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氏名人楷模】文蔚先生传

    中华鲍氏网 2024年6月21日 鲍晓娜


《文蔚先生傳》

  先生諱文蔚,字盤昌,號伯璵。清光緒二十八年壬寅七月(公元一九○二年八月),生於江蘇省宜興縣丁山鎮白宕里,為光溪鮑氏之二十三世裔孫。四歲入塾讀書,天資聰穎,有神童之譽。十三歲以優異成績考入江浙地區享有盛名之常州中學就讀。與宜興同里及本家中諸才俊,如鮑冠英、邵鶴亭、方鶴年等為同窗,稱一時之盛。

  一九一九年,震動世界之“五四”愛國運動爆發。次年,先生與好友宜興陳雪屏氏,同入北京大學預科。先生入文學院西洋文學系,師從胡適、魯迅、周作人、沈尹默等新文化運動諸大師。從此,追求科學與民主,熱烈的愛國情懷,以及嚮往光明的美好願望和精益求精的治學精神,都根植于先生年輕的心靈中。一九二八年,從北京大學畢業後,又赴法國格勒諾布爾大學深造。專攻法國古典文學,成為精通法、英等國語言文字,對法國和歐洲文學史有相當造詣的青年學者。

在“五四”運動時期,先生即與宜興同鄉,陸平潘漢年相識,對“五四”愛國精神的共同信仰,使他們成為摯友,影響了先生的一生。

  一九三二年春,先生從法國學成回國。因大革命的失敗,中國共產黨被迫轉入地下,白色恐怖正烈。其時已成為中共隱蔽戰線重要領導人之一的潘漢年,按照陳雲同志的指示,經周恩來同志批准,秘密邀約先生至上海,為反對國民黨的白色恐怖,保護黨中央機關的安全,剪除叛徒,而加入中央特科。用潘漢年的話來說,是“跟我們一起幹革命吧”。先生義無反顧,欣然從命,隸屬於特科之情報科,利用其特殊的社會地位,潛入國民黨淞滬警備司令部,以外文秘書身份為掩護,從事黨的地下情報工作,直到一九三四年秋,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開始長征,黨中央撤出上海為止。

  在複雜危險的地下鬥爭環境中,先生以對黨的情報事業的忠誠,不畏艱險,充分發揮聰明才智,為紅軍提供軍用地圖,獲取密電碼(全憑記憶,分次送出,達二、三十次之多),參與鋤奸,營救被捕同志(廖承志)等,尤其是對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向忠發被捕叛變一案的調查。為獲得向在獄中的口供,在各方面互相配合的共同行動中,先生發揮了重要作用(詳見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陳雲傳》,2015年版)。

  在先生革命熱情的感召下,家中兄弟們也深受影響。五弟文傑,也參加了特科工作,負責聯絡和交通,轉運藥品等。

  由於先生青年時代參加過黨領導的革命工作,決定了他終身堅定擁護中國共產黨的政治方向。在戰爭年代中,雖身處國統區,卻能自發尋找機會,為黨工作。一九四八年底,平津戰役期間,先生在天津北洋大學任總務長。為聲援人民解放軍攻克天津,先後兩次發動天津各高校教師,聯名發表《致陳長捷公開信》,要求其率部退出天津市區(見天津《益世報》一九四八年十二月二十八日頭版),影響很大,受到地下黨組織肯定。與此同時,國民黨政府逃台之前,身為高官的陳雪屏,曾出面邀約先生往臺灣教書,遭到堅決拒絕。

  由於先生在革命戰爭年代的進步表現,建國後得到了黨和人民很大信任和禮遇。一九五四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期間,經解放軍外語大學推薦,先生當選為北京市海淀區人民代表。可惜,先生的清白人生,竟因一九五七年夏,參加由解放軍總政治部召開的,甘泗淇上將主持的鳴放會。出於對黨號召的“大鳴大放”精神的衷心感戴,知無不言,肝膽相照,坦率提出“黨要儘快從外行成為內行”,“學習蘇聯不能只認牌子不認貨”等現在看來是正確的意見,而被錯劃為“右派分子”,直至一九七八年,才獲徹底改正。從此,先生不得不渡過了黯淡的晚年,每以手談自娛。他終身酷愛棋藝,是一位圍棋業餘高段。

  文蔚先生一生,讀書用力很勤,西學與國學均功底深厚。求學時代,在北京大學“海納百川”的環境中十分活躍。甚至常以“甘人”為筆名,發文與文學院長胡適先生論辯,引以為自豪。養成了先生思想豪放,敢於獨樹一幟,而又嚴謹求真的品格。在學期間,即與語絲社、北新書局等新潮媒體,關係密切,屢有譯作問世。如《法國名家小說傑作集》等。潘漢年日後能成為民間文學作家,並與魯迅、周作人等大師相識,實有先生之助力。

  一九三五年,先生離開上海,北上北平,開始了他長達半個多世紀的學者生涯。曾任教於中法大學,並兼任上海商務印書館編譯,又參加了中法漢學研究所,成為法國著名漢學家愛德華·鐸爾孟先生的學生和助手。先生潛心讀書,從事艱深的學術研究和翻譯實踐,又參與創辦了以研究中法翻譯技巧為宗旨的雜誌——《法文研究》。先生此時學問精進,漸成一家。尤其是中譯法能力的訓練達於頂峰。曾將《紅樓夢》第五十七回《慧紫鵑情詞試莽玉,慈姨媽愛語慰癡顰》譯成法語。如今法語翻譯界也認為,先生是我國最早探討將《紅樓夢》譯成法語的學者之一。

  上世紀三十年代,郭沫若曾著有兩篇先秦哲學史論文,在他的古史研究中,有着重要地位,即《先秦天道觀的進展》及《周易的構成時代》。應中法文化交換出版工作委員會之托,將此兩文由先生譯成法語!先生遍讀先秦諸子的有關作品,及《商書》等古文獻,出色完成任務。該兩文的法譯本,均由商務印書館出版。郭老讀後,極為讚賞。《先秦天道觀的進展》一文譯本,現藏美國南加州大學圖書館,為稀世之珍藏本。我國當代著名翻譯家許淵沖先生曾評價說,在法語翻譯界諸前輩中,既能法譯中,又能中譯法者,寥寥可數;先生為其中翹楚!

  先生有多種譯作傳世,以法語為主。如《巨人傳》、《雨果夫人見證錄》、《浪子回頭》、《巴爾劄克論》等。其中尤以十六世紀歐洲文藝復興運動中。法國作家弗朗索瓦·拉伯雷的不朽名著《卡岡都亞與龐大固埃》的中譯本《巨人傳》為最成功之作。使先生在我國法語翻譯界享有盛名。

  弗朗索瓦·拉伯雷,是法國十六世紀文藝復興運動中的偉大作家,人文主義大師。其作品與但丁的《神曲》、薄伽丘的《十日談》齊名,表達了對中世紀黑暗的衝擊與批判。荒誕離奇,驚世駭俗。一九五三年,我國文化部發動了“紀念世界文化名人活動”,準備介紹拉伯雷的作品。當人民文學出版社遴選譯者時,特約了學貫中西的文蔚先生,是獨具慧眼的。

  弗朗索瓦·拉伯雷的作品,用古法語寫成,很難讀懂。先生運用平生所學,中西合璧,採用我國明清話本小說的語言,凡《水滸傳》的粗獷,《三國演義》的謀略,《西遊記》的荒誕,《紅樓夢》的細膩,甚至《離騷》的節奏,都躍然紙上,傳神地再現了拉伯雷钜制的神韻,堪稱中法兩個古老民族語言文化契合的典範之一。當年《巨人傳》鮑譯本第一卷甫一問世,即在廣大讀者及文化界引起轟動,人們為先生精彩的譯筆所傾倒,歎為觀止!

  翻譯《巨人傳》的成功,是先生學術事業的巔峰,但也是他坎坷人生中最大的坎坷。《巨人傳》全書共分五卷,先生所譯正式出版的只有兩卷,其餘各卷譯稿,經多年耕耘,至文革前夕,已臻完成,不幸在風暴中,因“反動學術權威”、“右派分子”等罪名,其珍貴手稿均被“造反派”學生有意抄沒,至今下落不明!

  文革之後,科學的春天來臨。各方面都希望先生能再奮餘年,最後完成此作,留給後人。奈何年屆耄耋,已心有餘而力不足。遍尋助手和後繼之人而不可得,使《巨人傳》中文版鮑譯本終成絕唱!翻譯界認為,這是難以彌補的損失!

  差可告慰先生的是,人民文學出版社自一九五六年出版《巨人傳》鮑譯本之第一卷第一版後,至二○二○年的六十餘年中,共再版約十次。鮑譯本雖只有兩卷,並非全豹,卻是拉伯雷作品的精華所在,可以獨立成篇。通過先生的譯筆,最終成為我國法語翻譯界的經典之作,將世代相傳!

  先生于一九九一年四月病逝於北京,終年八十九歲。為中國民主同盟盟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曾先後執教於北京大學、中法大學、東北大學、北洋大學、山東大學、解放軍外語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等院校。歷任講師、教授、教研室主任、系主任、總務長等職。一九五六年,高教部評為法語二級教授,一九五四年曾當選為北京市海淀區人民代表。

  先生夫人梁芷芬女士,廣東順德人。生於清光緒二十九年(一九○三年),上海光華女子大學肄業。一生相夫教子,風雨共渡。逝於一九八八年,終年八十五歲。

  子,鮑勁源,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飛機系畢業,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

  女,鮑曉娜,天津南開大學歷史系畢業,原任《光明日報》出版社社長。

                                公元二O二一年冬月穀旦

                          光溪鮑氏第二十四世裔孫 曉娜  拜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