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氏家谱源流】明代一门四进士的屠氏

    中华屠氏网 2013年2月1日 嘉兴日报


 ■郭杰光 

  新疆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多洛肯曾撰《明代浙江进士研究》一书(2004年8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书中谈到明代“一门四代进士”全国仅14例,秀水屠勋,屠应埙、屠应坤、屠应埈,屠仲律、屠叔方,屠谦,“四代七人”为其中之一。文中所说的秀水屠氏当作平湖屠氏,屠勋为第一代,应埙、应坤、应埈为其子,仲律、叔方为其孙,谦为其曾孙。屠氏是平湖历史上大族之一,尤其在明代影响甚大。本文对这一大族的渊源及其几位重要人物作一简要介绍。

  

  屠氏世系

  据清光绪《平湖县志·经籍》载:“《屠氏家乘》,是书始于屠康僖(勋)恩荣,《家乘》录至国朝道光时,凡七次纂修,共计十二卷,仪征阮文达、嘉兴沈维鐈俱有序。”此家谱现平湖图书馆没有收藏,不知国内其他图书馆有否收藏,一时无从见到。由于此谱修至清光绪间,故清光绪《平湖县志》及《乍浦备志》等志书援引甚多。据明天启《平湖县志·风俗志》引《涌幢小品》云,宋代有兄弟二人自陈留(今河南开封县)来浙,一居鄞(今属宁波),一居嘉禾之海盐。“元末有(屠)曾举至治三年(1323)乡试第一,娶澉川杨安抚耐翁女,仕建康学正,见元登科录;曾三传为湘,湘三子枢、机、桢;机生六子,长勋进士、太保、刑部尚书;桢子四:熊、熙、煦、烈,熙举人,仕太平同知;勋六子,应埙、应坤、应埈皆进士,(应)埈至谕德;(应)埈五子,仲律、叔方进士,孙谦进士,蒙、大壮举人,曾孙襄孙举人;熙三子,奎、垚进士;垚五世孙象美举人。”文中不但提到屠勋一门七进士,此外屠熙的儿子屠奎、屠垚亦皆中进士,屠氏在明代之显赫由此可以想象。到了清代,屠氏尽管仍有大量后裔散居于平湖,但已不如明代这样显赫。

  屠氏刚到平湖时定居乍浦。据《乍浦备志》引《屠氏家乘》云,乍浦演武场广袤两三里,为屠氏故居遗址,自宋迄元,子姓千余人,聚族而居。到屠勋时迁至虹霓堰(又作黄泥堰,今属林埭镇),所居村落便称屠家栅,成为平湖屠氏的主要聚居地。屠勋之子屠应埈徙居嘉兴,建园宅于城东,世称远市园,为一方名园。园中溪桥花木,规模宏敞。据《嘉兴府志·古迹》载,远市园内有泰和堂,有奇石天马峰,又有古银杏两株,“宅废后百余年犹郁茂,过客多题咏。”屠勋卒后葬于乍浦鄂阳山(又称西常山,在观山东),其父屠机同葬于鄂阳山(据《乍浦备志》引《屠氏家乘》,明天启《平湖县志》认为是屠勋子应坤)。

  

  刑部尚书屠勋

  平湖屠氏历史最著名的人物当属屠勋。屠勋(1446—1516)字元勋,号东湖。天性聪颖,少年时学贯经史,名闻乡里。明成化五年(1469)中进士,初任工部主事。后调刑部,先后任员外郎、郎中,每次遇到疑难案件以及牵涉权贵者,尚书林聪皆委托他办理,判案决断,无不协服。如京城有一个叫季胜的人诱使其主人的儿子私铸钱币,而自己又暗中告发,结果主人的儿子被流放,财产则被季胜所吞没。此案有许多人知道有冤情,但没有人敢翻案。屠勋则将此案推翻重审,以原罪名惩办季胜,并将财产还给了其主人。弘治初,屠勋升任南京大理寺寺丞,后进少卿。上言“暑月疏决囚徒两京一体、五年一遣官录州郡狱”,针对当时刑政中存在的大量弊端提出自己的看法,他提出的建议后来成为法令。弘治七年(1494),擢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整饬蓟州诸郡边备,巡视顺天、永平诸路。其为巡抚,因京郊役重民贫,上疏请减轻劳役;因昌平县近皇陵,每年上供浩繁,上疏请停止牧马。其经略边备,合理调配驻军,使声势联络,从此外敌不敢轻犯。弘治十年(1497),迁刑部右侍郎,转左侍郎。当时外戚寿宁侯张鹤龄与河间百姓争夺田地引起诉讼,屠勋奉旨核勘,进言:“食禄之乡不言利,况母后诞毓之乡,而与小民争寸地,臣以为不可。”(明天启《平湖县志·人物》)明孝宗采纳了意见,终以田归民。正德三年(1508)进刑部尚书。时宦官刘瑾专权,六部中的许多官吏处理事情先向刘瑾汇报然后再上奏。屠勋坚决不从,认为:“若是,不惟三尺法可以喜怒高下,亦且无朝廷矣。”(同上)刘瑾怀恨在心。屠勋乃托病还乡,加太子太保致仕。内阁大学士靳贵在《屠太保神道碑》中写道:“出处君子之大节也,公致仕时,年未六十,而浩然请归,所谓以道事君,不可则止者,公盖有焉,不贤而能之乎?”(载《乍浦备志》)屠勋在家闲居近十年,于正德十一年(1516)冬病逝于家中。卒后赠太保,谥康僖。屠勋从政近四十载,无论是在刑部,还是在大理寺、都察院,这些部门大都与刑政相关,屠勋一秉公正,唯法是遵, “公惠在人,公名在史”(大学士杨一清所撰墓志中语)。

  屠勋好学不倦,虽公务繁剧,仍手不释卷。善诗文,著有《东湖遗稿》12卷(又名《太和堂集》,《明史·艺文志》载入)。《檇李诗系》称:“康僖诗高凝整炼,不愧作手。然素无诗名,以功业掩也。”现援引其《题月渊堂》诗一首:“野人春暇说茅山,处处青林抱碧湾。城雉远分云缥缈,岩花不动鸟间关。五更风雨春将老,半日程途客未还。行爱葛洪丹井在,屐痕犹带鲜苔斑。”

        

  屠应埈与屠仲律、屠叔方

  屠勋有六子:应埙、应坤、应圻、应坊、应埏、应埈,其中应埙、应坤、应埈俱登进士,应埙官至湖广按察司屯田副使,应坤官至云南布政使司参政,应埈官至右春坊右谕德兼侍读。

  屠应埈字文升,号渐山。嘉靖五年(1526)中进士,初选为庶吉士,后授刑部主事。七年,屠应埈受命典试江西,有一内阁大臣嘱托照应其三子,屠应埈当面没有作声,此大臣以为他答应了请求,应埈出来后说道:“国家百七十余年,惟贡士之法秉公不废耳。苟徇私请,安用试为?”(焦竑《玉语堂语·方正》)于是到江西后秉公校文,终无所私,回京还报,阁臣大怒:“屠主事侮予,其以我力不能令若远戍乎?”后来此大臣因犯事而被罢免。应埈后调礼部,历任员外郎、郎中。在职期间,先后就定礼乐、建郊祠以及薛瑄(明代哲学家)从祀等,上奏朝廷,得到嘉靖帝的赏识。后改翰林院修撰,不久升右春坊右谕德兼侍读,左右春坊均为皇太子的官属,负有引导太子教育之职,所以选官十分谨慎,有许多官员通过不正当途径入宫,于是给事中、御史等谏官纷纷上奏,指责入选官员,被点名者有十八人,应埈亦在其中。后十八人同时被免职,而嘉靖帝特下旨留用应埈。有人劝应埈道:“天子方知,君诚以此时奏赋颂,必得近幸。”应埈叹道:“臣蒙恩,待以不诛,虽捐躯暴骸无以自效,乃欲乘机邀进邪?”应埈为官谨慎,无端被指责,心怀不平,遂上疏乞归,归后便一病不起。应埈雅好文史,虽病中也书不离手,为诗文有奇气,具司马相如、杨雄之风,著有《兰晖堂集》8卷(载《明史·艺文志》)。

  屠应埈有三子:孟元、仲律、叔方,其中仲律、叔方皆中进士。屠仲律字宗豫,嘉靖二十九年(1550)进士。初授江西弋江知县,后擢南京御史。当时倭寇活动十分猖獗,东南沿海一带深受其害,明廷尽管派重兵进剿,但一时亦无良策。于是屠仲律上奏《御倭五事疏》,提出五点建议:一为绝乱湖,二为守海口,三为信赏罚,四为议调发,五为作勇敢。《明史·兵志》中援引其守海口一条云:“守平阳港、黄花澳,据海门之险,使不得犯温、台。守宁海关、湖头湾,遏三江之口,使不得窥宁、绍。守鳖子门、乍浦峡,使不得近杭、嘉。守吴淞、刘家河、七丫港,使不得掩苏、松。且宜修饬海舟,大小相比,或百或五十联为一宗,募惯习水工领之,而充以原额水军,于诸海口量缓急置防。”他的建议得到了明廷的采纳,在抗倭中发挥了作用。后任南直庐州府知府,为官一以减轻百姓负担为己任,最后竟以辛劳过度而病逝于任上。

  屠叔方字宗直,号瞻山,万历五年(1577)进士。初任江西鄱阳县知县,后擢御史,上疏请赦免因建文帝(朱元璋之孙,其帝位被明成祖朱棣所篡)而牵连的众人。明神宗深受感动,下旨赦免,蒙宥者一千六百余人。屠叔方在御史台以直言而著称,触犯了当权者,被外派任山东副使,遂辞官而归。屠叔方苦学博闻,于四书五经均有疏解,也善诗文,著有《建文朝野汇编》20卷(载《明史·艺文志》)、《河西六事》、《醉茗斋集》26卷、《邻虚阁集》6卷、《杂录》(计17种)、《历代文汇》、《昭代文汇》等。

  屠氏为平湖历史上大族之一,特别在明代一门四代出七进士,这在平湖历史上为仅有。从屠勋开始,其子孙为官一秉清正,屠勋、应埈、叔方皆辞官而归,仲律病死任上。屠勋卒后赐葬于乍浦鄂阳山,至今已近五百载,其坟早已夷为平地,其墓亦不知是否被盗,但屠氏家族在历史上留下的痕迹后人不应忘却。

来源:嘉兴日报

 


分享按钮>>【屠氏网新闻】湖南屠氏源流
>>【屠氏家谱源流】屠氏字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