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氏网新闻】拜访晏平寨宗亲,领略500年晏氏宗祠文化

    中华晏氏网 2019年10月22日 晏金洲


中华姓氏网--弘扬姓氏文化,传承先祖精神;寻根联谊互助,激励子孙奋发!

 

拜访晏平寨宗亲,领略500年晏氏宗祠文化

中华晏氏网   晏金洲

          

2019年10月22日

 

2019年10月初我在百度视频网上看到2019年1月7日西安电视台播放了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甘河镇晏平寨村晏氏宗祠被列为西安市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并播出了“传承家族记忆,留下乡愁文化,啥时候盖的市民未知”的采访新闻报道视频。于是我就有了一种亲自前往实地考察并拜访当地晏氏宗亲的强烈愿望。

2019年10月中旬我通过江苏宿迁晏杰宗亲联系到了老家晏平寨村目前在广东顺德的晏俊星宗亲,通过晏俊星宗亲又联系到他的堂哥晏兴威宗亲,他目前是西安长安大学教授。很高兴通过他又认识了来江西萍乡的宗亲晏长根博士后、教授,也是西安长安大学教授。

2019年10月19-21号到西安出差,提前联系到了晏兴威宗亲,本来计划19日去晏平寨村因飞机航班晚点,调整为21号上午8点,由晏兴威宗亲亲自开车接我和晏长根教授一起前往晏氏宗祠实地考察和宗亲交流,希望发现更多的晏氏宗祠文化信息和家族迁移历史文化信息。

 

 晏兴威(左)、晏金洲(中)、晏长根(右)合影

 

一、晏平寨村

晏平寨村坐落在关中平原中部眉坞岭上,南有巍巍秦岭,北有汤汤渭水,在西安地区是人杰地灵的好地方。村庄北有高地,高地上是大面积的耕地与涝河相隔;南有周户界河,沿周户界河有大面积稻田和芦苇、荻子湿地;东侧为通往八水绕长安的沣河支流涝河,周户界河在此汇入涝河形成三角湿地,有大面积竹林和林地;西侧为平坦的耕地,便利的南北三号公路通往秦岭环山公路和渭水以北地区。全村人口大约五百余人,基本为晏姓人氏。因古老的家谱无存据传大约于明朝中前期迁徙此处“筑寨自守”, 繁衍生息,过着男耕女织的农耕生活。

晏氏宗祠简介

西安市鄠邑区(原户县)甘河镇晏平寨村的“晏氏宗祠”,大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庚戌)续建,是明代建筑的典型代表之一。

 

西安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晏平寨村晏氏宗祠

 

晏氏宗祠坐落在晏平寨村正中央,坐北朝南。祠堂南北长19.58米,东西宽8.45米,前后三进殿堂由低到高错落建造。

前殿正门上方有金匾“晏氏宗祠”为明代嘉靖年间续建时传承保留至今。由青石台阶进入中殿,中殿建造为左右为文房,中间露天通道;正殿为三间高凌青砖青瓦房,设有历代祖宗祭拜牌堂,两侧为图书馆和老人活动中心。

 

 

大明嘉靖金扁——“晏氏宗祠”

前殿为三间大殿,建造的富丽堂皇。主体结构为油松实木纯卯榫架构,墙体为青砖石灰泥筑建。屋脊为青陶玉麒麟配芙蓉雕空花脊樑,东西山墙脊顶为飞凤高凌脊,屋面为复式青瓦覆盖,三排筒瓦居中央。

前殿立面东西山墙仍然完好保留着明代精致细腻、气韵生动、极富书卷气的砖雕,西山墙立面为立体风动喜鹊玉鼠石榴图,东山墙立面为立体风动凤凰麒麟乾坤图(晏金洲将对宗祠砖雕的寓意进行专门研究后发布)。

经了解,晏氏宗祠中殿、正殿在清朝同治元年回乱时烧杀化为灰烬,毁坏不久晏氏先人集资再建。正殿门口仍有原庭堂地基石柱基石原样。

2009年晏氏宗祠被户县人民政府发文宣布列为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被西安市人民政府发文宣布列为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并于2019年1月7日通过西安电视台媒体播放了采访晏氏宗祠的新闻报道。

最后我代表江苏高邮宗亲和中华晏氏网向晏平寨村宗亲赠送了《晏金洲书法作品个性化邮票》一套和“精气神”书法。

 

 

             晏金洲向晏平寨村宗亲赠送书法作品及个性化邮票

中午10:45分我们三人同车回到西安市里,晏长根教授专程安排地方特色的午餐,共叙三省(江西、陕西、江苏)宗亲情谊,践行“中华晏氏天下一家亲”的和谐睦族家风传统,我们一致认为应该为我们优秀的晏氏文化传承做出各自的努力。  

我在此非常感谢晏兴威宗亲和晏长根宗亲在西安对我的热情接待和全程陪同。我们初步计划下一次再来西安,将一道前去中华晏氏家族文化历史上最后一位进士、陕西名宦镇安县晏安澜故里进行拜访。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