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阳新县伍氏宗祠与社戏(图片)

    中华伍氏网 2009年3月5日 万家姓


       

关于社戏,我第一次是在鲁迅的文章里看到,尽管课本上解释了社戏这个词条,但稍稍过段日子,对于社戏这是个什么概念,便早早忘到九霄云外去了。
当我在阳新听到当地农民说看社戏时,既陌生又新奇。那是今年八月下旬,我陪湖北日报报业集团工会邓主席一行,在国和大田村小学开展报业集团职工子女(在校小学生)与大田小学学生手牵手活动时的偶然所闻。
大田小学与伍氏宗祠仅一墙之隔,在活动的空隙,我陪报业集团的客人一道在宗祠参观了一番。
宗祠大门朝北,面向公路,正面墙体绘有化人物故事画,因图画模糊不清,一下子弄不清楚其中的故事,正门上方端写着伍氏宗祠四个大字,石门联雕有“渔、樵、耕、读”化合物画,表明古时“耕读为本”的家庭教育观念,门联之下是一对石狮子斜雕在大门左右两上角,各具形态。大门前的石门当,雕绘有花草卷云纹,极有动感。正门墙上方有一金属器物,代表姓族所崇尚的一种图腾。(阳新境内的陈姓祠堂,都树立一个繁体“义”字,用以表明陈姓为义门。)大门左右各有一小门,小门上方又建有装饰性门楼。大门平时不打开,我们从两个小侧门进出。从小门进入祠堂,直达第二重,第二重是一个露天场地,露天场地给紧靠正中大门的戏台留足了空间,戏台下方的石雕十分精美,尤为突出的是戏台正下方的卷龙图,云龙交织,龙卷云飞,祠堂第三重用木栅栏围着,平时不让闲人入内,它由四根大木柱支撑到顶,大厅顶上的澡井绘有五福(蝠)捧寿(寿桃)彩图,其色彩非常动人。这大厅的过梁上悬挂有阳新名人陈光亨题写的匾额“世德发祥”,及今人题写的“功著千秋”的牌匾,这第一块牌匾颂的是伍氏的祖德,第二块牌匾颂的是当代军事家伍修权,据伍氏宗谱记载,伍修权的祖籍在伍家祠。祠堂的后两重是族人祭祀祖先的地方。在摆放伍氏祖宗牌位的两侧墙面,悬挂有三个人物画像,其一为伍子胥像,一为蔡夫人像,一为彭夫人像。当我问及伍子胥是否这里的落业祖,当地伍姓一长者说,没有资料记载。但伍子胥曾到过这里,并在附近军林村,安营扎寨驻过兵。“那为什么悬挂两个夫人的图像?古时候只讲正室,偏室。”长者告诉我,那蔡夫人是伍子胥逃难的路途中,娶的夫人,因当时要逃离楚国,千里辗转,隐姓埋名,过了韶关。就在伍子胥愁眉不展,须发渐白之时,蔡夫人对伍子胥寻根问底,伍子胥没有办法,将自己的身世和盘托出,告诉了蔡氏,并再三叮咛蔡氏千万别张扬出去。蔡氏为了表明自己的忠贞,让伍子胥放心,自己毅然投井自杀。此后,伍子胥将蔡氏视同正室,并于每年蔡氏的忌日隆重纪念。后来伍子胥率吴国军队攻打楚国,途经这里,驻军军林,并留下儿孙在这里了。伍氏子孙从此以后每年春、秋两次唱大戏。“既是春秋两季唱大戏,那不是纪念一个人的问题了。”我听后插话。那长者道,“唱大戏不是纪念蔡夫人,是社戏。”“社戏?”“对,是每年春分和秋分两季,春分播种,祈求五谷丰登。秋分秋收,庆祝五谷丰收。”“今年还唱不?”我迫不及待地问。“唱。年年都要唱的,是我们伍姓各庄捐资请外地戏班来唱。”“到时候通知我行不?”我真想来看一看这社戏是一个怎样的唱法。“可以的。”长者答应得十分干脆。
今年的秋分,我因故没有去看社戏。当我前几天再云伍氏宗祠时,果然戏台周围的柱子、门联都贴满了红纸对联,我心中虽然惘然若失,但也非常庆幸,——一种延续千年的古风在这里依然保存并流传,尽管其原始意义已经让年轻人模糊不清了,但它可以给民俗专家提供一份挖掘民间文化的资料或是一根线索。


分享按钮>>苏州端午节缘何祭祀伍子胥
>>伍子胥--春秋楚国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谋略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