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氏网新闻】雍剑秋:唯有善者留其名(图)

    中华雍氏网 2013年3月12日 万家姓


 

 

广西路原福音里旧址正在兴建新的大厦

                               原广西路福音里

                               雍剑秋旧宅

  特点:位于广西路中段西侧,分为福音南里和福音北里。有楼房、平房几十所。东北起广西路,南端不通行,沥青路面,1930年英租界填土垫地,1937年德商礼和洋行买办雍剑秋修建。

  

  雍剑秋

  (1875-1948)江苏高邮人,1911年任天津造币厂副厂长,后改任德商礼和及捷成洋行军火买办。1918年雍剑秋定居天津,投资实业,1920年任德商德义洋行经理。曾向医院及学校、教会大量捐款,先后被选为江苏会馆、广任堂、中西女中、汇文中学等处的董事长。

  今天的广西路与成都道交口曾有一片小楼名叫福音里。几十年前,福音里分为福音南里和福音北里,那里曾有楼房九所、平房二十一所,这里曾居住过许多当时在天津很有身份的人以及普通人。这片建筑的修建者名叫雍剑秋。

  雍剑秋的名字曾出现在马场道60号那栋小洋楼的故事中。但在那一篇中,由于当时的受访人对雍剑秋生平的一些经历认识不够全面,讲述有些偏颇。再加上我们在介绍居住者的人生经历时,对部分内容把握欠妥,给雍氏家族的后人带来了不利影响,我们对此一直心存遗憾。因此,当有关雍剑秋的全新史料又被发现时,此次还原的才是更加真实和全面的雍剑秋。

  从西湖饭店到天和医院

  对天和医院,天津人并不陌生。很多人都知道它是由北京协和医院的多位医生组建,意为“天津的协和医院”,但在它诞生的背后,雍剑秋却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名字。

  最早的天和医院与“西湖饭店”有关,很多年前,在天津,西湖饭店鼎鼎大名,以至于很多年后,仍有人对西湖饭店当初的气派和盛况津津乐道。

  西湖饭店的旧址在现在的马场道169号,但已经拆除。据说,这个饭店号称中国人在华北自办的唯一西式大饭店。初建时,它的名字叫“西湖别墅”。

  由于已经拆除,西湖别墅的身影如今只能在旧时的报纸画刊中才能寻觅得到。据1930年1月1日刊于《北洋画报》的《记西湖别墅》一文载, 1918年雍剑秋移居天津,“于英拓马厂道(即马场道)旁,非租借地上,置地数亩,建有别墅,开园辟池,移花植木,本为个人修养之所,嗣以自奉素俭,颇嫌宅第略广,因使公开,以娱游人。后西侨有请赁居独间者,且津门人士,辄于公暇休假之日,结伴莅止者又甚众;雍氏决定辟宅为小型饭店,居旅客而售饮食焉。”

  西湖饭店落成时,当时天津的报纸介绍说“津门唯一之大建筑,乃巍然现其宏体于马厂道之首。”“马厂道虽精致,驰车其中者至多,然深入马厂,一无所有,游者求一休止之地而不可得;今有别墅,可供登临远眺及饮食舞息之需,吾知必为津门人士所乐趋也。”据记载,西湖别墅的卧室布置,幽雅精致,且均附有浴室,“饮食第一精美,全埠无出其右者”。拥有当时天津唯一的弹簧地板跳舞场,可容宾客700人活动。在屋顶设有花园以及升降电梯。另外,还专门从国外请来了洋乐队。西湖别墅还尽占地利优势。门前马厂道为全市最干净的马路,空气清新,宜于休养。每天晚上(除星期一)均有舞会,星期日下午则还有茶舞会。每逢中西佳节,均有特别跳舞大会。值得一提的是,1929年12月28日,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赴美交流演出途中,由京城抵天津,当时专门下榻在西湖别墅。而这之前,闻名世界的梅兰芳来津时“向居利顺德饭店也”。梅氏到津后当晚,《天津商报》在西湖别墅举办盛宴,包括市长在内的二百多名各界人士莅临,晚宴盛况由商报馆摄制成电影,“颇极一时之盛”。第二天“旅津美国大学同学会”也曾宴梅于此,梅氏对于该西湖别墅“极端赞美云”。

  这样一个繁华极盛的饭店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走向了一段新的生命。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北京协和医院的医生张纪正、方先之等来到天津,他们想在这里开设一所新的医院,将协和先进的医疗技术服务战争中的天津,但苦于没有地方和设备。雍剑秋便将经营极好的西湖饭店停业,将饭店大楼惠租给他们,从此建立天和医院。

  “剑秋奖学金”力援寒门

  雍剑秋由于年轻时在国外留过学,外语很好,所以民国初年,他曾为当时的政府和地方从国外采办军械装备。但自1918年来到天津后,慈善救济成为他后半生的人生主题,这也一直被天津人所称道。

  早在来天津前,雍剑秋就已在北京助教扶困。1917 年,他在北京的东西南北四市区购地,办了四所育才中学。招收贫寒子弟学生入学,完全免费,四年毕业。四校大约共招收了一千多人。每届毕业生中的前十名,由他供给费用出洋留学。雍剑秋打算移居天津时,友人劝他把四所中学都停办。但一年多后已有九百多学生,无力转学,要求他设法维持。于是他又拿出十万元,交与北京青年会,委托它办一个财商专门职业学校,把捐款作为奖学基金给学生免费就学,四年毕业谋得职业后,无息归还学膳等费,找不到工作可按情缓期或免于归还。这样可以轮流使用这笔款子,就是当时所说的“剑秋奖学金”。

  留得生前身后名

  雍剑秋在天津居住了近三十年,这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段时光,因为在这段时间里,他不但大量、长期投资创办学校和公益事业;作为一名虔诚的基督教徒,他以青年会长的身份促进社会改良,尤其是倾全力从事慈善事业;而且他还投资了一些实业。

  来到天津后,雍剑秋在天津市的宗教以及慈善界当中最为活跃,一直是捐钱最多的一名。据其子雍鼎臣在文史资料中记述,“他出资在美国圣经公会购买了许多传教书籍,捐与教会学校和圣经会很大一笔款。对伦敦会也捐了款。他对天津青年会、中西女学、汇文中学、新学书院均分别捐了一些款,并向维斯礼堂捐款,修建了一所培才学校,同时捐了一块地皮(在现在的解放路)给神学院,并为神学院盖了楼房”。

  1919 年雍剑秋在青年会的其他董事同意下,自己出钱,借维斯礼堂楼下,成立了一个“养真社”。这个社提倡男女社交公开,婚姻自由,反对嫖娼纳妾,在城厢及各租界冲要路口,建立许多标语牌子,上面写着许多自出心裁的标语,如“人有千算,天有一算”,“纳妾嫖娼,社会之羞”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雍剑秋曾在天津办过一个恤嫠会,得到他救济的孤孀寡妇,定额一百人,每人每月给予生活费十元、面粉两袋。这样赈济,继续了好多年。后因物价上涨,货币贬值,一部分人也谋得了出路,不需帮助,所余老弱无能的,安排到他担任董事长的广仁堂。从1918 年至1937年间,在天津历次公益捐款中,他个人的捐款居于第一位,因而连续被选为天津慈善联合会的常务委员。他的后人回忆,从前,他们家的大门外每天一大早就有一大堆人排着长长的队,等着雍剑秋的会见,因为他们都是各个学校前来向雍请求捐款的。

  1948年夏,就在天津解放的前半年,雍剑秋去世。如今,在他埋骨的北戴河,有一条著名的“剑秋路”,即为纪念他的捐资而命名,这条路也见证着雍剑秋“唯有善者留其名”的生平。而他的儿子雍鼎臣则延续着他的慈善之心。新中国成立后,雍鼎臣在天津市畜产公司任经理,其间曾任政协委员等职位。据介绍,雍鼎臣在新中国成立后热衷捐款,不但在抗美援朝时期捐了一架飞机,也是天津市最早买国债的人。

  专家支持 金彭育

  撰文 本报记者 苏莉鹏 摄影记者 王建一

 


分享按钮>>【雍氏网新闻】马场道60号雍剑秋旧居:热衷慈善的雍氏父子
>>【雍氏网新闻】"收藏自己"其乐融融 73岁老人为家庭成员制作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