万里一枝筇”。“好一个‘百年三事衲,万里一枝筇’,这禅心可到了深微之境了”,还没等光昧念完,突然又传来了大诗人李商隐的笑语之声。“阿弥陀佛,李大人的《无题》诗才蕴涵玄妙的禅境呢”,无可禅师从内心发出赞许。“说对了,‘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这禅意至此,已是无跡可求了”,一位翩翩少年说着从人群中挤了过来;大家一看,原来是有“神童”之喻的司空图。 正在大家兴高采烈的时候,又有—个人姗姗而来,此人五十开外,中等身材,脸上总是带着憨厚的笑容,他刚到门首,光昧禅师便急步向前,“啊!状元公,您好呀!什么风把您也吹来了?”众人把目光转来,似乎都不太认识,光昧忙给大家介绍:“各位,这位就是会昌五年大魁天下的状元易重先生”,“啊!原来您就是那当年一春攀折两重枝的易重先生?幸会,幸会”李商隐说着忙过来施礼相见。在场的多数人都不认识易重,但都知道会昌五年有个易重两次夺桂,听说来者是易重,大家便都围过来问长问短。 晚上,皓月当空,万里无云,就在栖隐寺的山门内广场上,诗僧禅客齐聚,桌上摆满斋点,他们一边品尝着茶点,一边吟诗作赋。“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腊烛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不亏为大诗人,一看此情此景,便文思涌动,他便第一个对月朗声长吟起来,他刚一吟唱完便引来一片赞叹。“万叠仙山里,无缘见有缘;红心蕉绕屋,白额虎同禅;古木苔封菌,深崖乳杂泉;终期还此去,世事只如然。”当时,只有十几岁的小沙弥贯休,初生牛犊不怕虎,就在众人热评李商隐诗的时候,他也争着吟出了上面的这首五律。“妙哉,我们禅林又出了新诗客,真是后生可畏啊”,不知道谁赞美起贯休的诗来。“下面请状元公易重先生来一首”,不知是谁高声喊了一句,顿时一片寂静,大家都把目光转向易重,易重既然敢来参加诗禅大会,自然是胸有成竹,于是润润嗓子,不慌不忙地朗诵起他即兴所作的《中秋》诗:“去岁今宵醉似泥,今宵对月独眠迟。人间共挹金波爽,天上谁将玉笛吹。黄道星辰环北极,青冥风露洗南陲。银桥试问乘鸾女,仙桂谁攀第一枝。”易重刚一念完,便赢得一片喝彩。接着无可禅师、光昧禅师、智闲禅师、司空图、高闲上人等,一个个诗兴大发,妙语联珠,禅意诗心难于言表。 此时月已中天,诗会一再高潮叠起,慧寂大师看看时候不早,便对着那蓝天明月比画了一个圆圈。大家虽然意犹未尽,但出于对主持人的尊重,还是都停了下来,看着慧寂禅师的手势,浮想联翩,慧寂最后画了一个伟大的圆相(九)清廉为官:易重状元及第后,官至大理寺评事。大理寺是全国最高审判机关,相当于今天的最高人民法院。 易重为人忠厚正直,不善逢迎。当时正是唐朝走下坡路的年代,政治腐败,官场黑暗,朝臣结党营私。在这种情况下,他不得不处世谨慎,不依附权势,也不卷入党争,不求显达;因此,他一生官运不通,明哲以自保。易重为官办事公正,断案规准,惩恶扬善。他还经常深入民间,视察民情,理顺各类讼案狱情,得到人们的广泛赞誉。 易重文采飞扬,擅长诗歌,每日例行公事之余,便闭门自守,创作诗文,以寄闲情。据民国《宜春县志》卷二十《文艺志》载:袁皓曾编纂《易重诗文集》,选录诗歌一千余首。惜沧桑几度,板荡无存,现仅遗存《及第后寄宜春弟侄》和《中秋》七律诗两首。(十)魂归故里:易重晚年尽量远离是非,京城正是政治角触漩涡、是非之地,因此他很少在京城长安,而是长时间游宦各地。唐咸通十三年(公元872年)他来到江西筠州(今江西省高安市)之上高县巡视,不幸染病,延医吃药未见好转。不久病情加重,来不及回到京城便溘然仙逝,享年66岁。儿孙们闻此噩耗,悲痛不已,然而人死不能复生,只好料理后事,扶枢归里,葬于宜春集云乡之李家坊(今袁州区新坊乡路口村境内的里睦水库东侧半山腰)。据传易重灵枢是从上高县城出发,经蟠村、殊村,过分宜走彬江,再沿狮背、泽布、新坊到路口,请了四批八仙,日夜兼程,保持尸体不腐败。沿途现今还留下“状元桥”、“状元垇”等地名。 易重墓座东朝西,北东南三面环山,正对浩渺的里睦水库。近看湖水碧波荡漾,水天一色;远处群峰叠翠,雾霭千障,好一处风水宝地。易重陵茔虽经一千多年,然封土、石彻罗围以及一对翁仲,一直遗存下来,历代均有易氏后裔前往祭妇。上世纪九十年代宜春易氏有识之士旋乾、柏栋、权修、易成等发起纂修宜春易氏鼎臣公总族谱,自1993年冬开局,历时一年,总族谱告成。旋由宜邑易氏总族第三届理事会道新等贤达多方奔走,筹划修葺易重墓。自1997年春季开始,年底竣工。1998年6月,广东吴川易氏重公裔孙显东、显泽等认祖归宗返粤后,募捐人民币两万余元,于墓前台阶下增建牌坊一座。重新修葺后的易重墓庄严肃穆,气势雄伟。 2005年10月后,在宜春易氏重公总族第四届理事会的努力下,又先后修建了通往墓地的水泥便道和路口至墓地的1.5公里长水泥公路。至此,易重墓地设施基本完备,而且大大便利了各地重公后裔祭扫和人民群众参观瞻仰。【唐朝始祖唐朝状元易重】【萍东谱载】
该帖子被易水围在2013-9-11 11:49:26编辑过
该帖子被易水围在2013-9-11 11:57:09编辑过

作者:易水围 (2013/9/3 14:37:31)   回复此贴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1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易氏论坛  执行时间:3,289.1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易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