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籍不但是一位贤相,还是一个像包公那样的诤臣,一位老成谋国的忠臣。明道二年(1033),已垂帘听政长达十一年的章献刘太后驾崩。此时仁宗皇帝已然二十三岁,完全具备亲政的能力。然而,刘太后却留下遗诰,命章惠太后,即仁宗皇帝的保姆皇太妃杨氏继续垂帘听政。当时,身为殿中侍御史的庞籍以大无畏的精神,大胆上书陈言,说仁宗有能力亲政,倘若再一次垂帘,将会使龙颜尽失,“请下阁门,取垂帘仪制尽燔之”。最终,在庞籍和一批大臣的力谏下,仁宗得以顺利亲政。嘉佑二年(1057),仁宗生病,迟迟未愈,大有日薄西山之势。但是,仁宗一直没有养成的儿子,一旦病逝,皇位由谁来继承,将是个大问题。这时庞籍已在地方任官,但仍然挺身而出,上书仁宗,要尽快从宗室中选拔贤能者作为继承人,以安定天下人心。仁宗看了他的上书,很是感动,不久即选宗室濮安王赵允让之子赵曙为皇子,作为接班人。这就是后来的宋英宗。
宋人多以文章见长,而武略不足。难能可贵的是,庞籍不但精通文辞,在武略方面也颇有建树。他在担任陕西军政长官期间,修筑堡寨,招募百姓,修武练兵,发展生产,屡次击败西夏的内侵,逐渐收复了一些为西夏侵占的土地。在陕西的七八年间,由于庞籍经营有方,西夏无机可乘。连一代雄主元昊都很无奈,最后只好同宋朝通好,我西北边疆,得以安宁。 虽然,庞籍是一位在中央和地方都很有政绩的大臣,也很受皇帝信赖,但他却不贪恋权势。在他七十多岁的时候,仁宗仍然想用他为尚书左丞,但是庞籍坚持不就,屡次上表求退。仁宗无法,只好恩准。有人问他为什么不趁现在身体康宁去当天子近臣呢。他回答说:“如果等到筋力衰退,皇上厌弃,然后再退,那不是不得已而退吗?”
1063年,北宋最好的皇帝宋仁宗死了,庞籍也死了,朝廷赐予庞籍的谥号为“庄敏”,这是历代封建朝廷赐给贤臣的谥号。而庞籍的得意门生司马光在为他写的墓志铭中说:“敏而好谋,果而不惑”,这八个字则是庞籍一生功业的绝好写照。 是的,这就是历史上真正的庞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