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氏(麴氏)迁徙分布

    中华曲氏网 2012年11月14日 万家姓


曲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六第一四十八位,人口约一百零八万三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68%左右。
曲氏发源于今山西曲沃一带,在得姓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基本繁衍生息于斯地。
战国时期,三国分晋,曲氏有因仕宦关系或其他原因进入今河北、河南之地者,而繁衍于祖居地之曲氏则由于种种原因或北徙今山西临汾一带,或南迁至今山西、河南间地的陕县一带,进而进入陕西。秦时,有御史名曲宫,便是曲沃桓叔之裔孙。
两汉之际,曲氏除在今陕西临汾、河南陕县一带繁衍迅速以外,还有一支北迁雁门郡,并在该地逐渐形成大的聚落。
魏、晋、南北朝时期,曲氏在今陕西临汾、河南陕县一带族大势众,人口兴旺、昌盛,为曲氏平阳郡望、雁门郡望、陕郡郡望。
隋、唐两朝,曲氏上述郡望仍在,尤以陕州安邑(今山西夏县)人曲环为其杰出代表。其客居陇右(今青海东郡)子孙有落籍此地者。唐末,曲承裕由于仕宦的原因进入安南,子孙留居当地。两宋时,特别是赵宋王朝偏安江东后,曲氏徙入南方者渐渐多起来。
明朝初期,山西曲氏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今陕西、甘肃、河北、山东、北京等地。元末农民大起义后建立起来的明王朝,面临的是这样一种状况:一方面农民军给蒙、汉贵族、地主阶级以沉重地打击,蒙古统治集团被推翻,许多汉族地主被杀,由于封建统治者在镇压农民起义中的大肆屠杀,元朝统治集团的内部厮杀以及盘踞在地方上的军阀混战,使得社会经济残破,人口锐减,土地荒芜,山东、河南地区长期受到元朝军阀的摧残,以至道路榛塞,人烟断绝,多为无人之处。朱元璋建立的新王朝,如不设法改变这一状况,显然是不能持久的。所以,朱元璋采取了一系列安定社会、组织生产的措施。其中屯田是很重要的措施。屯田计有军屯、民屯、商屯三种形式,以军屯规模最大,组织也最完备。而“移民就宽乡”,实行民屯也是重要措施之一,与当时北方其他省份相比,山西一带既无兵燹之苦,也无灾荒之害,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丁兴旺,人口数量高达四百多万,比当时河北、河南两省的人口之和还要多,所以成为人口输出的主要基地。据青岛地区周围、特别是崂山一带村庄的家谱记载。大多数村庄家谱均记载,其祖先自云南迁移而来,其中曲氏村庄亦有同样记载,如沙子口街道南姜村曲氏族谱,开篇即记有:“据传,先祖于明朝永乐年间自云南大槐树里头迁移而来……”虽是据传,但再结合周围其他村庄及有关史料记载,应该说,南姜曲氏为明朝移民,这一点基本符合史实。但有一个带普遍性的问题,就是大多数家谱都记载,其先祖来自云南而不是山西。对这个问题,早在文化大革命前《光明日报》就曾发表过一篇题为《要问祖先何处人,山西洪洞大槐树》的文章,引证了大量的权威性资料,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至清朝中叶,曲氏逐渐散居于内蒙、湖北、广西、广东、云南等广大省份。清康熙年间以后,山东、河北等地的曲氏因为谋生的原因进入东北三省,子孙遂留居当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伴随开发北大荒、军垦、农垦之运动,有更多的曲氏落籍东北。
曲氏基本上以山西曲沃为中心繁衍播迁,明朝以前,主要聚居于山西境内和山西与河南交界处,明朝初年的移民运动才使曲氏先民向中国北方各省扩散。
如今,曲氏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辽宁、黑龙江等省份多此姓,这两省之曲氏约占全国曲氏的55%左右。

 


分享按钮>>曲氏(麴氏)郡望堂号
>>曲氏(麴氏)姓氏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