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柯氏文化打开“金壶”取出“丹书”

    中华柯氏网 2011年7月1日 柯贵善


研究姓氏 (柯氏)文化打开“金壶”取出“丹书”

柯贵善

摘 要
引《晏子春秋》里有“金壶丹书”的故事。把治理国家的、国史、方志、宗谱悬挂在大街上让人人都知道;在现代社会中青年为主流,网络化、数字化、数字通讯广泛、简便、一键联万家,万户读家谱。中华柯氏族务理事会竭尽全力将优秀的宗族文化写在宗谱(家谱),藏于宗祠、家里,那无异于金壶丹书,以贻后世。所以,我们要打开“金壶”取出“丹书”,将优秀的宗族文化广宣流布,让我们的子孙后代,常切水木本源之念,时存敦雍睦族之思。
《晏子春秋》里有“金壶丹书”的故事。
原文:景公游于纪,得金壶,乃发视之,中有丹书,曰:“食鱼无反,勿乘驽马。”公曰:“善哉,如若言!食鱼无反,则恶其鳋也;勿乘驽马,恶其取道不远也。”晏子对曰:“不然。食鱼无反,毋尽民力乎!勿乘驽马,则无置不肖于侧乎!”公曰:“纪有书,何以亡也?”晏子对曰:“有以亡也。婴闻之,君子有道,悬于闾;纪有此言,注之壶,不亡何待乎?”
译文:景公在原纪国的土地上游历时,得到一个金壶,就打开看,内有一幅字,上面写的是:“吃鱼不要翻面,不要乘坐劣马。”景公说:“好,这么说有道理!吃鱼不要翻面,是讨厌它的鱼腥味;不要乘坐劣马,是不喜欢它走不了远路。”晏子回答说:“不是这样的。吃鱼不要翻面,是让国君和大臣们不要贪得无厌,耗尽民力!不要乘坐劣马,则是让国君不要把不肖之徒放在身边使用啊!”景公说:“纪国有这样的秘笈,为什么还会亡国呢?”晏子回答说:“有这样的秘笈还会亡国的原因,我认为,君子有治理国家的方略,要把它悬挂在大街上让人人都知道;纪国有这秘笈,装进壶里,还有不亡国的吗?”
读史明智,借古鉴今。“丹书”上刻的是纪国的立国之本,本应传之天下,用之四方,以安邦定国。但纪国却不识其价值,不付诸实施,而是藏于金壶,结果最终为齐国所灭。使“丹书”不“丹”,空有锦囊妙计,那藏在精美金壶里的丹书实际上成了毫无意义的摆设。
国史、方志、宗谱是中国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宗族文化蕴藏着丰厚的历史文化信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宗族文化一般以宗谱为载体,沿传谱牒,图承世系,传著行列,记载忠孝,备详贞节,木本水源,绵延瓜瓞。
如果将优秀的宗族文化写在宗谱,藏于宗祠,那无异于金壶丹书,以贻后世。所以,我们要打开“金壶”取出“丹书”,将优秀的宗族文化广宣流布,让我们的子孙后代,常切水木本源之念,时存敦雍睦族之思。
关于济阳柯氏的始祖问题
关于济阳柯氏的始祖问题,很早就流传着两种说法,各地支派的宗谱,对此也有两种不同的记载。即有尊柯相为始祖者,也有尊柯卢为始祖者。针对一个宗族出现两个不同始祖的奇异现象,笔者想根据一些资料和历史惯例,谈谈粗浅的看法。作为抛砖引玉,以求教于广大宗亲和方家,或曰与宗亲们共同商讨。
众所周知,济阳柯氏出自春秋时期的吴国,即吴氏。吴氏则出自西周前的姬姓。柯氏最早出现于宋代的各地支派宗谱,在追溯源流时,都是以司马迁的《史记•吴太伯世家》为蓝本的。为此,我们有必要先来重温一下这部历史名著的有关章节。《吴太伯世家》是这么说的:“吴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历之兄弟也。季历贤,而有圣子昌,太王欲立季历之及昌。于是太伯、仲雍二人乃奔荆蛮,文身断发,示不可用,以避季历。……自号勾吴,荆蛮义之,从而归之千余家,立为吴太伯。……太伯卒,无子,弟仲雍立,是为吴仲雍。仲雍卒,子季简立。季简卒,子叔达立。叔达卒,子周章立。……周章卒,子熊遂立。熊遂卒,子柯相立。柯相卒,子强鸠夷立。强鸠夷卒,子余桥疑吾立。余桥疑吾卒,子柯卢立。柯卢卒,子周繇立……”。这里,彼此间人物的关系再也明白不过,柯相是吴仲雍的六世孙,从吴氏演变成柯氏,是自柯相始,柯卢是柯相的曾孙。
柯相何许人也?他为什么要易吴为柯呢?《史记》没有说。但早在北宋景德元年(1023年),柯光首修的江西乐源《柯氏宗谱》,却说得明白:“柯相为吴王(笔者按:应为吴国君)第六世,在位三十三年,先分治柯山,世居济阳崇德乡节孝里。仕周成王为大夫,周成王会诸侯于柯山,指山为姓,郡受济阳,故相为柯氏得姓始祖。娶轩辕氏,生子强鸠夷。殁葬柯山。”北宋福建莆田柯伯玉始修的“闽谱”序、元代朝议大夫柯万荣撰写的“安徽庐江谱”序,还有明代浙江仙居“柯九思支派谱”序等等,都载明柯相是柯氏得姓始祖。连《中华至德宗亲十二姓渊源》也说:“柯姓:仲雍之六世孙名柯相,周成王时会盟柯山,以山名为氏,是为柯氏得姓之祖,遂以柯为姓。”这就是说,《史记》和众多的各地谱牒,在始祖问题的意见是一致的,都不约而同地肯定了柯相是得姓第一人,是当然的柯氏始祖。
后来,有的支派之所以尊柯卢为始祖,这也是有其历史原因和背景的。
一、柯相得姓后,其子强鸠夷、其孙余桥疑吾,据说没有随之姓柯,似乎还是姓吴。个中原因,因没有史料记载,不得而知。直到曾孙柯卢,因纪念曾祖柯山会盟得姓之盛典,确定从本人起后代都为柯氏。由于中间间隔了两代不是柯姓,于是就出现了柯卢为始祖之说。
二、随着后裔的不断繁衍和播迁,居址分散,年远事淹,远迁异地的支派,诸如广东琼崖(今海南海口)、港、台地区以及东南亚一些国家的柯氏支派,在续修谱牒中,都尊柯卢为始祖。
三、有些辞书和文物,为“柯卢始祖说”提供了依据。民国十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国人名大辞典•附录姓氏考略》也说:“柯:[广韵]吴公子柯卢之后”。连江苏锡山市的至德堂,所供奉的宗亲十二姓始祖像,都有柯卢。这些,无疑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四、两种不同的始祖说,使问题复杂化了。据说,前几年在湖北大冶市,编写《柯氏史志》和统编全国《中华柯氏大成宗谱》时,编辑们为始祖问题费煞脑筋,并展开了较长时间的讨论,甚至是激烈的争论。各自引经据典,但都难以说服对方,最后还是双方让步,达成了“柯相为得姓始祖”、“可卢为定姓始祖”的共识。应该说,当时这样处理是明智的,因其既符合历史事实,又照顾了彼此的传统习惯,双方心理都能接受,使编写工作得以顺利完成。
然而,一个宗族总不能有两个始祖永远并存。始祖者,乃一世祖也。按古代、近代区分始祖的原则,按全国各姓家族确认始祖的历史惯例,都是将得姓第一人尊称为本氏始祖。这是自古以来所有家族都已忠实遵行,谁也难以推翻的重大原则。因为始祖是在历史长河中自然产生,不是后人可以追谥的。就事实而言,首先得姓者也只有一人,怎么能一个家族有两位始祖呢?当然也有极个别例外者,如吴氏是两位始祖并存的。因吴氏有其特殊性,兄长太伯无子,弟仲雍之子季简,既是太伯的嗣子,又是仲雍的亲子,一人顶两支。再则太伯、仲雍都是同一辈份的兄弟,将泰伯称为“开氏始祖”,仲雍称为“传代始祖”,是天经地义、合情合理的事情。而柯氏则不然。
说到这里,笔者观点和意图已是显而易见了。我以为,柯氏始祖非柯相莫属。其子强鸠夷、其孙余桥疑吾,无论当时是否姓柯,也是当然的柯氏第二世祖、第三世祖。曾孙柯卢自然是回归第四世祖,不再称其始祖。这样,柯氏得姓初期几代先祖的关系就理顺了。其理由是:
一、柯相是得姓第一人,如前所述,不再多言。
二、第二世、第三世两代先祖,当时虽未归柯姓,但与始祖的血缘直系关系未断,仍是柯相的嫡子孙。我们也完全可以对其冠以柯姓,列入先祖行列。其实,我柯氏的许多支派宗谱,早就这样做了。今年三月,笔者有幸拜读到宜丰的吴氏族谱,这一支是“延陵季子”季札的后裔。在他们的谱牒中,也是将好几代柯氏先祖列为吴氏先祖的。这就是情同一理:柯中有吴,吴中有柯。鉴于当时的特殊情况,柯吴是彼此不分的亲情关系。
三、在那个阶段,柯氏后代也有吴姓者。《史记》所记的人物,不仅仅是宗族世次关系,更主要的是君主继承关系。可以想象,这些人决非代代都是独生子。在那个时代,君主贵族所实行的决非是现在的一夫一妻制,娶三妻四妾是道德规范内所允许的。如此,所生子女必然也多。然而不是君主者,《史记》是不作记载的。而实际上有一些柯氏子孙,其后代既有承接柯姓,也有承接吴姓的,已形成了“剪不断,理还乱”的交织状态。我们从易姓后柯氏还有近十代人,仍在继续当吴国国君的事实中,就可见一斑。继承柯氏最后一个国君的吴氏,也是柯氏的嫡子。当时柯吴两氏,是把姓氏仅仅看作一个符号而已,姓柯姓吴都无所谓,是不分彼此、血浓于水的一家人。正如世界至德宗亲总会香港分会副主席、《中华吴氏大成宗谱》编辑部主任、历史研究员吴伟勋先生,2001年给《柯氏史志》题词所写,是“至德一家”。因此,我们没有必要计较当时的两代先祖是否姓柯。
四、上列世次关系,不再提柯卢为“始祖”,并不是否认或推翻柯卢的定姓功劳。可以想象,柯卢在当时祖、父均姓吴的历史背景下,能作出从自己做起、从此后代都承接曾祖柯姓的决定,这是要有很大勇气和至诚至孝之心的。正如他有了这一至关重要的英明决策,才有以后的柯氏大家族。柯卢是柯氏历史上有大功大德的贤人、伟人,是值得我们后代永远追念的。但是,如果将其奉为始祖,又将置其曾祖柯相于何地?这不是明显违背了柯卢承接柯姓的初衷吗?我们缅怀他,尊其为“始祖”,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不能违背血缘世次关系这一宗法原则。倘若将其“始祖”的尊称不变,如果大贤大德的柯卢英灵有知,也会于心不安的。总而言之,还是让柯卢回归“四世祖”的位置为好。
柯相,生于周成王已巳,卒年不详。袭封吴伯,为吴王第六世,在位三十年。先分治柯山,世居济阳崇德乡节孝里,会诸侯柯山,指山为姓,郡授济阳,为柯氏得姓始祖。娶轩辕氏,生子疆九夷(亦曰生子淑)。殁葬柯山(注:周成王在位27)。
柯卢,生周穆王丙申,袭封吴伯,为吴王第九世,在位59年。为了纪念曾祖父柯相会诸侯柯山之盛典,确定本氏家族后裔为柯姓,尊柯相为得姓始祖。
关于统编全国《中华柯氏大成宗谱》问题
我认为,君子有治理国家的方略,要把它悬挂在大街上让人人都知道;纪国有这秘笈,装进壶里,还有不亡国的吗?”
我更认为,中华柯氏族务理事会己成立十年有余,各地宗亲纷纷成立了柯氏族务理事会、联谊会等等;同时修缮维护柯氏宗祠。中华柯氏族务理事会从2003年统编全国《中华柯氏大成宗谱》,由于全国各地宗亲联络不够,各自谱局的经济利益纠结,编纂人员均宗长、退休老师、部分退休行政机关人员,手持历代旧谱的宗亲组成。为繁荣壮大柯氏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现代,中华柯氏族务理事会编纂筹备委员会以数字化为平台,数字化《中华柯氏大成谱》,是中华柯氏族务理事会谱局编纂筹备委员会,根据国家档案局、国家教育部、国家文化部1984年联合发出“关于协助编好‘中国宗谱总目’的通知”:“宗谱是国家文化遗产中急待发掘的一部分,蕴藏着大量有关人口学、社会学、民俗学、经济学、人物传记、家庭制度以及地方史的资料。它不仅对学术研究有着重要价值,而且对当前某些工作也起到很大的作用。”再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要求,通过当地村、乡配合做好这项工程,更为有利编纂数字化《中华柯氏大成谱志》。
在现代社会中青年为主流,网络化、数字化、数字通讯广泛、简便、一键联万家,万户读家谱。
中华柯氏族务理事会竭尽全力将优秀的宗族文化写在宗谱(家谱),藏于宗祠、家里,那无异于金壶丹书,以贻后世。所以,我们要打开“金壶”取出“丹书”,将优秀的宗族文化广宣流布,让我们的子孙后代,常切水木本源之念,时存敦雍睦族之思。
附:
柯贵善 主任医师 教授,大冶市肝病研究所所长,中华医学会会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会员,中国微量元素科学研究会会员,黄石市肝病学会副主任委员,黄石市医师协会理事。中国摄影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员;《医院报》记者、《中华医学论坛杂志》编委,撰著了《病毒性肝炎与相关性疾病》、《传染病急症现代诊疗》任副主编的著作,《脑复苏》任编委、《医院经营学业》副主编,曾获卫生部,卫生画报社联合授予的“纪念白求恩医学成就奖”,被列入国家人事部《国家专家大辞典》及《世界名医大全》。2006年荣获中国策划协会会员、理事《诸葛亮策划专家奖》。中华柯氏族务理事会副会长、副秘书长;中华大族谱协会理事、副秘书长。
yykgs@163.com QQ:138537599

 


分享按钮>>鲁西南优良品种肉牛犊 鲁西黄牛
>>胡锦涛:不失时机推进重要领域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