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家——高鹏先

    中华高氏网 2012年3月26日 高氏家族


   高鹏先,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原北京农业大学(现中国农业大学)的优秀领导干部,先后任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党委第一副书记,代理党委书记,北京农业大学党的核心小组组长。第五、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目录

简介
简历
生平

简介

  高鹏先,1909年5月出生,河北省完县(今顺平县)人。原名高东福。1931年参加革命,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7年11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简历

  1925年考入保定第二师范。1930年参加反帝大同盟。1931年高师毕业,任小学教师。

抗日战争时期
  1937年11月任完县一区区委书记。1938年12月任中共完县县委书记。1944年9月任中共平西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

 解放战争时期
  任中共平西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1948年4月任中共察哈尔省委宣传部副部长。1949年5月任中共察哈尔省委委员兼省委党校校长。

 新中国成立后
  任中共中央华北局组织部组织处处长。1953年4月任中共中央组织部交通运输干部处处长。1956年任中共中央交通工作部部务委员。1961年2月任北京农业大学党委第1副书记兼副校长、代理党委书记。1973年4月任北京农业大学党的核心小组组长,北京农业大学顾问。1992年10月离职休养(2000年9月享受部长级待遇)。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2008年4月3日16时4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100岁。

生平

  高鹏先同志,河北省完县(今顺平县)人。1909年5月1日出生于完县黄岩村的农民家庭。 1925年考入保定第二师范。受进步思想的影响,他1930年参加了党的外围组织——反帝大同盟,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至解放战争时期,他在晋察冀革命根据地工作,历任中共完县县委书记,平西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在中共中央华北局、华北行政委员会、中央组织部和交通工作部任职。 1961年2月,高鹏先同志任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后任校党委第一副书记,代理党委书记。他通过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实现了学校工作规范化管理;经国务院批准,北京农业大学试办研究院,1958年至1965年间培养了265名研究生;在河北省涿县建立了拥有25,000亩土地的教学实验农场;提出了全日制和“半农半读”双轨制的办学道路,得到了党中央的充分肯定。这些成就的取得,凝聚着高鹏先同志的汗水和心血。 “文化大革命”期间,北京农业大学遭到破坏,几经搬迁,再加上天灾人祸,使学校濒于停办。1973年4月,高鹏先同志临危受命,担任了农大党的核心小组组长。他以学校党政一把手的身份主持工作,他团结学校党的核心小组一班人,紧紧依靠全校教职工,硬是走出了一条符合实际的办学路子。学校派出了“教学小分队”,深入农村办学;建立了曲周、晋县和围场等多个教学科研基点,涌现出一批模范先进典型;校内招收培养了两届工农兵学员;1977年,紧跟全国形势的发展,适时恢复了高考招生。高鹏先同志在同“四人帮”的斗争中为恢复和保全北京农大做出了重要贡献。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努力学习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带领全校开展了拨乱反正的工作,为北京农大的后来发展奠定了基础。 高鹏先同志对己对人实事求是,是非分明。他能多方听取意见,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对下属既严格要求又关心爱护;他刚直不阿,对邪恶势力从不屈服。他关心群众胜过关心自己,在群众有困难的时候,他总会热情帮助。他严于律己,身体力行。年近古稀时他深入农村办学,生活条件很差,腿脚肿得鞋子也穿不进去,但他始终坚持和大家一起到食堂去排队买饭。他身居高位不特殊,手中有权不滥用。他说“职位不能给人以智慧”,要永葆平常百姓心。他不喜欢人们叫他“高校长”、“高书记”,他说,你们就叫我“老高”。 高鹏先同志是第五、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农大顾问。1989年被中共北京市委授予“从事党务工作三十年以上,为党的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荣誉证书。1992年离休,2000年9月经中央批准享受部长级待遇。 高鹏先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奋斗的一生,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共产主义信念坚定,对党、对人民忠心耿耿。他努力学习,具有很强的政治鉴别力,在大是大非面前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他工作刻苦努力,讲党性、顾大局,认真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他坚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公道正派,光明磊落,密切联系群众,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他艰苦朴素,廉洁奉公,始终保持共产党员本色。他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赢得了群众拥护和爱戴。


分享按钮>>五台县《师氏宗谱》简介
>>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