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文人冯赓雪故居

    中华冯氏网 2012年5月18日 冯氏家族


寻胜访古是我的爱好,平时工作忙碌,有空到乡村走走会觉得轻松许多。在清代,临海涌泉是一个文风昌盛的地方。走进涌泉老街,小镇老街偏东西走向,俗称直街,分上街、下街。而我们就是沿着探寻的一言一语,来寻找这里曾经有过的故事。

走过一条长长的老街,路过一排排的门面,穿过一户户村民的门庭,我们来到了上街头的这座百年老楼冯赓雪故居。眼前的这座20间楼四合院,今已在改造中拆得零零落落。据了解,原先旧居后设7间附屋,2003年拆毁建筑中的堂前间,现仅存东厢及椳楼和正间各5间、两厢及椳楼5间,台门楼1960年拆改建临街3间,原来小台门朝东现已不存。今东橫厢及椳楼是当年冯赓雪的旧居。旧居隐没在屋舍之间,一不小心你就会擦身而过。住在大院中的邻居,早已不知道他的存在。冯赓雪故居几换易主,处在风雨飘零之中,现已无人居住。西橫厢尚有两户人家,也是外岙冯姓人居住。翻阅旧编宗谱得知,冯赓雪独子单传即冠而逝,由其胞弟子过继,无嫡系后人。

冯赓雪(1720~1782)谱名祖送,字缵修,号瑶田,讳赓雪,又号百花洞史,居曰“兰竹居”,清乾隆间岁贡生,为乾隆二十一年举人秦锡淳门下高足,以诗扬名。其师与齐召南、侯嘉繙齐名,一时有台州三杰之称。清乾隆三十三年(1767),冯赓雪应招就于各乡,充任塾师以授教为业。“乾隆三十六年临海县令许六葵邀聘,重辑《临海县志》独任山水一卷,冥搜遐讨,出盖竹登金鳌,入雉溪,涉武坑,绕芙蓉、石佛而抵仙岩,遍历三朝阳、二太乙,得洞四十有三,皆天然石室。除邑乘外,另二卷曰:《台南洞林志》。”(光绪三年《汾川李氏族谱》)。晚岁善星学,并留心桑梓故实,重辑《仙岩大忠祠录》,删存四卷,并著有《金鳌山志》、《台南洞林志》、《击壤集》、《碧环楼诗》、《鹤田集》、《湖山汇草》、《兰竹居诗》等,清《临海县志》、《台州府志》文苑均有立传。其子湘夔,字善韶,别字琴,年十六岁卒,著有《梅商小草》,附见其父集中。冯赓雪逝于乾隆四十七年十一月廿三日,终年62岁,葬涌泉街外蛇山。

《台南洞林志》是冯赓雪于清乾隆四十一年在临海掌教府城狮子桥近圣书院中完成的名篇之作。《台南洞林志》共二卷,序言中写道:“以曰:台南者,以临海在天台之南;洞林云者,以洞天丛聚如林也。”原本现已残缺,大石叶书重加增辑,有聚珍本行世。今临海博物馆藏有冯氏兰竹居所著《台南洞林志》刊本,眉头有清光绪李缪校注。清人邵青门评说:“写景秀媚,寓以怀古深情,便觉出奇生色。”“妙手无俗题也。”冯赓雪具有深厚的文学素养和自然审美眼光,叙述山川形胜,其纪游景物之完整,并记述自己考察始末,而附以景色赋咏,其文在志体与纪游之间,描述之详尽,以文采取胜,而形象引人,至今为后世所传诵,被称为文化之旅的典范。民间私家收藏有李缪抄本冯赓雪的《钓鳌集》。《钓鳌集》以抒写记游临海胜迹的诗赋,十分珍贵,原藏临海项士元先生处,后散失流落民间。

或许总有一天,这楼也会慢慢逝去,但记载的文字点点滴滴,代代相传,兰竹居将会永远留存在村民的乡土史中,永不老去。


分享按钮>>东阳家谱与建筑文化
>>冯家楼兴衰缘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