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连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连氏论坛 >> 源流古迹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河罗文化源自中国古上党(今山西襄垣)考 已阅:2458 / 回复:0(楼主)

关键字:河图,罗书,八卦图,立竿测影,南罗山,象形文化。
    河罗文化是中华民族和人类文明的源头与主脉。在华夏文明和人类文明史上,河罗文化以其独特的正统、兼容、连续性,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在中华远古文明的产生和发展中,河罗地区是中华文化的中心;在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中,河罗地区是世界文化的中心。
    一般认为,河罗文化的发源地和中心区,位于今天的河南伊洛地区或黄河中下游地区。但是,根据立竿测影的方法计算,位于东经103°00′00″至东经123°00′00″,北纬35°15′00″至北纬38°11′25″或北纬38°35′00″之间,才是有可能生成中国河罗文化的区域范围。
    中国古上党(今山西省襄垣县襄垣盆地),位于有可能生成中国河罗文化区域范围的中心、位于远古山海盆地的中心、位于史前神话密集区的中心,其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的区域范围,具备了生成河罗文化的基本元素,天文:日出、日落、正午、二至、二分、四立、一天、三天、五天、七天、九天••••••;地理:龙马负图、灵龟载书、龙凤虎鹿、麒麟飞廉、朱雀玄武、八卦符号、天罗地网、山名、水名、地名、山形、水形、地形、神话传说、自然现象、物候表征、历史遗存、人文景观••••••。每一必需的基本元素,都可以在这里如数家珍,让每一位考察者,看得见、摸的着,是一幅实实在在的观天察地图,是一幅清清楚楚的天地自然图,是一幅醒示众生的增知长识图,是一幅承前启后的继往开来图。因此提出:河罗文化源自中国古上党奥区(今山西省襄垣县襄垣盆地),漳河出图,罗山出书,罗山四周天文、地理、自然状况呈现出八卦图的基本观点和文化探源的基本思路,敬请大家指教。
    在生产力非常低下的人类社会早期,人类对自然的无能为力和处于没有相互勾通的语言、文字、符号的特殊年代,致使河图、罗书以象形文化和神话的方式现世。象形文化和神话的出现,是人类对自然认识的一种折射。毫无疑问,客观现实才是象形文化和神话产生的背景。河图、罗书应该是古人在立竿测影的基础上,对地理环境与自然状况的图示;是古代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象形反映。
    龙马负图、灵龟载书、蛇身人首、虎身人首、牛身人首、鸟身人首、龙、凤、虎、鹿、麒麟、飞廉……以及各种神话故事、神话传说,都是象形文化的产物。
    “形”,是物的体态特征,“象”,是可放大或缩小其形体的表意符号。“象”代表“是”,“象”严格地讲,又绝对“不是”,其原理同今人拍摄的一幅照片一样。人类就是在“象”与“不象”、“是”与“不是”的困境中,用象形文化的方式、方法、手段,用特殊的文字、符号、图案,石破天惊开创了人类文明,奠定了文化知识的基础。
    河图、罗书,是一些有规律的黑白点圈组成的图案,没有一个文字,所以,被历代人称为“无字天书”。但我们按照立竿测影的方法亲身实践一番,就会逐步认识到,河图、罗书全是数字、文字。河图、罗书不仅呈现出数字文字,而且,透过数字、文字(天生数1、3、5、7、9,地成数2、4、6、8、10,太阳、地球运行的轨迹线,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八卦符号等)的表面,还可看到河图、罗书的生成地域。
    中国古上党襄垣盆地是远古山海盆地的中心,是远古神话密集区的中心,南罗山四周的天文、地理、自然状况,不仅是天地造物之杰作,有着奇丽雄浑的龙马、灵龟、龙、凤、虎、鹿等象形物体的特定外表和特殊的自然现象,更沉淀着人类优秀文化的无尽内涵。流传至今的山名、水名、地名以及各种象形故事、神话传说,虽已无法考证其产生的确切年代,但它随着河罗文化研究的逐步深入,一个不争的事实将告诉人们:它同河罗文化产生于同一个时代,它是河罗文化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上党襄垣盆地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太行山西麓,太岳山东麓。县境位于东经112°42′至东经113°14′,北纬36°23′至北纬36°44′之间。这一举世无双、中国唯一的独特的地理位置,有着产生河罗

作者:60.220.103.* (2009/8/15 10:04:03)   回复此贴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11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11)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连氏论坛  执行时间:2,394.0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连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