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氏文化古迹】品读爱荆庄
- 中华鲍氏网 2024年4月20日 鲍爱明
品读爱荆庄
文〡鲍爱明
戴云山脉以东,三洋盆地,赤尾洋溪畔,爱荆庄隐在云雾中,若隐若现。背后青山环抱,面前稻田广阔,如无边的蓝海,它像一艘巨轮停泊在港湾。起雾的清晨,我再次探访爱荆庄,感受它深邃的建筑文化和设计思想。
1832年,鲍美祚目睹周围人家被土匪烧杀抢掠,决定建造一座保家护族的寨堡。于是占地5200平方米的爱荆庄诞生了。爱荆庄雄踞于向阳坡地上,顺着地势布局,建筑由南向北逐级升起,像从地里长出来一样。有别于土楼的圆形向上,爱荆庄贴地竖向生长,尽显“天人合一”的意味。
摄影∣胡伟生
它,寨墙高耸,小窗散置,铳楼对角守望。整组建筑,屋面坡度平缓,悬山屋檐出挑深远;屋脊富有弹性,正脊处施“龙舌燕尾翅”,防火墙上布“鱼鳞挂瓦”,将天际线装饰得丰富且生动,闽派建筑风格浓重。
迎面而来的是爱荆庄的铳楼。它高耸入云,顶着硕大的重檐屋顶,巨人般地耸立在你面前,极具震慑力。
摄影∣鲍爱明
铳楼造型独特,是不规则五边形,橄榄状,重檐攒尖屋顶。铳楼上部为白色粉墙,下部为黄色毛石,墙体收分较大,极显稳固;墙体的斗形窗形状各异,大小不一,从低到高逐渐增大,显然从防御角度考虑。就地取材的毛石、黄土、杉木,经工匠的巧手和建造者的智慧,共同建造了这不可复制的铳楼。不管是它的造型、屋面,还是色彩对比,都极具浓重的艺术气息、深邃的设计思想和不拘成规的创造性,形成和谐而强烈的感染力。
铳楼更是符合林徽因说的“好建筑”的标准,“一种好建筑必含有以下三要点:实用、坚固、美观”(林徽因《中国建筑之特征》)。今天的铳楼,实用功能已经消失,但它的美术价值将永远保留着,如“北京的坛、庙、宫、殿,是会永远继续着享受荣誉的,虽然它们本来实际的功用已经完全失掉。”(林徽因《中国建筑之特征》)铳楼已经被有识之士复制到某些博物馆的门面上。无数次被复制,却无法被超越!
摄影∣鲍爱明
沿着毛石台阶拾级而上,你会被大门口的折尺形毛石残墙所吸引。残墙和寨墙围合,形成一个平面呈长方形、东边留一个豁口的简易却不简单的设施。这个设施相当于冷兵器时代的防御设施——瓮城。大门上方的悬空防匪门正对着瓮城,有着“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威力,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据说,后来美祚嫲因为一个梦而携众媳妇推倒围墙。梦中有位神仙指点说,“围墙挡了风水,故而子孙不旺”。按神谕推倒围墙后,子孙繁衍至百人。传说不知是否属实,但“梦摧瓮城”已是事实。
摄影∣胡伟生
进了大门,就到一进院落,可见北侧高高的礼仪堂台明和宽宽的廊道。廊道两端均设拱券形防火门,用于防火、防盗和通风。一二层明间设敞开式门厅,门厅两边各设两个房间,东西向布置两个厢房(当地称书院),都是穿斗式结构悬山顶,岀檐深远,前檐柱上岀三跳斗拱。雀替、门窗都有镂雕图案,栩栩如生。雨埂墙上还施以灰雕彩塑,因年代久远,彩绘已模糊不清,只留下两张半月桌遥遥相望。据庄里人说,半月桌,可以代替主人下“逐客令”。两张半月桌合起来,代表男、女主人都在家,暗示:男性客人可以留在庄内过夜;若分开,表示男主不在家,男客不能留宿。没想到,古人下“逐客令”竟是如此含蓄。可是礼仪堂上明明就有两张半月桌。为什么还要在雨埂墙上再塑两张呢?是喜好?是提醒?庄寨建筑文化博大精深,小细节蕴含着大道理。
摄影∣林美珠
一进院落,还是一个“瓮城”。礼仪堂、廊道都设置了可关锁的门扇。当所有门窗紧闭,不管你在哪个角落,二楼门厅和任何一扇门窗飞岀的冷箭都会射中你。你无处可躲,只能成为箭靶。这就是隐性“瓮城”蕴含的威力。爱荆庄防御系统设计的巧妙在于隐性防御设施建得相当到位,几乎处处设防,重重防御。
鲍爱明勾勒
值得一提的是,二楼敞开式门厅用处可大着呢。战时,相当于“箭楼”,在此居高临下地射击;和平时,又是戏班子的后台,伬班在这里大显身手的舞台。试想一下,天井处,小生“依依呀呀”;门厅处,伬班“咚咚锵锵”。真是美妙无比!现在考虑到游客的安全,我们遵循世界遗产修复的“可识别性原则”,装上了与古厝和谐一致的木栏杆,“可识别”仅体现在它的位置上。
摄影∣胡伟生
一进院落虽房檐低小但布局严谨有序,装饰装修也很细致。天井、台明、踏跺也都是用青条石铺砌。
踏上七级如意踏跺,跨过高门槛,就到了第二进院落。二进院落明显比一进院落更大,房间进深更深。“四水归堂”的天井更宽大,采光更好。
近年铺就的三合土地面平整光洁。可惜,束腰石地栿的空气流通口已埋入土里。要想使文物保持恒久的价值,守护者的匠心很重要,除了考虑全局,更要考虑细节的处理。
摄影∣胡伟生
第二进院落由正座、厢房、礼仪堂围合而成,以大厅的“分金石”为中轴线严格对称。正座面阔 5 间,进深 9 柱。梁架结构为穿斗抬梁混合结构,屋面悬山顶,部分硬山顶。明间、次间设主、辅灯梁,柱间梁枋上施一斗三升辅间补作,中柱前安放红色主灯梁。太师壁(中屏)置于两根方柱间,柱下安束腰石柱础,防腐、防白蚁。
柱础形状甚是特别,前面一半是方的,后面一半是圆的。一说,这是根据古代“天圆地方”的说法而打磨的;另一说,则是寓意做人要“外圆内方”。其中一个柱础上面阳刻着松和鹤,寓意:松鹤延年。
同样,木雕窗花也蕴含着深意,有雕着“梅兰竹菊”四君子,雅而不俗,彰显房主的生活喜好和人生追求。太师壁上鎏金雕刻金光闪闪,檐柱上巨大的镂雕雀替表明:这里装修规格更高,雕工更加精致。
一向“朴诚勤谨”的美祚公,对祖先极尽尊崇。公嫲龛置于中屏门后的内隔层中,两侧生、死门上雕有缠枝牡丹与寿纹无事牌挂落。后轩也是一个可关闭的独立空间。这在永泰庄寨中是不多见的。“以己推人”,体察祖先的灵魂需要一个宁静安居的空间。显然,正厅才是庄寨的核心。厅堂是祭祀祖先、举办婚丧嫁娶之地,与之相对的礼仪堂也承担同样的功能。
这里的石材也极其考究。台明、束腰石地栿和5级垂带踏跺全部用青条石。天井用青条石细面密封铺砌。西南角还设置一个铜钱形进水孔。两百年来,天井地坪没有任何沉降。不管多大暴雨,上、下天井最高积水位总是9厘米,如此高精准的设计是如何做到的?这亟待有关专家去破解。
此时,雨下得正紧,雨幕随着“四水归堂”的天井瓦垄流下来,唱着“嘀嘀嗒,嘀嘀嗒”的歌谣。小时候最喜欢雨天,一下雨,我和小姑们就开始折纸船,然后用小棍子当船桨。小纸船在“大海”上飘啊飘啊,飘去了远方。远方在哪里呢?在葫芦瓶进水口处。这时,地下水道的那只小乌龟也爬岀来。它一看见小船,就想爬上去。它的前爪刚碰到船,船就翻了。它又爬上,船又翻了。几次三番,锲而不舍。我们哈哈大笑:“小傻瓜,小纸船如何能载得动你这肥肥的身躯呀。”雨停了,小乌龟又回到地下水道去当它的“清道夫”。地下水道200年不冲不瘀,是不是跟小乌龟辛勤除瘀有关呢?
天际处,防火墙蜿蜒起伏,如两条巨龙在天上巡察火情。龙舌燕尾翅吐着大舌头,为之唏嘘赞叹!它们不仅丰富了天际线,还使端正古朴的院落生趣盎然。
现在,除了正厅外,其他房间都做展览馆使用,在这里可以了解清代学子的学习素材。东边次间(东官房)是美祚嫲起居室,藉此可以想象明清女性生活起居的样子。
参观完美祚嫲起居室后,往东转,进入她的百人大厨房,老虎灶、饭甑等厨具一应俱全。我仿佛又看见美祚嫲给新媳妇传授厨艺和把一箩鸡肉顶在头上让人盲夹的场景。这百人大厨房,人看到的是大家庭家长的智慧和家人的和睦,而我想到的却是厨房设在防火墙外是多么合理啊。厨房是最易起火的地方,放在墙外就消除了火灾烧毁主体建筑的隐患。
厨房的东侧是过雨亭。过雨亭建在大通沟上,像干栏式建筑,四脚接地。它连接扶楼和扶厝,承担着交通和遮雨双重功能。每当暴雨来袭,大通沟如小溪般汩汩流淌。过雨亭就像一艘飘浮在溪面的船,有人形象地称它为“船屋”。“船屋”的设计除了考虑排水的因素,还为中规中矩、沉稳厚重的庄寨设置了灵活多变的空间格局,以及由此营造出水乡般飘荡的动感。
摄影∣鲍爱明
过雨亭,东西各三组,二层,面阔 2 间, 进深 2 柱,穿斗式结构悬山顶。双面开门窗。冬季关窗,温暖如春;夏季开窗,清风徐来,凉快极了。
而两个廊道的交汇处,风力更大,被寨里人称为“风仙洞”(风仙,一种依靠风力分离谷物杂草的农具)。“风仙洞”比小黄楼的“雪洞”不知要凉快多少倍。在通风系统的设计中,爱荆庄远远先进于空间受限的坊巷建筑三坊七巷。想必躲在雪洞里的坊巷豪绅对爱荆庄的风仙洞一定是羡慕不已。
建造者的巧思妙想,减少了多少的碳排放。按现代碳排放理念,通风系统“四横三竖两条穿心衕”的设置,使爱荆庄建筑达到了“零碳”排放的标准。所谓“四横三竖”,是指四条横向和三条竖向的通风廊道;“两条穿心衕”,指第二进院落中分别穿过正厅和礼仪堂中间房间的两条横向通风廊道。
排水系统的设计也非常科学。你看,刚才暴雨,洋沟水流潺潺,现在却不见一滴水。“这个洋沟已经可以和长安城的排水沟相比了”,申亚专家吴庆洲教授对爱荆庄排水系统的设计也是赞赏有加。他把他的赞赏传递给了亚太奖评委。因此,爱荆庄就赢得了亚太奖评语:保护了象征场地的水系。
继续前行,就可看到供一百多人饮用和洗刷的水井。井水来自深层地下水,泉水源源不断,而且多年保持同一水位。
摄影∣伊灵
沿着扶楼往北走,过后厅美人靠。在美人靠稍做休息,随便再摆拍几张美人图,不亦快哉!然后静静感受一下两百年前爱荆庄美人们在此绣花、盘诗、颂经和赏花的场景。此情此景,俨然是乡村巷陌遗世独立的“大观园”。在儒家严苛的规矩下,美祚公为不能岀入厅堂的女性构建了一个逍遥逸趣的后花园——简洁安逸的美人靠和馥郁芳香的百草园。他为爱荆庄女性营造了一个精神花园,这个花园宛如暗夜的星空繁星闪烁,为孤寂的世界注入些许趣味。
建造者的智慧决定了建筑物的舒适度,建造者的精神高度则决定了庄园人性的温度。
循着花香,来到西边荒草地。这里原是手工作坊集中地,有榨油行、杵臼坊、砻谷坊、打铁坊、手工茶坊、竹蔑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爱荆庄延续了上百年。可惜,一场大火化为乌有。
摄影∣鲍爱明
依山势而建的爱荆庄,第三进院落(庄人称后楼)与第二进院落(正座)形成一个巨大的落差,后楼高高地盘踞于狮子山的山坡上。看着那又高又陡的几十级台阶,同行的友人说逛累了,我以百花百草诱之。可不是,美祚嫲亲手栽种的茶树正吐着新芽,清香扑鼻。三级花台上,百草繁茂。方寸之地,也被规划得楚楚有致,使人有静中生趣之感。游客至此往往欣欣然,“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当气喘吁吁地爬上36级又高又陡的台阶时,顿觉豁然开朗。这里没有雕梁画栋,没有飞檐翘角。它让你感受到的是简约守拙、随意自然。13间房一字排开,明间(厅堂)设在庄寨中轴线上,采用穿斗粱架悬山顶。庄寨寨墙与厅堂后墙共用。墙体下部砌毛石,上部夯土,没有涂草土,极为素简。跑马廊从空中穿过,令人遐想连篇。墙体中间还开挖一个斗型观察窗,供采光、瞭望和防御,一举三得。
摄影∣胡伟生
堂前下埕就是户外庭院,可以与天地宇宙同频共振。比起天井院落中逼仄狭小的天空,这个天地可真大呀!远眺,可俯瞰整个三洋;近观,只见赤尾洋溪如玉带环腰,滋润着庄前这一片沃土。左边,鸡髻山矗立;右边,悬鼓山高耸;背后,狮子山蹲守。真是“背山面水,左青龙右白虎”的风水佳境。想当年美祚公看见万亩良田、千重稻浪,该是如何欢欣!
两边跑马廊上的悬山屋顶层层叠叠,呈阶梯状跌落,好似钢琴上的黑键,随时弹响,欢快的音符便从天际飘来。这就是传说中的“梨花伴月”。2015年,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首席专家鲍世行先生来到爱荆庄,看到那一组不断跌落的悬山屋顶,就想到了承德避暑山庄的梨花伴月。而我却依稀记得,当墙外数株梨花如白雪般绽放,后楼便融在“梨花院落溶溶月”的意境中。这真是素简中的大美!
摄影∣伊灵
上东边二层走廊,往东北走,这里又隐藏着一座重檐铳楼——东北铳楼。东北铳楼,二层,每层四个方向分别设置了四个斗形射击窗,射击窗里大外小,适合射击和防守。东北铳楼和西南铳楼分别控制庄寨的两个面,达到无死角监控整个寨的目的。因此爱荆庄从来没有遭受过匪徒的袭击。加上逃生通道的设计,爱荆庄的防御已经达到准军事级。
我最喜欢一个人静静地逛跑马廊,细细地感受这独树一帜的设计。
爱荆庄跑马廊长280米,绕寨墙一周,是连接铳楼和扶楼的防御要道和交通廊道。跑马廊曲折、幽长。如计成在《园冶》中所言:“廊者,宜曲宜长则胜。”跑马廊或直或曲,或平或坡,或宽或窄,或明或暗。空间变幻多端,明暗处理得当,营造一份神秘莫测的时代空间感和历史氛围感。
摄影∣胡伟生、鲍爱明
廊道上有形状多样的几何形窗户,它们不仅仅是作为防御元素而存在,还是为“漏窗造景”而设计。漏窗造景,移步换景。有了这些造形奇特的窗子,跑马廊就是一副长长的卷轴画。卷轴画分内、外两卷。
我们先去“外卷”瞧瞧。你看:“画”的北部,“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越”;“画”的东南角,“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画”中央,辛勤的农民正在绿油油的稻田里拔草,一群耕牛正走向牛抆池。
为什么叫“牛抆池”呢?
牛抆池,就是爱荆庄人为耕牛挖的洗澡池,供耕牛降温戏水用。爱荆庄人有“生命共同体”思想,不仅为耕牛建了“牛抆池”,还为猫、狗各自建了“猫窝”和“狗窦”。他们视耕牛为伙伴,对耕牛的观察细致入微,还因此衍生岀一种让人垂涎欲滴的当地特色美食“牛抆浆”。
摄影∣鲍爱明
我们再去“内卷”看看。从上往下看,在百草台,百草吐着芬芳,雀儿开着早会。而此时的书斋楼,一群男孩正在摇头晃脑地背颂诗歌。角落处,那个准备开溜的小小孩,被美祚公逮到了。美祚公的一个眼神就让他乖乖地回到座位上。
摄影∣伊灵
晚上,烛影闪闪的书斋楼又传来朗朗的读经声,“为女子,异男儿,要端庄,要整齐,治头髻,理裳衣……”,这是美祚嫲在教她收养的穷苦人家的女孩读《女三字经》。
往前,“画”中央,穿着黄大卦、戴着蓝帽子的道士正在大厅做道场。不知谁取经去了?继续往西走,你看,“画”的西南部,佝偻着身体,穿着蓝色大褂的美祚嫲正在饲养那只功勋卓著的母猪呢。
好一幅耕读传家图啊!
时移景异,“耕读图”时空纵横,故事历历。
美祚公夫妇非常重视儒学。建寨时,他们即在上风上水的东南向楼上建有5间书斋楼,还划出“公轮田”作为“延书课子”“励贤”之用。他们对子孙学习儒学和为人处事都有严格的要求。书斋楼备有戒尺和家法杖,用于惩罚“游手闲食人”“忤逆偷盗斗殴者”。美祚公常常教育子孙:“接物待人必尽礼意,与人则是非自别,有横逆不较也”。在他们的教导下,爱荆庄子孙人才辈出,闻名于三洋。先后有8位子孙“或名标国学、岁贡,或身入邑庠、武庠”(摘自《象山鲍氏族谱》)。爱荆庄伬唱文化也闻名遐迩。
美祚公深谙儒家思想。他要求子女做人要以“仁义礼智信”为准则,并用之命名五房(五个儿子),写入阄书。他还在阄书中写下“国课毋得挨打欠”,叮嘱子孙要及时缴税。他自己极度节俭,吃穿用度与长工无异,而对他人却非常慷慨。遇贫困的邻居借粮,他总是“大斗岀,小斗进”,助人于无痕。族谱曰:“公善为排解,乐于施济”“凡遇建庙修桥铺路等事,施无吝惜,其好善性成”。他一生都在践行《孟子》所说的为人之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象山鲍氏族谱》对美祚嫲也有记载:“吾祖妣,勉佐中馈,俭理内务,凡缝纫补缀,浣濯井莎,振作之劳,靡不勤修,以至家道日兴,一生得康泰之乐。”美祚嫲是三洋鲍氏六百余年来赢得族谱赞语的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女性。
摄影∣伊灵
漫步在这幽暗的、深遂的跑马廊,像穿越时光隧道一般,我还听见了来自遥远古战场的炮火声。跑马廊营造了两种氛围:军事防御氛围和生活居住氛围。两种氛围交汇融合,共同塑造了历史感极强的建筑艺术。不管是作为军事防御建筑还是居住建筑,爱荆庄的设计建造都突破了地域障碍和传统建筑文化束缚,彰显了建造者的智慧和远见卓识。
爱荆庄,真不愧是获得了亚太奖优秀奖的庄寨!
编辑:林丽霞
校对:林丽霞 罗晶
审核:郑林军
监制:朱德灿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