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氏文化古迹】。家教小语。

    中华鲍氏网 2023年1月9日 鲍碧香


家教小语

□ 鲍碧香

1、好家教,应讲家规。

家庭教育,是家规践行的过程。爱荆庄家族分户之前人口上百。管理这样一个庞大的家庭,主人鲍美祚夫妇立了许多不成文的家规,如,逢年过节吃鸡肉,为了避免鸡肉肥瘦好差之别而引发餐桌混乱,百来号人分桌坐好,“桌长”把装满鸡肉 的盘子顶在头上,每个人拿筷子盲夹,谁 也看不见盘子里的肉块,夹到哪块凭运气, 夹到不满意的人也没有理由埋怨,用餐就 能保持安静有序的局面;家中劳力如有身 体欠佳,无法同劳同工,美祚嬷允准他休 息,但不许四处闲玩,并私下交代,在家 休息至大家收工时,要扛上锄头、卷着裤 脚从田间走回来,以免影响大家的劳动热 情。

不成文的家规,保证了一个五代同堂的大家庭生产生活井然有序,并和谐共处几十年。同时也培育出爱荆庄“朴诚勤谨” 的家风,延续近 200 年至今。比如,十月 初一祭祖活动,是美祚公立下的规矩,每 年这天,爱荆庄人每户至少派出一人参加 祭祀活动。活动包括学习家规家训、祭拜 祖先、集体扫墓等等,然后共进午餐。2015 年,新增一条家规,每年正月初四,族长 召集年轻人座谈谋划爱荆庄未来。如今, 十月初一和正月初四成了族人每年例会。 通过举行活动,让爱荆庄精神根植于心, 融入血脉。

2、坑人的“好习惯”

家庭教育必须讲规矩。如何在讲规矩中掌握分寸?这是一个难题。

在一次家教座谈会上,家长们围绕“如何培养好习惯”展开讨论。有一位家 长求助说,儿子今年三年级,每晚为了洗 脚的事闹得很不开心。有一天,妈妈跟孩 子说,今晚不洗脚就不要睡觉。儿子就是 不洗。母子僵持。深夜 12 点了,孩子还 在卫生间站着。她渴望老师支招。

另一位妈妈说,平时也想训练孩子洗一些简单的衣物。好说歹说,两年了也没能让他洗过一双袜子。妈妈没有硬碰硬。后来有段时间寄在老师家,不用老师多说,孩子每晚主动洗了自己的短裤。

培养习惯,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难关。我的孩子小时候不爱刷牙。理由是,漱口同样也能清理口腔残留物。我假装他说的有道理。有一天,我看他的牙齿都有些黄了,就让他用指甲抠一抠门芽,再让他认真地“欣赏”那坨牙垢,他不寒而栗,脱 口而出:“好恶心。”自那以后,他没有 理由不刷了。偶尔他还想偷懒的时候,我 就拿我们共同见证的那坨牙垢取乐,鞭策 他。

让孩子养成好习惯,苦口婆心,斗智斗勇,是常见的事儿。但如果斗得双方都受伤,这样的讲规矩,就坑人了!

3、“捡到芝麻,丢了西瓜”

管教孩子,分寸掌握不好,不小心就得不偿失了。

孩子上小学时,我想到了以“制度管 人”。奖惩制度规定:随地吐痰或乱扔果 皮一次,罚跑楼梯 8 层 2 趟;缺交作业或 排路队违规 2 次,罚挑沙子半天。制度包 括了生活习惯的、作业的、课堂纪律的、 文明礼貌的。孩子说:“即使我严格遵守 了,也难以逃出那天罗地网的陷阱。”

制度管人有点效果,比如,改称“老太婆”为“老奶奶”,做作业不那么拖拉, 不随地吐痰,然而,母子每天都处在紧张 的状态,妈妈看住孩子是否犯规了,儿子 防着妈妈是否被发现了。两人就像拔河的 那根绳子的两端,使劲对拉。没有了放松 和快乐。孩子成长,最大的损失就是丢失 快乐(本来是快乐的),更遗憾的是,烙 上不快乐。

没了快乐,是眼前的损失。制度下还压着一股随时都要迸发的力量。什么时候迸发?青春期。因此,过于严厉的管教,眼前看似守规矩了,但必将带来更持久的反抗。

得不偿失的事,有时候会为了要把当天的作业写完,让孩子熬到晚上十一二点;为了提高分数,牺牲孩子假期玩和休息的时间;为了让孩子养成讲卫生的习惯,不洗脚不让上床睡觉,等等。

对孩子“滴水不漏”的管教,往往会 “捡到芝麻,丢了西瓜”。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