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氏文化古迹】百家姓中话印氏

    中华印氏网 2013年1月15日 万家姓


 印姓,在全国的人口有几十万。
  印姓,在宋代浙江杭州上大夫钱塘主编的《百家姓》中排序265名,宋代版的《百家姓》中共收集有486个姓,其中,单姓408个,复姓如“夏侯诸葛,闻人东方”等78个。印姓在《百家姓》“赵钱孙李,周吴郑王”等四言第67句“印宿白怀”之首,印姓在宋代版的《百家姓》中占有一定的位置。
  印姓溯源,据《百姓祖宗图典》载:“上古周朝时,有个郑国,郑国有位国君叫郑穆公,郑穆公有个儿子名伦,字子印,子印生印段,自印段之后就以印字为姓,世代相传。
  印氏的祖先,可以追溯到周朝的王族,而周朝君王的先祖,又可追溯到远古的黄帝。所以,印姓也是黄帝子孙龙的传人。《印氏宗谱》载:“印氏系出姬姓,昔日周宣王历经数年传至郑穆公,生子印段,其子孙为印氏,延延绵绵递传至今。印氏子孙尊印段为一世祖。
  印姓人口居住遍及全国各地,尤以上海最多,计10万人左右。湖北是印姓人口较多的省份之一。仙桃、洪湖、潜江、汉川、谷城、丹江口都有印姓集居的自然村庄,尤以仙桃市(原沔阳县)印姓人口最多,郭河镇有个印湾村、陈场镇有个印咀村,这两个村的姓有400多户,2000多人,是印姓居住最多的地方。
  印氏传人,从古至今,当大官的不多,但为官清正廉洁,名垂青史的不少。史书上有记载的有:宋代印应雷,任温州地方官,当时那里有人作乱,他用计谋,假借请宴,将兵乱平息了,让百姓免受战乱之灾,因此出了名。明代印宝,任黄州府同知,办事果断干练,前任官员对地方许多事情难以公断,而他到任后,办事有原则,又精通世故,快刀斩乱麻,将所有遗事一一办妥,深受朝庭信任。明朝印大酞,任冠县的知县,由于清正廉洁,爱民如子,人称印青天。近代史上的印松山,《沔阳县志》上有明确记载:“印松山(1901-1969),原名宗绪,小号团元,三伏潭区南堤人。民国20年(1931年)当红军,加入中国共产党。21年3月底参加瓦市集之战,被授予“战斗模范”称号。长征途中,领导分配他做经济工作,筹集军用物资,曾组织供给部人员深入到敌占区办商店,为部队挣得光洋5万元和价值上万元的金砖、金条、金银手饰,同时组织部队开荒种地。建国后,任西北军区后勤部建筑公司经理,甘肃省建工局第一副局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电影表演艺术家印晓天,歌词作曲家印青,国家林业部副部长印红(女)都是印氏宗亲的骄傲!荆楚大地印氏家族的印丙林、印五子、印林生、印家厚、印德辉、印世伦、印传春等,他们有的是私营企业老板,有的是国营企业高管,有的是房产建筑大师,有的是商业大亨,有的是地方政府官员,有的是名牌高校教授博导,个个事业有成,如日中天,对国家、对人民、对社会作出了重要贡献,无愧为印氏家族的一批精英!
  各个姓氏如同国家的每个民族一样,虽然人数有多有少,但都是祖国大家庭的一个细胞。姓氏族亲的团结,姓氏族亲的和谐直接促进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构建整个社会的和谐。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加和谐了姓氏宗亲,摒弃了过去“外面闹宗族,内部闹房头”的勾心斗角,四分五裂的情况。前不久,仙桃、洪湖的印姓代表印成炎、印保星、印保红、印保华前往谷城、丹江口看望那里的本族宗亲,这是印氏先祖迁入沔阳(现今的仙桃、洪湖)近千年来第一次!丹江口的宗亲印毅、印勇逸、印传春感动地说:“族人相聚,亲上加亲。解放前道路交通不便,改革开放前家庭经济困难,使我们一家人老是不相往来。隔开了两地亲人。这次,我们一家人相聚真的好高兴啊!”仙桃市郭河、陈场两地印姓同根不同派,过去鸡犬之声相闻,老矢不相往来。现在,两地印氏代表多次会商,讨论统一合谱和派的族事,有待一日统一了认识,水到渠成,就可以实现两地印氏宗亲的愿望。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继承发扬姓氏文化,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用正确的导向引导民族文化的发展。过去把建祠堂、修族谱视为封建迷信甚至说是反动行为,这种左的视角,阻碍了氏族文化的发展。其实,祠堂是姓氏的标志,是祭祀祖先的地方,是教育族人遵纪守法的基地。族谱是代代族人的记载,是表彰姓氏楷模的功劳簿,是教育子孙的“法典簿”。《印氏族谱》中的族训写道:“治家国德为本,以天下作已任,尊师长乐助贫,化仇怒睦乡邻,孝父母养育恩,夫妻爱敬如宾,创基业靠勤奋,谋正道聚金银,和亦贵诚兼忍,守法纪辨分明,拒诱惑戒毒品,知廉耻健身心……”教育子孙、培养人才是族人的根本。郭河镇印湾村有200多印姓家庭,1000多名印氏公民,个个遵纪、人人守法,新中国建立60多年来,没有一个犯罪判刑坐牢的。族人懂法,姓氏和谐,构建了社会的和谐,促进了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的建设,提高了族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分享按钮>>【印氏文化古迹】湖南印氏字辈
>>【印氏文化古迹】湖南临澧印氏与湖北印氏欢聚一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