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古迹-----------董杨大宗祠

    中华杨氏网 2009年11月20日 佚名


旧馆驿董杨大宗祠----位于泉州城里古榕里旧馆驿南端。董、杨系出姬姓,一脉相承,迨至唐宋,两族交好,旧馆驿内的宗祠,是全国仅有的董、杨联宗史迹。 2001年列入泉州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

  先祖世兴公南宋时由浙江余杭入闽,徙居泉州。世兴公本姓杨,至君选公以杨姓步入仕途,遂为董杨氏。此后宗祠即以“董杨大宗祠”称之。

  董杨大宗祠,坐东向西,占地约一亩。始建于明·天顺辛巳(1461年),原建筑为三开间拱照墙结构,祠宇虽代有修葺,但年久倾颓。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派下裔孙炳荣追念其先祖,准备重修,适杨滨海于戌辰(1808年)公车上京会试,高中进士。杨滨海归来,也怀此志,可惜上任不久便殁于官,夙愿未能实现。

  道光丙戌(1826年),其伯父杨梅生时任司训,适告假归里,族人复议重修事宜,但耗费甚大,力薄难支。为筹集资金,族人群策群力,提出倡议:凡同姓者如果愿意捐资者,可以进神主禄位于祠堂。此一倡议首先得到晋江曾坑杨云祥宗人的响应,随之而来的有福、泉、漳、台各外房支系的同姓者,集腋成裘,共襄盛事。

  董杨大宗祠于清·同治癸酉(1873年)破土动工,原来主祠三厅改为五厅,下向重建五间,护厝一列,购地扩之,历经五载,迄光绪丁丑(1877年)告竣。内阁中书杨浚为宗祠作志,翰林院编修龚显曾书之。

  解放前,该宗祠一段时间成为国民政府部门的办公地点,后来由国民党军队325师进驻,惨遭破坏。解放初,宗祠为新峰街政办公地点,部分为民兵队部,神龛被拆除,改为舞台,正祠改为会议厅。1960年后,作为鲤中街道办事处,正祠经修缮,基本保持原貌。 1996年鲤中街道办事处易址新建,宗祠转让给鲤中派出所,至此,宗祠全部拆除夷平。后来经过多方的协调,最后宗祠归还董杨宗人掌管。 1999年,全球董杨宗亲第五届恳亲会在泉州召开后,宗人慷慨解囊,在“提高、扩大、前进”的原则下着手重建,“修旧复旧”,保留明清时代的建筑风格,古朴典雅。


分享按钮>>杨氏家庙典故--------联宗祭祖出妙联
>>杨氏源流--弘农郡杨氏四知堂百字排行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