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宁国仇氏宗谱序言

    中华仇氏网 2012年12月19日 万家姓


一:
我仇氏家族同其他族姓一样,也是一个有着数千年发展历史的名门望族,《百家姓考略》云:仇姓仇吾氏,夏诸侯在商为九国,封杀九侯。其后为仇氏,最先仇氏姓源盖有两支,一支出商代仇吾氏,省文简称仇氏。春秋时宋国大夫仇牧即为其后人;一支出商汤,有木正(管农林的官吏)名仇,其后即以仇为其姓氏。仇氏名门出平阳郡(今山西临汾市)以后,族人分居全国各地。据考,今仇氏族人有五大支系。浙江、江西为一支,广东、广西为一支,河南、河北、山东为一支,湖南、湖北为一支,山西、川陕为一支。这五大支系后人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约计150万人左右。

在中国历史上,仇氏家族亦为名门望族,春秋时有仇牧、仇博(文学家),汉时有仇香、仇贤,唐有权倾朝野的仇士良,元有文学家、大诗人仇远,明有权臣仇鸾、著名画家仇英(仇十洲),清有著名画家仇兆鳌,当代有著名翻译家仇林、著名诗、联作家仇本贵、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仇和等。历朝历代在朝为官和经商的族人亦是数不胜数。

我支系为湖北应山支系,现查有实据且能追朔到的最早祖先为明代的石钟公,公元十五世纪中叶(明嘉靖年间即1571年),公自湖北麻城迁居应山(即应山县,位于湖北省北部,因县城内有应台山而得名,与河南省毗邻,为鄂北门户,距省会武汉150余公里。1988年撤县建市,易名为广水市,隶属随州市。境内主要为低丘、矮岗,土地贫瘠,人口90余万,经济以农业为主。清时为湖广填四川和湖北下江南规模移民的主要地区)。四百余年来,和当地族姓交往亲密,和睦相处,通婚融合,繁衍生息,已发展为拥有数千子孙的大家族,历代仇氏族人以教训为本,勤劳善良,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清朝咸丰、同治年间,因宁国是通往江苏、浙江两省的交通要道,成了清军与太平军争夺的军事要地,拉锯式战争达八年多。又加连年天灾、兵燹和瘟疫,致宁国等地灾难极重,房屋被焚烧,财物被掳掠,青壮年男丁被强服兵役,人民死于兵火者十之三,境内田地荒芜;之后又瘟疫流行,无医无药,死亡率达十之七,故十室九空,以致“人相食”、“死亡枕藉、无人掩埋”,形成日听狼嚎,夜闻虎嘯,荒凉、恐怖、悲惨的局面,成为无人区。时任两江总督、清朝重臣的曾国藩上书清政府移民。出告示招垦于楚豫,并在各县设“劝农局”,布告乡里。亦因战乱和饥荒,在家乡难以维计,便纷纷举家迁徙江南。其时,湖北省大旱,直到农历五月十三始降大雨,才整田栽插老秧。秧刚栽罢,政府就催逼上路。我们的祖先就是这时一担稻箩挑男担女来到了宁国。临行时,路途遥远,为防骨肉离散,族人当众甩破一个大瓷碗,各支系执破瓷片一块,以便日后亲族相认。他们一路艰辛,一路乞讨,一路扶老携幼,一路含泪掩埋逝去的亲人,到宁邑时已是骨瘦如柴,因为战乱所累,加之部分土著和先到之移民的圈占,我宗亲只好遍寻荒山野岭,分散而居,垦荒火种,艰苦劳作,生聚教训,方成就如今我仇氏家族的枝繁叶茂。

二:
现有记载的我仇氏家族盖有四次修谱经历,第一次是在十三世之前的清朝同治年间(1850--1860),该次修谱较为系统全面地整理记载了自石钟公迁居应山以来的300元年间的家族发祥史,第一次以七言格律编排了辈分字派,理顺和规统了整个家族的隶属关系,并为以后历次重修家谱提供了宝贵的原始资料。第二次修谱是由迁居到安徽宁国的必荣、必祥、必榜、能达、能纯、长青诸公为主理,吴钟美(能字辈,必顺公之三子,后出继施村吴姓,清末秀才)主笔,于公元1927年在江南安徽宁国西乡方塘以始谱为蓝本,编修木刻刊印而成谱8套,江南自留6套,并不辞辛劳,专人(仇富全)送回应山老家2套。第三次修谱,则是以宁西方塘长太、长斌、富林、富文等为首的部分族人,于1963年进行的一次调查摸底,并登记造册,后因各种原因虽未曾刊印,却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资料。此次是我族第4次重修家谱了,富涛、贵鲲为发起人,长斌、长平、富强、富笔、贵国、贵忠主理,长斌主笔,富涛主筹,由长斌、贵鵾、贵忠负责本次修谱的组织、资料收集、编辑、校对、修改、印刷等工作;长平、富涛、富笔负责修谱过程中的对外联络、招待、宣传和调查摸底、资料收集和核对等工作;富强、贵国负责提供并依据老谱协助做好世系编排,子孙辈分的追根溯源工作,本族先后有二十多位族人积极参与,更可贵的是编委会中的长老们在无报酬的情况下不辞辛苦,走访各个村落的宗亲,作了访谈笔录。进而跋涉百里,多次到广德等外地寻找族人搜集考证,取得许多宝贵的史料,并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条分缕析,融会贯通。2007年清明,正值湖北应山老家族人们重修总谱、重修石钟公墓、重修仇氏宗祠至乐山房三件大事完成之际,由长字辈仇长斌带领,富字辈富涛、富笔、富强、寅生、富斌,贵字辈仇辉、贵鹏、贵忠、贵鵾(海斌)等10人经安徽铜陵、六安、叶集、河南信阳专程赶赴应山老家,一为去圆湖北下江南的仇氏族人寻根归宗,追根溯源的百年之梦,二为代表江南后人拜谒先祖,祭奠先人。三为联络、问候老家族人,参加家族清明公祭及宗谱发行大会。此次行程,费用自理,寅生、仇辉大力支持,带车前往,并承担全部燃油和过路费用。一行人得到老家族人的热情接待,贵鵾代表江南族人发言,公祭大会当日,族人于场坪上同时摆酒席50余桌,盛况空前,引来当地一片艳羡目光。应山之行使大家了解了老家的风土人情,为本次修谱积累了资料。两地编委们又借鉴其他族姓修谱经验,博采各家之长,经过历时两年多的艰苦努力,遍访两省六县,走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方使一部本源明、世系辩,内容丰富,且具有本族本支特色的族谱终于修成付梓。所幸的是,老家应山亦如此同时重修总谱,两地合一而成仇氏应山支系总谱,谱写了“骨肉相连,血浓如水”的又一乐章。
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我族人口众多,与日俱增,幸而分支频频,子孙相传绵绵,居位区域广阔分散,世道沧桑,天长日久,地理变迁,时代迫使,不断迁徙,又加屡经兵荒马乱,天灾人祸,各寻生路,又没有保留文字记载,使族人的清理造册工作难度加大,甚至失考。加之修谱为百年一办的大事,印刷制作力求精美,以便收藏传世,我宗谱内容含博,印数不多,使制版、印刷、装祯成本升高,所幸长斌公曾参与1963年的调查摸底工作,深知修谱之概要,并文赋深厚,加之江南仇氏族人团结、念亲,筹备组人员不辞辛劳,更有仇辉、寅生、富斌等部分仇氏后人慷概解囊,不吝资助,方能使这部集族人智慧,汇家族名望的文本刊印成册。
本次重修家谱的坚持了以下原则:一、在仇氏家族聚居范围内能找到根系的一律安排在内。二、明确世系图,按序排列,先长后次,按世排列,扼要简明,务求详细,从记清先人官讳排起,不详不追究。三、记录内容,先人配氏姓名,生几男几女,出生甚至逝世时期,定居地址,功臣,功名也可注明上谱。四、倡导新的文明风尚,提倡男女平等,尽量做到能入谱尽入谱。五、定期整谱,商定三十年或四十年统一整理一次,以便今后编修。六、培养人才,要有专人管理,培养后裔继承下传,教育子孙人人关心,户户负责,要以此为乐为趣为荣,力求家家有谱,户户整谱,使仇氏家谱尽量充实,以求完美,留下真实的记录,立史于后代。七、家谱不可随便外传,没有考证不可擅自入谱,要适应时代,反映各社会,各时代风貌,供后人参考,希望各地方认真执行遵守,加以慎重,以后凡在谱内,按世排名,便于称呼。
一部崭新的家谱,汇集了我仇氏数千年列祖列宗的光辉业绩,积淀了我仇氏历代宗贤的浩然正气,它是光宗耀祖,激励后人,奋发图强的力量源泉。愿我族人,克绳祖武,丕振鸿图,敦睦亲谊,继往开来,再创我应山仇氏之辉煌,则石钟公在天之灵慰甚,仇氏子孙幸甚!
由于本次修谱所涉及年代久远,加之我们的经验和经费的不足,此版家谱中难免有漏登、错登和不妥、不足之处,请广大族人批评指正,并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再版时能够改正。

 


分享按钮>>赵瑶翁碑志
>>仇氏字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