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氏汝南郡敦本堂六修家谱实录

    中华齐氏网 2012年7月26日 万家姓


余幼时,祖父、父母及兄长常谈及家族之事。清末,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吾族亦为低谷之时,人丁不旺,家境贫寒。祖父际伦公年方八岁时同其弟际信公,随曾祖父兄弟二人逃荒至江南泾县宴公镇深山中,居二十四载。祖父在经县生子二,然不幸前祖母早逝。民国年间,祖父只身回望江老家,祖母与其结为夫妻,以传香火,生子三。祖父弟际信公则扎根于江南,生子三。祖父与其弟二房递至今共八十余口。

然清末之前之家族史,吾则知之甚少。虽有家谱,但吾辈之上,几无读书之人;又家谱乃古文书之,繁体字印刷,无标点,读之甚难。虽如此,但对家族都无不深爱之。世代贫寒,而为人无不忠孝。家谱之事,亦不敢怠慢。六十年前,全家真乃食不果腹,祖父毅然节衣缩食,以修家谱。吾父立志为子女读书,以图家势之振。时至今,家运渐佳,家父常念家谱之事。近年,其他姓氏陆续修普,父亲尤为心急。

去年清明,吾股一行十余人驱车前往黑嘴祭祖。席间,黑嘴齐涛兄谈及续修家乘之事,正合吾股之愿。今岁正月,黑嘴、怀宁沙潭以及吾股代表齐聚黑嘴,共议修普。各股有志之辈,出资出力,各项事宜有序进展。

也就是在此过程中,我通过家谱记载,对家族之历史有了进一步了解。原来始祖宗贤公于大宋自浙江绍兴迁至皖,其后裔大多在皖安庆之桐城、怀宁、望江、潜山、太湖、宿松繁衍,生生不息。而其间迁往全国各地者,难以数计。至四世,有道魁公,仕至御史;至十世,有泰公,官为大司马。泰公,清廉忠孝之典范。而黑嘴、沙潭、苏家嘴与青丰圩四支皆为泰公四子之后,靖难之役避难于故里,至今已六百余载。六百年来,四支有起有落,外迁者、失纪者众多。所幸者,家谱有载:明末清初,必芳公,字蕙芝,自黑嘴迁潜山九都。居二世,其孙荣遂公、荣暹公偕荣廷公复自九都迁陕西商南县黑漆河。嘉庆十一岁同修家谱。另外,近百年来,黑嘴近迁本县金堤、中洲、东至县者,青丰圩迁江南泾县者,往来甚密。

为修家谱,今春,黑嘴秀先叔父与胜良兄前往金堤中洲与东至,吾伯父方宝与叔父秀先前往江南泾县,收族、筹资,皆顺利。而远迁陕西商南之裔,二百年前曾共修家谱,但此后因“去此千余里,道途多梗,楮墨不通,”至今再未同修。先辈有遗愿“驾轻车走商南,取其世系而增入之,以成一门完帙。”商南齐氏后裔今安在?人丁可兴旺?愿同修家谱否?齐涛兄通过互联网查找到黑漆河茶厂电话,几番周折,拨通了传来兄的电话。传来兄对此十分热情,希望吾等前往。

七月初,吾与齐涛兄携家谱欣然前往黑漆河。传来兄邀其众兄弟在富水镇盛情接待了吾等,吾等激动万分。走近黑漆河,青山葱郁,山间屋舍错落有致,老少怡然自得,似一派世外桃源景象。而齐氏屋场就座落于此山间,名曰“齐家瓦屋”,何以得名?曰:乾隆嘉庆年间,有大股移民迁至商南,拓荒初期,多住茅草房,而独齐氏之后居瓦屋,故而得名。屋场背倚大山,三面环水,水边有耕地,真乃风水宝地。屋场内有祠堂,三重,建于二百年前,至今仍岿然而立。

示家谱,两谱内容完全相同!黑漆河谱乃嘉庆十一年所修之老谱,至今未重修。望江谱为民国年间续修之谱,后面新增了内容。毫无疑问,齐家瓦屋即必芳公迁商南之后!黑漆河股当即决定同修。至此,先辈遗愿终以圆。国庆期间,传来兄、传福兄偕方明叔来望江修家谱,一家人畅叙亲情。

此次续修谱牒,亦非十全十美。谱载:“道桢公、道海公俱迁桐城”, “道因公迁河南”,“道山公居皖大丰乡”, “又传自大丰乡迁集贤关、焦吏港”,“金公海公晋公三人迁潜山梅林”,“交公迁宿松”,尚桥公“远游”,荣宪公“居江南省城”,必仲公“远迁”。诸公皆宗贤公之后,今详居何处?无以详考。唯知大丰乡,即今之怀宁凉亭乡马甲岭。道山公后代大多居于此,人丁兴旺,人口逾一千。然其已于二〇〇五年续修家谱,且与吾股派行相异,实难同修。而据马甲岭齐家祠齐汉彪老人所言,东至胜利乡有齐姓,由望江迁入。然亦无考证。唯“存其所必当存,而缺其所必当缺,盖言慎也。”

 

注:黑嘴,位于今望江高士镇焦赛村;沙潭,位于今怀宁石牌镇同发村;苏家嘴,位于今高士镇七岭村;青丰圩,位于高士镇新坝村
 


分享按钮>>齐氏汝南郡敦本堂与滋本堂字辈
>>《宋史》上的齐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