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氏网新闻】新时代晏氏文化研究和家风传承

    中华晏氏网 2019年11月23日 晏金洲


中华姓氏网--弘扬姓氏文化,传承先祖精神;寻根联谊互助,激励子孙奋发!

新时代晏氏文化研究和家风传承

——在川渝晏氏宗亲联谊会文化座谈会上的讲话

 晏金洲 2019-11-16

各位嘉宾、宗亲您们好:

我今天很荣幸作为江苏高邮宗亲代表发言,借此机会向宗亲们分享一下我10年来对中华晏氏文化的研究总结和感悟!我谈三个方面:

第一、中华晏氏文化的内涵、深度——圣贤开启

我用五个数字来总结中华晏氏文化,具体表达如下:

“一”特指一位“圣贤”即晏子。

同时也表示中华晏氏家族传家宝——江西《东南晏氏统修宗谱》孤本(跨越千年历史从东晋始祖晏景星开始有准确记载。)

“二”特指中国文学史上著名“二晏父子”即晏殊和晏几道及词集《珠玉词》和《小山词》。

同时也表示中华晏氏家族正史记载的两大宰相晏子和晏殊。

也表示东南晏氏两大分支(郜公、绍公)。

“三”特指“晏氏三杰”,特指具有国际影响力、国家级历史名人晏婴(晏子)、晏殊(晏元献)、晏阳初。这是我今年5月接受《扬州晚报》记者专访时新提出的中华晏氏家族文化的核心含义的专用名词。不仅是向海内外中华晏氏家族成员间进行宣传,更是为了向家族成员以外的全球华人、国家、社会、大众、网民等层面大力宣传和弘扬晏子精神和晏氏文化。

“四”特指全国四大晏氏宗祠(纪念馆),代表了晏氏文化的典型。

一是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2017年5月建成的晏婴祠;

二是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文港镇晏殊村(原属抚州市临川县文港镇沙河村)清末续建的晏氏家庙即晏殊故里;

三是重庆市北碚区歇马镇桃园村晏阳初纪念馆。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的晏阳初博物馆)

四是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原户县)甘河镇晏平寨村明朝嘉靖续建的晏氏宗祠。2018年被西安市公布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五”特指晏氏先贤治国理政巨著:

一是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文物汉竹简《晏子春秋》;

二是东晋地理学家晏谟著《齐记》;

三是北宋宰相晏殊著《类要》;

四是邵公支清乾隆朝户部侍郎晏斯盛著《江北水利书》;

五是清光绪著名盐政专家、中华民国盐运使晏安澜著《沿海产盐州地理志》。

第二、中华晏氏文化的核心、源头——晏子思想

春秋时期齐国宰相晏子是思想家、政治家、外交家,晏子春秋记载了晏子的为政、为民、治家的思想核心。晏子思想中的治国核心在为民、治吏核心在廉洁,治家核心在节俭。

千古第一清官——晏子(公元前595年——公元前500年)

中纪委监察部贺清龙法学博士主编的《中国历史十大清官》一书中,晏子列为千古第一清官。该书讲述了百行德为先,治政廉为首,廉政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潜在的力量,始终以弘扬正气、鞭挞腐恶为己任,在反腐倡廉建设中发挥着引导人、教育人、塑造人、激励人、鼓舞人的重要作用,是反腐倡廉建设不断取得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

书中称赞晏子为千古楷模:“上报君王下恤百姓;巧用智慧由君及民。热爱人民冷拒权臣,廉洁从政节俭自律。”

第三、中华晏氏文化的家风、传承——廉洁、节俭

1、不负汉廷臣——北宋名相晏殊(991-1055)

根据乾隆三十二年《东南晏氏统修宗谱》记载,北宋宰相晏殊是晏子的后裔。

晏殊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著名婉约派词人。晏殊不仅是振兴北宋教育第一人,也是提拔举材荐贤的著名宰相,范仲淹、欧阳修、孔道辅、韩琦、王安石等均受到他的提拔和奖掖。

晏殊年少就得富贵,但一直保持刚正简朴的性格,处世行端不媚,生活清俭不奢,家风严谨。他爱宴请宾客,既因当时风气如此,征歌选舞朝野成风;又因他爱热闹,喜欢诗酒酬唱。但晏殊并不铺张浪费,他不爱吃肉,有一樽酒喝就足矣,也很少喝醉。乡贤欧阳修、曾巩都说他生活过得像个寒士。他虽然举荐提拔了大批贤才,却没有为自己的儿子谋求官职。著名词人、他的第七子晏几道,也只做过颍昌府许田镇监这样的小官。

晏殊是也是生前清俭死后薄葬的首倡者。 元丰元年(1078),晏殊墓被盗,遗骨为强盗所碎。晏殊是北宋名相,生前名声不错,但据《东轩笔录》记载,死后却惨遭盜墓,而且盜墓贼更因其墓沒油水,怒而碎其骨。
    厚葬是一种恶劣的风俗,应当大力摒绝。北宋宰相晏殊在世时“奉养清俭”(《宋史?晏殊传》),死后也是薄葬。据记载,他葬于阳翟(今河南禹县),那里还有张侍郎坟茔,盗墓人从张侍郎坟得到很多宝物,而在晏殊墓中只有木胎金裹带一件值钱,气得发疯,把墓主尸骨砸碎了,事实证明晏殊是薄葬论实践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 

2、勤俭节约一件毛衣穿了40年

世界平民教育运动之父晏阳初(1890—1990),1890年出生于四川巴州县城一书香世家,是晏氏入川后第九代传人,其祖先由江西迁移湖南岳阳再迁至四川,他是晏殊的后裔。

晏阳初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教育家,也是世界平民教育运动与乡村改造运动的奠基人。他先后在中国与世界发展中国家从事平民教育与乡村改造运动,为改善贫苦农民的生活状况无私地奉献了自己的全部心力。

晏阳初非常节俭。在巴州区塔子山的晏阳初博物馆里,有一件晏阳初生前穿过的毛衣展物,这是晏阳初去世后他女儿送回来的一件毛衣,上面有一些小洞,有的地方还用线缝过。晏阳初的女儿还专门写了一张小纸片:“最爱的一件穿了40年的毛衣”。“崇实持诚,人之根本。”这是世界著名平民教育家、乡村改造运动创始人晏阳初博士的人生格言,他希望他的后代做实事、待人诚实。

最后,我最想表达的是我的感悟:“闪光的不一定是金子,是金子一定会发光” ——这就是晏子思想。

晏子思想千年永放光芒。从晏氏家族这三位杰出代表人物晏子、晏殊、晏阳初的历史功绩可以看出,他们不仅仅是晏氏家族的荣耀,同时也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历史长河中最耀眼的星光之一,不仅照亮着当今晏氏后人,也逐步被习主席用于治国理政方略中。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