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氏网新闻】走近大宋词人晏殊

    中华晏氏网 2014年2月23日 晏金洲


走近大宋词人晏殊

刘松

(来源:中国文学网http://www.literature.org.cn/Article.aspx?id=67598)

 

晏殊,字同叔。公元991出生,北宋江西临川人。晏殊是北宋时期著名宰相,也是北宋婉约派著名的词人之一。他自幼聪颖过人,据《宋史》记载“晏殊七岁能属文,景德初,张知白安抚江南,以神童荐之”。 晏殊14岁时以神童的身份参加殿试,被皇帝赐“同进士出身”,之后被授予秘书省正字。28岁时就官至知制诰,30岁再升翰林学士,兼制太常寺和知礼仪院。而后任尚书户部员外郎、枢密副使、太子舍人、三司使、参知政事、检校太尉枢密使等职。53岁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集贤殿大学士,兼枢密使。晏殊少年得志,官运亨通,位极人臣,历仕两朝,一生荣华富贵,这在中国历代文人中是比较罕见的。

少年时代的晏殊不但才华横溢,文采飞扬,而且还是一位非常诚实的好孩子。他十四岁时,以“神童”的身份参加宋真宗赵恒主持的殿试,但是小晏殊毫不怯场,神情自若,赋诗填词,挥笔而就,深得皇帝和在场大臣们的赏识。第三天,考试文赋时,晏殊发现考试的题目是自己十天前已经写过的,他于是当场奏明圣上,请求另外换一个题目。宋真宗赵恒对他的诚实与才华十分赞赏,当殿赐他同进士出身,擢秘书省正字。

当时,宋朝刚开国不久,天下大定,朝廷上下到处弥漫着享乐之风。每逢节假日,从皇宫大内到地方官府,处处歌舞升平,花天酒地。大街上的饭店酒楼,更是广大文人的集会游息之地,常常人满为患,有的酒楼不得不在街道上搭建帐篷,用于接待客人。 根据沈括的《梦溪笔谈》记载,每当节假日大家都去喝酒寻乐了,只有晏殊居家闭门不出,一边给弟弟讲解经书,一边自己看书学习。当宋真宗得知此事后,赞赏地对晏殊说:“我最近听说臣僚们都在宴饮嬉游,唯有爱卿一人,夜以继日,在家闭门与众兄弟读书。如此刻苦好学,正可为做东宫太子的老师。”可是晏殊却如实地向宋真宗回答说:“我并不是不喜欢宴饮嬉游,而是因为我实在是太贫穷了,没有钱去宴饮嬉游。我如果有钱,也会参加的。”宋真宗听后,对晏殊的诚实很是嘉奖,从此对他更加信赖了。

宋神宗天禧四年,公元1020年,30岁的晏殊就升迁为翰林学士、左庶子。他学识渊博,为人正直,办事干练,深得宋真宗的器重。真宗皇帝上朝时,每当遇到疑难事情,犹豫不时,就用方寸大小的小纸条,写上需要咨询的问题,让太监送给晏殊。于是晏殊就将自己的观点写出来,在悄悄呈奏给皇上。他的呈奏经常被宋真宗采纳,晏殊也因此被宋真宗倚为股肱之臣。

晏殊身为朝廷重臣,官居要职,平时喜欢与文人学士交往,非常注重向朝廷提拔举荐青年人才,像大名鼎鼎的范仲淹就出自他的门下。再如,欧阳修、韩琦、富弼、宋祁等北宋名臣都是经过他的提拔举荐而被朝廷重用的。因此,晏殊也不愧为宋朝名相,著名政治家。但是,晏殊在北宋文坛上,乃至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是赫赫有名的文学家。晏殊的文学成就和贡献是多方面的,他不但能诗、善词,而且文章典丽,书法尤工。当然最为突出的还是他的词,被后人誉为“宰相词人”。他的词风典雅,语言清丽,声调和谐,吸收了南唐“花间派”和著名词人冯延巳的词风,是北宋婉约词派的代表,被称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如他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等等,都是流传千古的佳句。著名词牌《采桑子》、《少年游》和《渔家傲》也是由晏殊首创。他一生写作颇丰,仅词作就有一万多首,虽然大部分作品早已散失,但是《全宋词》中收录了他的词130余首,《全宋文》中存其散文53篇,并有《晏元献遗文》文集流传于世。

晏殊的词,语言婉丽,清新含蓄,音韵和谐,多写生活中的闲情逸致,以及对人生本质意义思考后的莫名惆怅。因此,晏殊的词艳丽而又不失高雅,总能给人一种清新自然之美。如他的代表作《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其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晏殊流传千古的名句,而且这句词还颇有一番来历。据史料记载,晏殊写这首《浣溪沙》时,当他写到“无可奈何花落去”时,虽然苦苦思索,就是想不出下句,不得不就此搁笔。后来有一次,晏殊路过杨州,到杨州大明寺里游玩。他看见庙里的墙壁上写满了别人题的诗,突发兴趣,就找属下拿来一把椅子背对着墙壁坐下,让随从把墙上的诗一首首念给他听,并且不要说出作者的姓名。当随从一首首读来,他都感到不太满意。这时随从又读到:

水调隋宫曲,当年亦九成。

哀音已亡国,废沼尚留春。

仪凤终陈迹,鸣蛙只沸声。

凄凉不可问,落日下芜城。

晏殊觉得这一首诗写得确实不错,尤其是最后一句“凄凉不可问,落日下芜城”更是让他佩服。于是晏殊就问:“这是谁写的啊?”随从回答到:“写诗的人叫王琪。”晏殊接着问到:“这个王琪是何许人?”扬州的地方官员连忙回答:“王琪是江都县尉。”晏殊一听非常高兴,连忙叫人把王琪找来,自己特地请王琪吃饭。在宴席上,晏殊和王琪谈得十分投入。于是,晏殊想到了他那首还没有写完的《浣溪沙》,就对王琪说:“我作了一首《浣溪沙》,当写到‘无可奈何花落去’,至今未能对出下句,请你帮我想想。”王琪略加思索,对晏殊道:“何不用‘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听了,果然是千古绝对,拍手叫好。于是这首流传千古的名词《浣溪沙》就这样诞生了:“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的这首《浣溪沙》写得清新可人,优雅含蓄,为历代文人们称道。就连晏殊本人也对此词非常看重,常称是自己平生最得意的词作,后来他在自己的一首七言律诗中就引用了此词,他的诗是这样写的:

元巳清明假未开,小园香径独徘徊。

春寒不定斑斑雨,宿醉难禁滟滟杯。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游梁赋客多风味,莫惜青钱万选才。

其实,在晏殊这首著名的《浣溪沙》一词中,除了“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一句是来自诗人王琪的以外;其中“去年天气旧亭台”这句,是晚唐诗人郑谷的《和知己秋日伤怀》:“流水歌声共不回,去年天气旧池台。梁尘寂寞燕归去,黄蜀葵花一朵开”中的句子;就连他开头的句子“一曲新词酒一杯”,也是从唐朝诗人李颀的“岁夜高堂列明烛,美酒一杯声一曲”中变化而来的。虽说这首名词一般来自他人,经过晏殊的借鉴与加工组合,却成了流传千古的佳作。由此可见,在文学学习与借鉴前人的精华,兼收并蓄,“去其糟粕,吸其精华”是十分必要的。

除了上面的《浣溪沙》一词外,晏殊还有一首《蝶恋花》也同样誉满大宋词坛: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尤其是其中的名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历来就是脍炙人口的佳句,后来晚清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为第一境界也。”足见其词分量。

词人晏殊一生都喜爱赏识有才华的人才,并且不遗余力地提携和举荐他们。晏殊对王琪所对的“似曾相识燕归来”一句非常满意,就聘请王琪当他的幕僚。这还不算,后来他又请王琪的好友张亢一并到他的府上做幕僚。王琪和张亢这对好友在晏殊府上做幕僚时,二人经常拿对方开涮,张亢是个胖子,被王琪戏称为“肥牛”;王琪是个瘦子,被张亢戏称为“瘦猴”。又一次,王琪出对戏张亢说:“张亢触墙成八字”。 张亢也戏对到:“王琪望月叫三更”。前一句是说“牛角撞到墙上是八字”,后一句是说“猴子经常半夜三更望月叫唤”。晏殊听到如此形象的比喻,不由得开怀大笑,鼓掌为这两个才子叫好。其实,根据有关史料记载,晏殊也是一个“瘦猴”。史书上说他“风骨清羸,不喜食肉,尤嫌肥羶”。晏殊不喜欢吃肉,专食清淡,又爱饮酒,以至于通宵达旦,使身体严重透支,所以晏殊清瘦如柴,弱不禁风,看样子比王琪还“瘦猴”一个。

后来,晏殊听说词人张先才学很高,就特地举荐张先担任判官一职。并且经常邀请张先到自己的家中宴饮,席间他就请张来填写新词,让歌伎们演唱。张来的才华加上佳人的演唱,经常让晏殊听的如痴如醉。当时,晏殊刚刚新纳了一位绝美的爱姬。只要张来来到,晏殊就叫她出来敬酒唱歌助兴,张先也高兴给她填写词曲,让她演唱,所以每次宴会的气氛搞得都非常热烈。谁知后来这事让晏殊的夫人王氏知道了,王夫人醋意大发,闹着让晏殊把这位“狐狸精”赶出了家门。晏殊失去了爱姬后,心情一直闷闷不乐。有一天,词人张先又来到晏府,发现以前让大家热热闹闹的美姬不见了,就问晏殊这是何故?晏殊也如实地向张先说明了来由。张先听后也很伤感,于是当场写了一首《碧牡丹》的词相赠: 

步障摇红绮。晓月堕,沉烟砌。缓板香檀,唱彻伊家新制。怨入眉头,敛黛峰横翠。芭蕉寒,雨声碎。 

镜华翳,闲照孤鸾戏。思量去时容易。钿合瑶钗,至今冷落轻弃。望极蓝桥,但暮云千里。几重山,几重水。

晏殊读着这首绝美好词,不觉触景生情,悲从中来。当他读到最后“望极蓝桥,但暮云千里。几重山,几重水”时,更是不能控制自己,泪流雨下。当下晏殊就让属下派人,把自己的爱姬接了回来。后来,王夫人也读了张先的这首《碧牡丹》,也被词中的真情所感动,心一软也再不过问此事了。

没有想到,张先的一首词,竟然化解了晏殊的家庭矛盾,这就是宋词的魅力! 

北宋著名文人范仲淹是晏殊的得意门生,晏殊一直看重范仲淹的才能,他对范仲淹关爱有加,还一直把范仲淹提拔为副宰相之职。范仲淹刚正不阿、仗义执言的人品,也让老师晏殊打心眼里钦佩。后来,晏殊在给二女儿选择女婿时,就专门征求范仲淹的意见,请范仲淹帮他物色一个德才兼备的女婿。范仲淹就向晏殊推荐了学子富弼,并说富弼具有“王佐之才”,范仲淹还亲自作媒,让富弼娶了晏殊的二女儿。后来的事实证明,范仲淹所说的一点没错,富弼后来果然成了大宋有名的宰相。

宋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63岁的晏殊任兵部尚书,封临淄公。不久因病辞官,回家养病。一年后,宋至和二年,公元1055年正月,晏殊在京师开封家中病故,终年65岁。晏殊去世后,宋仁宗皇帝罢朝两日,亲自到晏殊的家中吊唁,大文豪欧阳修为晏殊作《神道碑铭》,宋仁宗皇帝亲自为晏殊篆写碑首,并赐谥号元献,赠司空兼侍中。

晏殊是江西临川晏氏家族中的代表人物,从晏殊以来晏氏家族是人才辈出。且不说晏殊兄弟三人都是当地的才子,晏殊的哥哥晏融,进士及第,曾任御史、赞善大夫、殿中丞等职;弟弟晏颖从小聪明超绝,与晏殊一样被举为神童,赐进士出身,授奉礼郎,不料晏颖短命,18岁就英年早逝,令人惋惜。在晏殊的后辈中,也是才子和忠良迭出,他的儿子晏崇让,宋皇祐元年进士及第;最小的儿子晏几道虽然没能考中进士,却成为大宋历史赫赫有名的杰出词人;其孙子晏溥,在金人入侵时,散尽家财募兵抗敌,最后战死沙场,为大宋捐躯;其侄孙晏升卿、晏中元也都是进士及第;在他的曾孙中,晏绍休、晏敦复、晏敦临、晏肃四人高中进士;曾孙晏孝广也在抗金战斗中壮烈殉国。纵观晏殊的家族,非才子即忠臣英烈,足可以告慰他的在天之灵,让他含笑九泉了。

 

 


分享按钮>>【殷氏网新闻】在殷帝辛殉难3060周年拜祖大典上的讲话(备作3月5日用)
>>都传你是不倒翁 你如何不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