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苏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苏氏论坛 >> 新闻公告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开漳始祖—苏道 已阅:2785 / 回复:0(楼主)

开漳始祖—苏道

苏道是开漳始祖,苏姓入闽始祖。西汉时期,在今福建泉州至广东潮汕地区之间还分布着众多的闽越族后裔。唐高宗总章二年(公元669年),这些在当时被称为“蛮獠”的少数民族,发生“啸聚”叛乱。朝廷命左郎将陈政为岭南行军总管,从中原统军南下, 历经40年才将他们平定下去。这次平乱,先有陈政所率申、光、蔡三州府兵3600人,将校132名;后有陈元光随军眷属、后勤人员、商人、平民百姓,其人数超过两万人。这些人后来都定居下来,范围包括今福建漳州、泉州、龙岩、广东潮汕地区在内。

唐初中原移民入闽这一历史事件,均记载在《福建通志》、《广东通志》、《漳州府志》、《泉州府志》、《漳浦县志》、《云霄厅志》、《潮州府志》、《揭阳县志》等书。其影响之深、范围之广,远远大于第二次王潮入闽。这次移民有三大特点:一是唯一一次由朝廷组织进行的大规模移民;二是目标明确,直接到达泉潮地区平乱,并且明确到达目的地后就地安家,作长期扎根准备;三是时间长,陈氏家族连续治理150多年。由于数代人在这一地区开发建设,兴办学校,移风易俗,从而使该地区成为唐代安定繁荣的区域。同时,闽南作为中原民众南下的目的地,唐末王潮的再次入闽,也是以第一次入闽为基础的。第二次王潮入闽,其影响主要在闽东和闽北。史学界早有定论,闽南民系的形成,闽南方言之流布,均与唐初入闽这一事件紧密相关,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这次入闽,两批共有64个姓,连同随军眷属共有87个姓氏。我们苏姓也在其中。记载在《漳州府志兵纪》里,也是唯一一个姓苏的,就叫作苏道。他是陈政、陈元光132名将校当中的一员。苏道,入闽时为府兵队正。南宋绍兴二十年(1150年),授封昭德将军,附祀陈圣王庙(俗称漳州北庙)。这是见于史书苏姓入闽的第一次记载。

陈圣王庙,俗称漳州北庙,是祭祀陈政、陈元光及132名将校场所,亦是历代漳州府重要祭坛,享有官府祀典。可惜,在清同治三年(1864年)太平天国侍王李世贤部攻占漳州时,遭到严重损毁,事后官府虽略有修缮,但一直未能恢复原貌。民国时期作为糖市,牛墟,日渐荒废。解放初期,漳州浦头浸水埕石田堂苏龙宝和田中央崇德堂苏炎坤二位族老,将道公神像和神牌移奉至石田堂。2008年,漳州浦头浸水埕石田堂重新修建,使大宗祠堂焕然一新,并重塑开漳始祖道公神像,于大堂正中。

在漳州龙海太江社族老苏汉水家,还保存着一篇写于民国三年的道公祭文。全文如下:

漳州北庙祭开漳始祖道公祝文

主祭裔孙    等,谨以羊首牲醴,庶差粢盛,果品香楮。
昭告于

唐昭德将军开漳始祖道公之神,曰:惟苏开闽,惟公开漳,源衍闽乡,钤谋鸿富,韬略鹰扬,丝纶载敕,弓矢斯长,圣王柳营,试马松寨,启疆南蛮,衣被北庙,锡福穰穰,连登科甲,-------(后面残缺)

漳州苏氏第一祖居地在云霄火田,唐贞元二年(786年),州治迁设九龙江平原,苏氏后裔随州治迁徙,蕃衍龙溪、漳浦二县。据《漳州府志》载,有6位龙溪籍1位漳浦籍进士及第。特录如下,以志瞻仰:

苏颃,龙溪人。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戊申榜进士(第一甲)。
苏逢,龙溪人。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丁卯榜进士。
苏迪,龙溪人。宋仁宗景祐五年(1038年)戊寅榜特奏名进士。
苏传,龙溪人。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已未榜特奏名进士。
苏绍,龙溪人。宋徽宗宣和六年(1124年)甲辰榜特奏名进士。
苏良翰,龙溪人。宋高宗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丁丑榜特奏名进士。
苏叔和,漳浦人。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年)庚戌榜进士,广东提干。

(漳州苏2008年10月10日)


作者:121.41.56.* (2008/11/27 8:58:15)   回复此贴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13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13)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苏氏论坛  执行时间:1,796.9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苏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