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桥新庄村多处明清古迹保存完好
- 中华周氏网 2012年5月11日 周氏家族
昨天,在“城中村”鄞州区高桥镇新庄村古建筑维修施工方案论证会上,村内多处明清古迹保存完好,让人眼前一亮。“新庄村把新村建设与古村落保护相结合,较好地保护了历史文脉,这一做法值得学习。”我市文保专家对此予以肯定。
新庄村位于联丰机场路以西的城乡结合部,是距宁波市区最近的有近千年历史的文化古村。村民主要姓周,北宋时从上虞迁入鄞西樟村,明初从樟村迁来。鄞州区文保办主任谢国旗介绍:“村内虽然没有高耸的马头墙,也没有什么豪宅大院,然而新庄周家却是一个在宁波历史上仅次于鄞东史家的又一科举世家,从北宋庆历二年(1042年)考中进士的周选开始,出了20多位进士。新庄历史上曾有70余位名人,出过礼部尚书周应宾、工部伺郎周薇、礼部尚书周萃、盐运使周保等,到民国时期,还有在上海创业、后回乡开办学校、医院的商业大亨周茂林等。此外,这里还是红色文化故地,新庄村张家漕抗战时为革命联络点,有多位村民参加四明山革命根据地的三五支队,领导群众开展游击战。”
记者昨天在新庄村看到,这里多处明清古迹保存完好。村中树龄500年以上的古障树郁郁葱葱,村东南有400多年历史的周氏祠堂,祠门两旁立着一对明代雕刻精致的梅园石石狮,祠堂内供奉着周保的牌位,清朝时期及民国时期的消防帽及消防木桶保存完好。相邻的清朝建筑浮石塘庙也格局工整,建筑高大宽敞。
村口有始建于明崇祯年间的周氏阊门,牛腿、雀替、梁柱等雕刻精美,内悬“冬官第”、“钦赐义门”和“大宗伯第”三块牌匾,门楼西壁嵌有光绪十九年(1893)所刻一石碑,朝东一面为“勒石永禁碑”,阳面为“禁鸦片令”,阴面为“稻令规约”,即禁止偷盗秧苗,严禁攀折树木,禁摘观赏荷花,保护田埂、河槽等,如有违者罚馒头500只。专家认为“这些村规民约反映了当时新庄的民情民风。”
此外,村中还存有始建于明代的周薇故居。周薇,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举人,在嘉靖中曾任六合知县、工部员外郎之职,是新庄村通过读书走进仕途的第一人。周薇故居现存穿堂一进,四根金柱用梓、檀、杉等名贵木材建成。村中清光绪年所建的“云锦桥”及清末民国时期的民居、学校都保存完好。
新庄村支书周建忠告诉记者:“在进行旧村整理式改造时,我们采取古村保护和新村建设相结合这一思路,委托专门的机构做好古村保护规划,同时邀请文保专家献言献策。下一步我们制定了具体的古迹修缮计划,同时挖掘村内‘王升大’、‘升阳泰’等老字号企业等文化资源,把古村历史文脉好好传承下去。”。
分享按钮>>金坛出土明代抱鼓石 系祠堂石构件
>>高淳周氏宗谱周氏祠堂