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吉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吉氏论坛 >> 吉氏人物 >> 浏览主题 版主:吉双文
 
 吉氏族谱   吉氏商贸   吉氏新闻   吉氏源流   吉氏分布   吉氏人物   吉氏音像   吉氏文化  全部分类
  主 题: 古代姞姓和历代吉氏先祖先贤名录 已阅:23912 / 回复:43(楼主)


                              古代姞姓和历代吉氏先祖先贤名录


                                            前  言

    五千多年来,众多姞姓和吉氏族人为中华文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在抵御外侮中又屡建不朽功勋,他们的道德与情操可钦可佩,他们的壮举和事迹可歌可泣。可是,由于历史长河中文献资料的缺失、毁损和湮没,历代战乱中吉氏族人的迁徙和后人的不作为等原因,很多吉氏先祖的事迹不为人所知,各地吉氏宗谱、族谱、支谱断代的现象也十分严重,以致很多吉氏传人不知其祖先的根底和谱系的源流,从而给编纂、续修吉氏谱牒带来不少困难和遗憾。
    早在春秋之时,孔子就曾感叹地说:“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见《论语•八佾》)孔子所言之“杞”,指的是夏代的一个“以姞为姓”的“杞国”,其国故址在今河南杞县。正是由于杞国典籍资料的严重缺失,以致孔子无能为力,导致我们至今难以弄清杞国“姞姓”族人的去向。由此可见,“杞人之忧”不当是“天倾”,而应是“文献不足征”也。
    弘扬古代姞姓和历代吉氏先祖先贤功德,宣传他们的事迹,乃是每个吉氏传人义不容辞的职责。身为中华吉氏传人,我们一定要吸取“杞人”教训,绝不可数典忘祖;一定要注重姞姓和吉氏历史资料及历代吉氏谱牒的收集与考证,而不可随意比附。为了对历史负责、对族人尽职,多年来,我受曾祖父吉城公撰《吉氏谱系考》的感染,收集了不少有关古代姞姓与历代吉氏族人的史料和方志,又参阅了多种吉氏谱牒,再结合各位吉氏宗亲在新浪网“吉姓维客”和中华万家姓网“中华吉氏论坛”上的发帖留言,努力汇编了此篇《古代姞姓和历代吉氏先祖先贤名录》。
    本《名录》中的姞姓和吉氏先祖是按历史时代和出生时间的先后来排序的,对于同一历史时期人而难以确定其出生时间的,就暂时排列在后面,待弄清其出生时间后再前移。为了体现汇编的有据性和可靠性,本《名录》于先祖姓名和事迹简介后,均加括号注明所依据的参考文献和资料。
    由于手头资料不够充足,加上本人汇编水平欠缺,《名录》中定有不少差错、遗漏和不知其详、不尽人意之处,恳请广大吉氏宗亲批评指正,并盼望大家能继续提供历代姞姓和吉氏先祖的相关资料,以便我进一步修正、补充、完善。
                       吉家林于2008年12月22日


作者:吉家林 (2007/2/3 15:52:12)   回复此贴
  回复:古代姞姓和历代吉氏先祖先贤名录 第 36 楼


                         古代姞姓先祖先贤名录

1、姞姓始祖:黄帝之子。按史书文献记载,黄帝25个儿子中有一个被赐封为“姞姓”,黄帝的这个儿子得姓后建立起古老的姞姓氏族。随着姞姓氏族的子孙蕃衍,其后裔在先秦时形成若干以姞为姓的氏族,并建立了不少以姞为姓的方国。后来,有一部分姞姓氏族的后裔去掉其姓的女旁而改为“吉姓”了。
(据《国语》、《诗经》、《左传》、《史记》、《汉书》、《潜夫论》、《风俗通》、《玉篇》、《广韵》、《青山彭氏敦睦谱》、詹招琳《中华姓氏源流通谱》等)
2、姞姓雍父:黄帝之臣。按史书文献之说,雍父是黄帝之臣,是他最早发明了臼或舂,增进了五谷杂粮的食用价值。黄帝赐雍父姞姓,分封于雍(今陕西凤翔西北雍水边)。雍父建立了姞姓古雍国,形成了姞姓雍氏族,成为陕西雍水流域的一个古老的农耕氏族。后来,有一部分姞姓雍氏族的后裔去掉其姓的女旁而改为“吉姓”了。
(据《广韵》、《世本》、《玉篇》)
3、姞姓伯鯈:黄帝裔孙。史书文献中说伯鯈(一作伯儵)系黄帝裔孙,封于南燕,赐姓曰姞。伯鯈封南燕后建立了姞姓古南燕国(今河南延津东北——汲县西),形成了姞姓燕氏族。后来,有一部分姞姓燕氏族的后裔去掉其姓的女旁而改为“吉姓”了。
(据《左传》、《史记·郑世家》、《说文》、《新唐书》、《辞海》)
4、姞姓后稷元妃(女):尧舜时人。史书文献中说后稷元妃姓姞,她嫁给了姬周族的始祖后稷(姬弃),成为其长妃。后稷元妃养育了姬周族的先人,从而使姬周族兴旺起来。
(据《左传》、《说文》、《潜夫论》、《通志》、《辞海》)
5、姞姓鄂崇禹:商代末姞姓鄂国国君。史书文献中说,鄂崇禹是商代末年时姞姓鄂国(今河南沁阳,周初迁徙湖北鄂城)的国君,时称“南伯侯”,商纣王时位列“三公”,因反对商纣王的暴虐而被杀害。
(据《左传》、《史记》)
6、姞姓密须康公:西周初姞姓密须国国君。史书文献中说,密须康公是西周时姞姓密须国(今甘肃灵台以西一带泾水上游)的国君。周共王四年(约前918)周王朝军队攻伐密须时康公被杀,密须国人葬其尸于洞山之阳半山腰。现密须康公的古冢还在灵台,冢高10米,系姞姓族人留在神州大地上最古老的先祖墓葬。
(据《世本》、《史记》、《通志》、《灵台县志》、吉世芳《吉氏五千年》)
7、杨姞(女):西周姞姓杨国(今山西洪洞坊堆—永凝堡一带)人。姓氏考古文献中说,杨姞于公元前800年左右嫁给晋穆侯为妻,成为晋侯夫人,铸有青铜器“杨姞壶”。1993年在山西曲沃—翼城交界处的天马—曲村出土了西周青铜器“杨姞壶”。
(据出土青铜器“杨姞壶”铭文、李学勤《中华姓氏谱》、王光尧《从新出土之杨姞壶看杨国》)


作者:吉家林 (2014/11/14 14:41:13)   回复此贴
  回复:古代姞姓和历代吉氏先祖先贤名录 第 37 楼

8、蔡姞(女):西周姞姓女子,嫁于蔡国。出土青铜器中有“蔡姞簠”,上有10字铭文“蔡姞作皇兄尹叔尊鼎彝”。
(据出土青铜器“蔡姞簠”铭文)
9、虢姞(女):西周姞姓女子,嫁于虢国。出土青铜器中有“虢姞鬲”,上有4字铭文“虢姞作鬲”。
(据出土青铜器“虢姞鬲”铭文)
10、姞姓蹶父:西周末姞姓南燕国人。西周宣王时(前827—前782)任周王朝卿士,他身材高大,十分勇武,曾为周宣王出使各国,向各诸侯传达周王朝的政令。有《吉氏族谱》中说,姞蹶父尚夷王公主,徙居梁山(今陕西韩城),后去其姓女旁,改为吉姓。
(据《诗经》、[清]道光四川内江《吉氏族谱》)
11、韩姞(女):蹶父之女,西周末姞姓南燕国人。《诗经》中说,经蹶父挑选女婿(相攸),其女韩姞于西周宣王四年(前824)时嫁给韩侯为妻。
(据《诗经》)
12、姞姓宋雍氏:春秋时姞姓雍氏族人。春秋时任宋国(今河南商丘南)大夫,公元前701年见传。
(据《左传·桓公十一年》、《史记·郑世家集解》)
13、雍姞(女):宋雍氏之女,春秋时姞姓雍氏族人。春秋时嫁给郑庄公(当时的郑国在今河南新郑),生子为郑厉公。郑厉公于“前700—前697年”和“前679—前673年”先后两次登基执政。
(据《左传·桓公十一年》、《史记·郑世家集解》)
14、姞姓燕仲父:春秋时姞姓南燕国国君。公元前647年见传,当时南燕国为伯爵国。
(据《左传·庄公二十年》、《汉书》)
15、偪姞(女):春秋时姞姓偪国人。偪姞是春秋时晋襄公(前627—前621年在位)的母亲,公元前621年见传。
(据《左传·文公六年》)
16、燕姞(女):春秋时姞姓南燕国人。春秋时嫁给郑文公。传说燕姞因“梦兰之喜”而生子,故给其子取名曰“兰”。郑伯兰(即郑穆公)于“前627—前606年”登基执政。
(据《左传·宣公三年》、《潜夫论》、《辞海》)
17、姞姓孔圉:春秋时姞姓孔氏族人。名圉,字仲叔,谥“文子”,文献中多称之为“孔文子”。春秋时任卫国(先在河南滑县,后迁濮阳)大夫,公元前484年见传。
(据《论语》、《左传·哀公十一年》)
18、孔姞(女):孔圉之女,春秋时姞姓孔氏族人。春秋时卫国人,公元前484年见传。
(据《左传·哀公十一年》)
19、姞姓孔悝:孔圉之子,春秋时姞姓孔氏族人。春秋时任卫国大夫,公元前480年拥立卫庄公登基执政。
(据《左传·哀公十五年、十六年》)

作者:吉家林 (2014/11/14 14:41:54)   回复此贴
  回复:古代姞姓和历代吉氏先祖先贤名录 第 38 楼


                               历代吉氏先祖先贤名录

一、先秦
1、吉光:上古黄帝裔孙。按史书、文献和姓氏谱牒记述,吉光系黄帝裔孙。上古时在汾水之西、黄河之旁(一说在山西中条山)有一个吉氏的原始游牧部落——吉方。吉方部落族人善于捕捉野马、驯养骏马,并以“神马”为图腾,称之为“神兽腾黄”。吉光是吉方部落的首领(酋长),《山海经·海内经》中记载“吉光始以木为车”。据说到商代时,吉方的吉光部落已发展成为一个侯爵国,名叫吉国,国人以吉为姓,其地在今山西吉县一带。
(据《山海经》、《史记》、《潜夫论》、《抱朴子》、《姓源》、詹招琳《中华姓氏源流通谱》、吉世芳《吉氏五千年》)
2、吉甫:按皇甫谧《帝王世纪》之说,羿(后羿、夷羿)曾学射于吉甫(注:此吉甫是夏代之初人,不是西周末的中华诗祖、吉氏鼻祖兮甲吉甫),故吉甫是教羿学射的师傅。按史书文献之说,羿是夏初与夏王朝争霸的东夷部族首领,并一度执政于夏朝。
(据《帝王世纪》、《楚辞·天问》、《竹书纪年》、《通鉴外纪》、《路史》、《水经·河经注》)
3、吉立:商代末吉国(今山西吉县)人。文献和姓氏谱牒中说,吉立是商纣王时太师闻仲的门将。
(据《姓源》)
4、伯吉父:西周陕西扶风吉氏族人。陕西扶风是上古时姞姓雍国所在地,1940年2月在陕西扶风县任家村的雍水之滨出土的西周晚期青铜器中有“伯吉父鼎、盂”各1件,在“伯吉父鼎”上有“唯十又二月初吉,伯吉父作毅尊鼎,其万年子子孙孙永宝用”的铭文,现藏陕西周原博物馆。按史书文献之说,姞姓雍国在尧舜时已东迁河南,而出土的西周青铜器则说明,确有部分姞姓雍族人仍留居于雍地,且其后裔在西周时已“改姞为吉”了。
(据李学勤《文化遗产日特别展览中的青铜器》、吉世芳《吉氏五千年》)
5、吉父:西周陕西扶风吉氏族人。陕西扶风是上古时姞姓雍国所在地,1940年2月在陕西扶风县任家村的雍水之滨出土的西周晚期青铜器中有“吉父鼎”1件,现藏上海博物馆。
(据李学勤《文化遗产日特别展览中的青铜器》、吉世芳《吉氏五千年》)
6、膳夫吉父:西周陕西扶风吉氏族人,膳夫是其官职,即周王室的膳食总管。陕西扶风是上古时姞姓雍国所在地,1940年2月在陕西扶风县任家村的雍水之滨出土的西周晚期青铜器中有“善(膳)夫吉父鬲”6件,其铭文17字为“善(膳)夫吉父作京姬尊鬲,其子子孙孙永宝用”;有“善(膳)夫吉父缶”2件(见附图),其铭文15字为“善(膳)夫吉父作缶霝,其子子孙孙永宝用”;还有“善(膳)夫吉父簠、鼎、盂、缶”各1件。
(据李学勤《文化遗产日特别展览中的青铜器》、吉世芳《吉氏五千年》)


作者:吉家林 (2014/11/14 14:42:38)   回复此贴
  回复:古代姞姓和历代吉氏先祖先贤名录 第 39 楼

7、兮甲吉甫(前852—前781,一说前853—前775):兮氏,名甲(一作伯),字吉甫(一作吉父),全称“兮甲吉甫”或“兮伯吉父”。西周末人,中华冯翊吉氏鼻祖。一些《吉氏族谱》和《尹氏族谱》中说,西周尹吉甫是上古少昊的裔孙,吉氏和尹氏宗于少昊、系于吉甫。吉甫公的先祖始居河南(淮阳)、河北(涿鹿),后迁山东(曲阜)、山西(汾州),于西周中叶时再迁荆楚,到吉甫公之时家居楚地房陵,从楚风以“兮”为氏。在西周宣王时(前827—前782),吉甫公任周王朝的尹(太师),故史书文献中通常称其为“周尹吉甫”或“尹吉甫”。吉甫公文武双全,既是驱逐严允(原作“玁狁”)、安定成周(洛阳)、中兴周室的名臣,还是“兮甲盘”的制作者和《诗经》的作者之一。“兮甲盘”铸于西周宣王五年(公元前823年),宋代出土,盘内有铭文13行、133字(见附图)。《诗经》中有《崧高》、《烝民》、《韩奕》、《江汉》、《都人士》等诗篇,被专家学者一致确认是吉甫所作,吉甫公是唯一可查考的《诗经》多篇的作者,因而被誉为“中华诗祖”。吉甫公享年71岁(一说78岁),其墓葬在今湖北十堰青峰,至今碑文尚存(或说吉甫公的墓葬在山西平遥、河北南皮等地)。吉甫公的长子伯奇迁居陕西冯翊后以其父之字“吉”为氏。
(据《诗经》、《元和姓纂》、《风俗通》、《广韵》、《玉海》、《万姓统谱》、出土青铜器“兮甲盘”铭文、《辞海》、李辰冬《谈诗经的作者问题》、杨书案《佚名的绝唱——吉甫》、各地《吉氏族谱》、《云阳尹氏族谱》、[清]《郧阳府志》、今《房县志》等)
8、吉伯奇:兮甲吉甫长子,西周末人,中华冯翊吉氏开基祖。伯奇是吉甫公与其前妻所生之长子,他虽事后母至孝,却仍被谗放野于冯翊(今陕西)。伯奇公因无辜被放于野,不得与亲,号泣自伤,乃作《履霜操》以歌之。伯奇公的《履霜操》歌被谱为古琴曲,并成为历代文豪咏诵的对象,从而流传千古。伯奇居冯翊后以其父之字“吉”为氏,他的后代也一直定居于冯翊。到汉代时,冯翊吉氏中出了很多名人,冯翊也因此成为吉氏的郡望;到唐代时,在冯翊五大姓“吉、郭、盖、雷、党”中,“吉姓”居首位。
(据《诗经》、[唐]韩愈《赞伯奇履霜操》、[唐]《氏族志》、《广韵》、《万姓统谱》、《辞海·履霜条》、湖南梦鹿堂《吉氏家乘》、湖南临澧《吉氏家乘》、李辰冬《谈诗经的作者问题》、杨书案《佚名的绝唱——吉甫》等)

作者:吉家林 (2014/11/14 14:43:16)   回复此贴
  回复:古代姞姓和历代吉氏先祖先贤名录 第 40 楼

二、汉代
1、吉恪:字允中,冯翊人。汉宣帝神爵中(前61—前58)任汉中太守,兴修水利,开凿河渠,益广其支,利民耕种。民曰:前有郑公(指开郑国渠者),后有允公(指吉恪),泾水虽浊,塞而后通,利我舟楫,惠我田功,振古如斯,民业以丰。
(据《广韵》、《通志》、《玉海》、《万姓统谱》、惇裕堂《吉氏宗谱》)
2、吉华:字伯房,汉代冯翊池阳(今陕西泾阳西北)人,为功曹司空掾,“汉华岳庙残碑”中有其名。吉伯房与游殷、郭公休三人同郡(冯翊郡)且同岁,后游殷被胡轸害死,吉、郭二人为之缌麻三月。
(据《太平御览》、《金石萃编》、江苏东台吉城《汉华岳庙残碑考》)
3、吉充:字叔才,汉代冯翊池阳(今陕西泾阳西北)人,为功曹司空掾,“汉华岳庙残碑”中有其名。
(据《太平御览》、《金石萃编》、江苏东台吉城《汉华岳庙残碑考》)
4、吉苗:字符裔,汉代冯翊池阳(今陕西泾阳西北)人,为功曹太尉掾,“汉华岳庙残碑”中有其名。
(据《太平御览》、《金石萃编》、江苏东台吉城《汉华岳庙残碑考》)
5、吉闳:汉代人,幼有美名,九岁时就能通晓《尚书》。其舅何邈死后家贫子幼,吉闳自造坟茔殡葬舅父。
(据《太平御览》)
6、吉仲考:汉代人,与长史威都为友。
(据《风俗通》)
7、吉瞻:汉代冯翊同州(今陕西大荔)刺史。
(据《金石续编》)
8、吉汉:汉代记史,冯翊池阳(今陕西泾阳西北)人,“汉仓颉庙碑”中有其名。
(据江苏东台吉城《汉仓颉庙碑考》)
9、吉济:汉代奏曹掾,冯翊池阳(今陕西泾阳西北)人,“汉仓颉庙碑”中有其名。
(据江苏东台吉城《汉仓颉庙碑考》)
10、吉凤:汉代冯翊池阳(今陕西泾阳西北)人,“汉仓颉庙碑”中有其名。
(据江苏东台吉城《汉仓颉庙碑考》)
11、吉本(?—218):河南洛阳人,后汉献帝时太医令。建安二十三年(218)正月与金祎、少府耿纪、司直韦晃等谋攻许昌,烧丞相曹操的长史王必之营,欲挟天子以攻魏,南援刘备,未成功而被杀。小说《三国演义》中吉平的故事,就是以吉本为历史原型而创作的。
(据《三国志》、《玉海》、《中国人名大辞典》、《辞海》)
12、吉邈:字文然,吉本之子。建安二十二年(218)参与吉本卫汉反曹。
(据《三国志》)
13、吉穆:字思然,吉本之子、吉邈之弟。建安二十二年(218)参与吉本卫汉反曹。
(据《三国志》)

作者:吉家林 (2014/11/14 14:43:45)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35 每页5条 当前1/7页 [1] [2] [3] [4] [5] 下一翻页 尾页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11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11)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吉氏论坛  执行时间:397.5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吉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