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班氏三兄妹

    中华班氏网 2012年12月11日 万家姓


东汉大文豪、史学家班彪有三个很了不起的儿女,即长子班固,次子班超,女儿班昭。
西汉末年,群雄并起。班彪在天水避难,跟随了在那里拥兵割据的隗嚣。后来他到了河西,成为大将军窦融的幕僚,又经窦融推荐,被汉光武帝征召,任为徐县令。不久因病免官,专心史籍。
司马迁之后,许多人采集时事以接续《史记》,都因水平有限,无法与《史记》对接。班彪博学多才,对于《史记》及续写《史记》的情况作了细心的考察,不据泥于司马迁的定式,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继采前史遗事,傍贯异闻,作后传数十篇”,为后来班固撰写《汉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班固,史料上对他的记述不多,但他所撰的《汉书》足可与《史记》媲美。他幼年聪颖,能文善赋。曾在洛阳太学读书。公元54年,他的父亲班彪病故,他返回家乡为父亲守孝。其间他开始整理父亲的著作《史记后传》,决心在父亲著作的基础上写成《汉书》。公元62年,班固被人告发私改国史而下狱,经其弟班超力辩得免。汉明帝很赏识班固的才能,召他为兰台令史,后转迁为郎官,诏令他完成他父亲的著作。班固坚持了20多年,基本修成《汉书》,详尽地记载了西汉一代的史实。
汉章帝时,班固多次被召入宫侍读,并随驾出巡。对于朝廷大事,也常奉命发表意见,与公卿大臣讨论。公元79年,汉章帝效法西汉宣帝石渠阁故事,在白虎观召集名儒讨论五经异同,并亲自裁决。班固以史官兼任记录,奉命把讨论结果整理成《白虎通义》,又称《白虎通德论》。班固擅长作赋,撰有《两都赋》、《幽通赋》等。
班固与大将军窦宪关系很亲密,窦宪远征匈奴,班固在军中任中护军,参预谋议。此后几年,班固一直都在窦宪幕中服务。后来窦宪在朝廷里的政治斗争中失败,被迫自杀,班固受牵连,最后也死在监狱里。
班固的弟弟班超,是一位智勇过人,数度出使西域,以功封定远侯,拜西域都护,扬汉威直至中亚细亚三十年之久的英雄人物。我们现在常用的两个成语“投笔从戎”和“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就是由他的口语演化而成的。
班超在四十岁之前一直是默默无闻的,只以替官府抄写文书为生,空有一身的雄才大略而无处施展,于是就有了“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投笔之叹。傅介子曾在汉元帝时出使西域,是独力刺杀楼兰王的勇士。张骞是汉武帝时的探险家,西域的开拓者,被封为了博望侯。这两人都是班超的崇拜对象,而班超也认为自己的本领并不比他们差,只是没有机会施展。在他四十岁那年,机会终于来了。奉车都尉窦固出兵击匈奴,让班超任假司马。假司马是一个职位很低的武官,但班超在战斗中屡立战功,得到了窦固的赏识,继而任命他为使者去和西域各国联络。
班超初使西域,只带了36个随从。在鄯善国,国王非常恭敬客气地招待了班超,但没过多久就疏远了。班超知道是匈奴的人来与他争夺鄯善国了。他对部下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当今之计,必须靠智勇消灭匈奴的使者,震吓鄯善人,使他们臣服于我们。”当天夜里,班超率领三十六人在狂风中袭击了匈奴人的驻地,班超先顺风放火,再前后鼓噪。虏众惊乱,班超亲手格杀三人,手下斩匈奴的使者及从士三十人,其余一百多人都烧死在帐中。当第二天班超把匈奴使者的首级给鄯善国王看时,“一国震怖”,赶紧把自己的儿子当人质并归降于汉朝。
过了不久,班超又率领他的三十六将出使于阗国。当时,于窴王在西域南道称雄,匈奴遣使者监护其国,掌握着国中的实权。于窴国王对班超及其部下的到来很冷漠。该国国民都非常相信巫术。有巫师言:“你们留容汉使将惹天怒,汉使有一匹浅黑色的马,马上去取来献给我。”国王便派人向班超要马。班超要求巫师亲自来取,不一会儿巫师就大摇大摆地来了,班超一刀就把他的头砍了下来,以送国王。于窴人早就听说班超在鄯善诛灭匈奴使者的事迹,非常地惶恐,立刻杀了匈奴的使者投降汉朝了。
由于鄯善、于窴的归降,西域南路的一些小国也纷纷仿效,如此,丝绸南路的通道就此打通了。
第二年,班超为了打通西域的北道,率领他的手下向天山最西端的疏勒国进发了。那里和洛阳相隔一万零三百里,非常的遥远,而当时的疏勒国王被他的邻国龟兹所杀,另立了一个名叫兜题的龟兹贵族做了疏勒的国王,不满之情溢于疏勒全国。班超派遣手下叫田虑的先前往劝降。班超授计田虑智擒兜题,立新王,疏勒国人非常高兴。
由于有了班超和其他汉朝将领的雄才韬略以及汉朝的强大实力,西域各国纷纷归附于汉朝。当时西域各国传着一句话叫“倚汉与依天等。” 也有“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可见汉朝人在西域的地位和威力。
由于胡人的叛服无常,加上经营西域需要强盛的经济实力做支撑,汉章帝登位后,听从了放弃西域的主张,命令班超等人撤回汉朝,重闭玉门关。当班超要离开疏勒时,疏勒举国忧恐,有一个叫黎弇的督尉竟以刀自刎,死前说:“我实在不忍看见班超离开,因为他一离开,我们必被龟兹所灭。”班超到了于窴时,国王和王侯们也都为他们的离开而呼号悲戚,很多人匍匐在地,抱住班超等人的马腿不让他们走。看到这种情景,班超和他的手下毅然违抗了圣旨留了下来,重新回到了疏勒。在以后的三年中,班超率领疏勒、康居、于窴、居弥各国的兵马一万多人攻占姑墨石城后上书皇帝,建议用以夷制夷的方法管理西域,汉章帝大为赏识,派兵千余人来支援班超。在此后二十几年里,班超转战南北,纵横东西,大小十几战,从无败绩,且多以弱胜强,使得西域五十余国归附汉朝,解除了西域之忧。基于他的莫大功劳,在他六十三岁那年,被封为定远侯,邑千户。他的梦想终于实现了。

公元 102 年八月,那年班超七十一岁。在多方的努力下,年迈的他终于回到了久别了三十一年的大都—洛阳。当年跟随他一起出征西域的三十六位部下,没有一个人随他回来,他们都长眠在茫茫的西域沙丘之下。班超回来时也没有受到英雄般的欢迎,在这一年的九月,班超就与世长辞了,距离他回到洛阳的时间不到一个月。
班超离开西域后,继任者任尚既没有他的才能,又不得人心,没过几年,班超建立的西域联盟就分崩离析了,各国又纷纷反叛了汉朝。
班超得以回朝并老死于家园,叶落归根,除了众人帮忙,主要得益于他的妹妹班昭。
公元 100 年初,时任西域都尉的班超在龟兹国给当时的汉和帝写了一封奏折,叫他的儿子班勇借回国公干之机带到洛阳,请求皇帝恩准他卸任回国。然而奏章送上去3年,朝廷一直不加理会。
班昭鉴于朝廷的拖延,加上对年已七旬、客居异乡的兄长强烈的手足和怜悯之情,给皇帝上书。班昭代兄上书,说得合情合理,丝丝入扣,她的文采和才情使汉和帝为之动容,于是派别人接替了班超。
班昭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才女,是东汉女史学家、文学家,还是位政治家。
班昭自童年始就熟读儒家经典和史书,长大后,又掌握了丰富的天文、历史、地理等知识,是班氏家族中博学多才的才女。后来班昭常被召入皇宫,教授皇后及诸贵人诵读经史,在宫中被尊称为老师。
班固冤死狱中后,班昭痛定思痛,继承了亡兄未竟的事业。好在班昭还在班固活着的时候就参予了全书的纂写工作,后来又得到汉和帝的恩准,可以到东观藏书阁参考典籍,所以写起来得心应手。班昭在东观藏书阁、汉代皇家图书馆穷年累月,孜孜不倦地著述,除将父兄所著部分分类整理、修订外,又补写“八表”和“天文志”。这样,中国又一部伟大的史书——《汉书》,在班家三四十年的努力下,终于由班昭整理完成了。
《前汉书》出版以后,获得了极高的评价,学者争相传诵,《前汉书》中最棘手的是第七表《百官公卿表》,第六志《天文志》,这两部分都是班昭在她兄长班固死后独立完成的,但班昭都谦逊地仍然冠上她哥哥班固的名字。
班昭的学问十分精深,当时的大学者马融,为了请求班昭的指导,曾跪在东观藏书阁外,聆听班昭的讲解。
班昭的文采还表现在她写的《女戒》七篇上。这是一部受封建社会尊崇而受近代社会批判的著述。《女诫》一书,是中国妇女的行为准则,影响了中国历史几千年。有人说,中国封建社会的道德伦理教育使妇女无独立人格,成为男人的依附品。班昭积极参加对女性自己的奴化教育,不仅是个受害者,也是一个历史罪人。我认为不能这样评论,因为任何人的行为都不可能超越当时的历史条件和政治氛围的影响的。
班昭主要生活在汉和帝时代,汉和帝在班超死后不久就驾崩了,皇子刘隆生下来才一百天,就嗣位为孝殇帝,不到半年,殇帝又死,十三岁的孝安帝嗣位,鉴于娃娃皇帝当朝的情况,一直由邓太后临朝听政,同时也造成了外戚专权局面。
邓太后以女主执政,班昭以师傅之尊得以参予机要,竭尽心智地尽忠。邓坞以大将军辅理军国,是太后的兄长,颇受倚重,后来其母过世,上书乞归守制,太后犹豫不决,问策于班昭,班昭认为:“大将军功成身退,此正其时;不然边祸再起,若稍有差迟,累世英名,岂不尽付流水?”邓太后认为言之有理,批准了邓坞的请求,可见班昭是很受重视的智囊人物。
班昭14岁嫁给同郡曹世叔为妻,夫妻生活十分美满,后来生了一个儿子。但好景不长,不久丈夫就病故了,她便早早开始守寡,以后也不曾再嫁,在感情上一直孤单着。班昭的个人生活是相当不幸的。
班昭71岁的时候去世,邓太后为她素服举哀。此后出现了《女史箴》、《女则》、《女孝经》、《女论语》、《内训》、《闺范》、《女学》等一系列的跟风之作,但都再也达不到《女诫》这样的高度了。最主要的是《前汉书》的传世,使她倍受历代文人学者的尊重。


分享按钮>>班氏夏邑支脉
>>班氏后人赴原平班政铺村寻根祭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