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氏网新闻】齐河县广播电视台专程赴高邮寻访晏婴后人

    中华晏氏网 2018年11月15日 晏金洲


齐河县广播电视台专程赴高邮寻访晏婴后人

 

2018年11月13日

 

晏婴,字仲,谥号“平”,史称“晏子”,夷维(今山东省高密市)人,春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晏婴是齐国上大夫晏弱之子,他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贤相之一,更是一位千古第一清官(廉相),历任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辅政长达50余年。

齐河,古代邑名晏城,春秋时为齐国所属,乃齐国正卿(宰相)晏婴之采邑(封地),并因此而得名。齐河县却因晏婴而名留千古;晏婴虽殁,却在黄河岸边点亮了一盏千古不灭的明灯!

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广播电视台策划《寻访晏婴》专题片,为探寻晏子家训、家规、家风在晏子后裔身上的千年传承和弘扬,因采邑封地齐河没有晏婴的后裔,采访摄制组先后寻访到了晏子在山东省的出生地高密和世宦地临淄均没有寻访到晏子的后裔。通过多方寻找联系到位于我市的古晏河村。2018年11月9日-10日齐河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电视台台长孙茂同、齐河电视台副台长崔振、专题部副主任张勇一行三人专程赶赴高邮市周山镇晏河村进行寻访晏婴后人的采访活动。

据悉,2017年5月齐河县投资四千余万元建造了仿汉建筑风格的晏婴祠,是齐河县文化发展史上的一座新丰碑!是乾隆御诗“晏城千古属斯贤”的新见证!

 

 

齐河县晏婴祠

高邮晏姓有2200多人,其中周山镇晏河村晏姓人口较多。具有600多年历史的晏河村,大约于清朝中晚期建有一座规模较大的晏氏宗祠,原址位于在明清时期的高邮州古镇界首镇老晏河集镇的古界河南岸,宗祠规模很大,共三进两厢,抗日战争期间被日军烧毁一进。建国后(1952年前后)合作化运动改做粮站,不久又变为加工厂,文化大革命期间经拆除材料用于建张庄小学。祠堂坐北朝南,门楼大门朝南。门楼上方嵌“晏氏宗祠”石额。祠堂内设晏氏上古祖先晏子、高邮始迁祖及历代祖先名号的神柜。神柜前悬金字抱柱楹联:“守祖宗百世良谋克勤克俭,教子孙两行正道惟读惟耕”。

据晏氏家谱记载,晏婴是晏氏的上古祖先,高邮晏氏始迁祖晏丑第为明初洪武至永乐年间钦命都指挥官,由苏州阊门迁来高邮已历二十三代。周山镇晏氏堂号是久敬堂,晏姓郡望为春秋时期的“齐郡”,堂联为“善交世泽,久敬家声”,其堂号缘于晏子的廉洁故事。

我市就职于中南集团的全国优秀建造师、江苏省“333工程”高层次人才、青年书法家晏金洲专程回邮热情接待并全程陪同寻访活动。10日上午专题组崔台长、张主任使用无人机拍摄了晏河古村落遗址和晏氏宗祠遗址,并采访了晏河村(现双河村)支部书记晏道军、江苏中景生态园总经理晏文兵等晏子后裔。下午在江苏中景生态园的晏小庄民俗景点专门采访了晏婴第85代孙晏金洲,晏金洲高度评价了齐河县打造晏婴祠的重大意义、是贯彻习总书记最近关于“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的一个优秀典范,是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一个壮举。同时就《寻访晏婴》制作的重大意义、对全体中华晏氏家族继承宝贵的精神遗产,推进平仲家风建设、弘扬廉政文化等多方位多角度进行了交流和探讨。

采访结束后,齐河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孙茂同(左三)、齐河电视台副台长崔振(右二)、专题部副主任张勇(右一)与晏子后裔晏金洲(左二)、晏金伟一起合影留恋。

 

全体人员在晏小庄民俗景点合影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